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保护、传承、利用!扬州这样做……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扬州

2022-06-24 16:47 来源: 扬州发布
【字体:
  一条大河波浪宽, 沟通古今连中外。 6月27日,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将开幕。 世界运河城市因运河走到一起,
  共商新时代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时针回拨。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
  也是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
  交汇点城市;
  是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的牵头城市,
  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
  扬州主动扛起“让古运河重生”重大使命,
  以保护为本职、传承为本分、利用为本事,
  始终在大运河文化保护、 传承、利用工作中走在前列。


  本
  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


  职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宝贵遗产
  把大运河保护好
  是沿线城市的本职
  公元前486年
  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
  沟通江淮
  挖下了大运河的第一锹
  把保护当成本职
  作为运河原点城市 扬州尤当如此、理当带头


  6月2日,《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同时在头条位置聚焦大运河扬州段。《人民日报》写道: 初夏时节,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里,载着游客的“水上巴士”来回穿梭。昔日的工业区华丽变身为生态文化公园,转型为文创产业区、科创产业区。


  大运河流经扬州城南二里河一带时,因河道相对狭窄,水势直泻难蓄。为减缓水流速度、解决漕运问题,明朝万历25年,扬州知府郭光复将该处100多米长的河道改弯成“几”字状,总长约1.7公里,实现了抬高水位和减缓水流的目的,体现了“三弯抵一坝”的水工智慧。
  由于历史原因,三湾区域曾经聚集了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大量企业,一度环境污染严重。2014年6月22日,扬州牵头,35座城市联手,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牵头城市,
  如何更好地带头推进大运河保护?


  思考在深入,行动在深化。
  扬州突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大力推进三湾片区整治,陆续搬迁近百家工厂企业,清理拆除违章建筑、破旧码头,同时启动河道清淤、绿化建设、湿地保护等一系列工作,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今年50岁的扬州文史学者朱善文,用30多年时间为运河拍摄了上万张照片,真实记录了运河三湾如何由“脏乱差”一步步转变为“绿富美”。
  “作为曾经的城市南部工业区,三湾沿线一度聚集了80多家高耗能企业,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朱善文指着照片感慨,近年来,工厂逐渐搬迁退出,整治全面展开,环境越来越好,“母亲河逐渐恢复了想象中的模样。”


  保护,不是一时,也非一地。为常态化加强对大运河遗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扬州陆续颁布实施了《扬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扬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等政策法规,建立了大运河数字管理和预警监测平台、全国首个省级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平台。


  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运河两岸,蓝图绘就,施工图铺开——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打响蓝天碧水保卫战,大运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工厂企业单位迁址让道,每年投入运河生态补偿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船舶绿色更新计划,鼓励运输船只采用新能源;沿线设置生活垃圾回收站,派出垃圾回收船为行驶中的船舶收取垃圾,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我们跟踪监测近1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扬州干线水质全部稳定在Ⅱ-Ⅲ类,符合或优于北送标准。”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局长王永东说。今年4月28日,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供水补充下,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千年运河,碧波荡漾。 “黄金水道”镶“绿边”, 扬州以生态为底色,
  描绘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画卷。


  本
  把大运河文化传承好


  分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
  不仅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 更是串联古今的“文化长廊”


  扬州是个好地方,
  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
  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数度辉煌,
  尤其在文化上数次达到一个时代的高度,
  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识。
  把大运河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是一座城市的集体意志。


  去年6月16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位于运河三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共设11个主题展馆,以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集 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示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当代形象。


  大运河光环加持,
  博物馆自带走红基因。
  一年来,
  超过100万人次走进博物馆, 近距离感受千年运河的文化魅力。


  扬州是全国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运河淮扬段被写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如何更好地展示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
  作为“大运河最古老最鲜活的一段”, 扬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 先后设立40家文化名师工作室,1家文化名师工作总室,建立了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13个传统文化重点传承保护基地;
  ● 充分发挥大运河遗产保护办公室、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等机构的影响和作用,系统开展运河精神的研究;
  ● 精心创作推出扬剧《鉴真》《三江口》,舞剧《朱自清》,广播剧《一江春水向北送》等文化精品,运河故事常说常新、历久弥新……


  吸引年轻人,传统文化才能永葆青春。由各家名师工作室主导,扬剧、剪纸、木偶、评话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国家级非遗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秀芳大师,把名师工作室设在学校,她悉心向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
  传承是一种自觉。82岁的汪琴,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去年6月4日,汪琴正式入驻抖音平台,谈艺术、教扬剧。一段戏曲表演中,汪琴“零道具表演”通过身段变化,尽现“风、雪、雷、雨、云”之神韵。网友感叹,“想不到传统文化这么富有魅力,只要靠近就会被吸引。”


  文化长河,精神长河。
  “创新创造、开放包容”,
  运河精神赋城市之形, 塑城市之魂。


  市第八次党代会指出, 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争做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示范; 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争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 聚焦生态宜居名城建设, 争做美丽中国·水韵江苏建设的示范。 聚焦“三个名城”, 争做“三个示范”,
  何尝不是运河精神永留存的写照?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因互鉴而丰富
  ● 6月17日上午,第193届费城花卉展中国文化节“中国日”活动举行,扬州应邀参与活动;
  ● 6月19日,第二届中国·扬州“运河清风”微电影大赛颁奖活动开启线上首播,1605部作品参赛,119部作品脱颖而出;
  ● 6月27日,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将正式开幕,这是升级为部省联办后的第一届,国内外运河城市代表、运河领域专家学者将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探讨“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原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主席大卫·爱德华兹·梅说,“扬州最令人敬佩之处,是不仅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而且结成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找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答案。”
  千年运河,绵绵不息。
  在活态传承中彰显自信,
  在创新创造中彰显自觉,
  从历史中流淌而来的古运河,
  款款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本
  把大运河文化利用好


  事
  保护是基础,
  传承是责任,
  利用是动能。
  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利用得越多,保护得就越有力,
  传承得就越有效;
  能不能利用好,
  主要看本事, 关键在成效。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扬州正全面推动大运河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让文物会说话
  双博馆、剪纸博物馆、玉器博物馆……扬州是文博城,仅市区就有100多个文博场馆。近年来,扬州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推进运河沿线有价值、有代表性的文物遗迹、古镇古村、名人故居等旅游化开发,建设提升专题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非遗馆等展示设施。同时提升博物馆旅游体验,推动文博游新业态新发展。如今,文物活起来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扬州陆续开展各类展览、宣传、教育活动24项,揭秘式、陪伴式、沉浸式展览在线上线下同步展开,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文物火起来了,非遗与文物的融合,一款款漆器、玉器、剪纸等文创产品,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针对大运河活态文化遗产特征,我们以大运河为纽带,串联沿线资源要素,丰富拓展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形式,牢牢守护运河文化的‘根’和‘魂’。”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说。


  让颜值更具价值
  综合整治提升小秦淮河,实施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二期保护工程,修缮各类建筑近17万平方米,投资近3000万元提升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瘦西湖、东关街、盂城驿、明月湖4个项目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出一批运河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悠悠古运河,焕发新生机。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
  全长700多米,是古城扬州唐代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近年来,围绕“小地块、微更新、渐进式、重文旅、可持续”的思路,扬州以2500万政府资金,撬动6000万民间资本,累计吸引了53家以上非遗工作室为主体的文旅商户在此聚集。


  端午节期间,仁丰里举行了民俗文化节,逛市集、射五毒、祭先贤、看表演、赏非遗、买文创……吸引了无数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千年古街火爆“出圈”。6月3日-4日,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先后11次报道了仁丰里。


  乡村振兴有前景,文旅融合有“钱途”。位于扬州北郊邵伯湖西岸的沿湖村,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开展渔家乐、民宿客栈、渔歌渔祭等文化活动。今年端午期间,沿湖村创新推出精致露营旅游产品,主打帐篷露营、篝火欢舞、星空露天电影等,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潮。
  从“吃渔家饭”到“吃文化饭”,沿湖村端上了“金饭碗”。沿湖村党总支书记刘德宝说,正是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契机,村民们实现了“退渔还湖”,逐渐发展起以邵伯湖美景、渔家美食等作为新名片的渔家文化,成为网友留连打卡的“全国最美渔村”。
  保护、传承、利用相得益彰,
  完美融合在一起。


  奔腾两千年,纵横六千里。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少有的、仍然在使用的活态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扬州段至今仍在发挥“黄金水道”等作用。截至目前,127.5公里长的大运河扬州段均已实现二级航道改造,通航能力大幅提升,可满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航,年运输量4.22亿吨。去年9月16日,邵伯船闸以114.5万吨创下全国内河船闸通过量最高纪录。


  千年运河,生机盎然。
  牵头申遗,带头保护,
  争当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龙头, 这是一座城市与一条河流的故事。
  保护是本职,传承是本分,利用是本事。扬州坚决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使命担当,一体建设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全力推动运河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研究与传播、生态保护与提升、文旅融合与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在全国前列。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殷期待
  流淌了2500多年的中国大运河
  过去、现在、未来
  永远都是运河两岸人民的
  致富河、幸福河!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发布
  通讯员 陈峰 扬州发布记者 杨仲平
  摄影 孟德龙 刘江瑞 丁庆龙 程曦 严柏平 徐帅 朱镇江 蔡建
  新媒体编辑 曹寅峰


  防疫信息查询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