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亿立方米!一江清水向北流
33台机组全力抽水,
480m³/s,
24小时不停机……
连日来,
江都水利枢纽抽水机组开足马力抽水北送;
江都东闸(自流闸)也以日均
450m³/s的流量东引江水。
“也就是说,最近这段时间,扬州‘源头’每天都有约8000万立方米‘一江清水向北流’。”江都水利枢纽的同志说。
△ 江都水利枢纽。孟德龙 摄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中的东线工程(一期)调水“源头”在扬州,自2013年10月通水以来,至目前已向北输送清水超过550亿立方米,相当于300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逾1亿人口直接受益。
转变治水思路
坚持“三先三后”原则,保障碧水清流 在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水利枢纽)的水闸、抽水站,进水口门水流湍急,不时有水草垃圾漂浮物汇流而来,还没到拦污栅前,就被一支身穿橙黄色马甲的打捞队提前下手。“动作慢了就会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调水效率。”一位打捞队员说,这些天抽水站人不息、机不停,24小时分班巡查,要求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打捞、随时清理;相关运行单位也安排专人加强打捞现场管理,确保打捞水上作业安全。
△ 江都水利枢纽。 史盼盼 摄
守护“一江清水向北流”,
在扬州早已形成共识和机制保障。 “调水期间,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调度指令,及时与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中心对接,在保障沿运地区用水需要的同时,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持续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市水利局局长凌国栋说,保障“一江清水向北流”,根本在于自觉责任担当、坚持绿色发展。
△ 江都水利枢纽。 孟德龙 摄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新思路,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自觉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作为一个系统来统筹考虑,大力调整优化境内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点源、城镇污水、农业面源、船舶污染治理和截污导流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流域环境质量。
践行“两山”理念
壮士断腕,将“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运河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大运河生态工作,除了对运河本身的管理之外,还涉及与运河相关的沿岸生产与生活空间的有效治理。扬州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倒逼沿线地区转变生产方式,优化提升环境,淘汰落后产能,承担起全程守护的重任。
△ 三江营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三江营受汇江淮之水,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源头”。“过去这一片江岸边上有不少砂石堆场和小船厂,从外江到夹江水系不畅,内河村塘淤塞黑臭。现在你再看,河水碧清,家前屋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新建的三江营湿地公园草木葱郁,绿意盎然,变化太大了。”曾当过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党总支书记的徐子忠,如今是镇“两山办”主任,他对三江营湿地公园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将“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三江营湿地公园是扬州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缩影。
坐落在江都区仙女镇唐庄社区的江都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一直保持24小时“连轴转”。“处理过的水能养鱼”,自投入使用至2021年底,已累计输送尾水1.43亿吨,在保障南水北调源头水质安全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市水利部门实施的旱涝灾后应急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1亿元,对输水干线近9000米险工堤防进行防渗加固,对沿线6座穿堤建筑物除险加固。
我市有关方面还专门成立“清水廊道”志愿服务队,市检察院与江都区水务局等12家单位联合成立“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保护联盟”,不间断开展清水廊道志愿者活动,保障南水北调水质。
沿江村位于广陵区李典镇西南,南临长江,是扬州长江边最大的专业渔村,曾有近千名渔民。长江实行十年禁渔以来,党委政府为解决渔民上岸的后顾之忧,对沿江村退捕渔民建档立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吸纳未就业的渔民参与护鱼、清江、航道管理、养殖、物业管理等工作。
目前,沿江村1592人全部上岸实现再就业或自主创业,部分渔民还成了长江守护者。
△ 扬州沿江村墙绘(资料图片)
体现“源头”担当
严控“三条红线”,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扬州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淮河流域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创造性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
△ 扬州北湖湿地公园。张卓君 摄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坐落在广陵区李典镇秀清村的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2012年开工建设时,附近村民担心有污染,这件“大事”不解决,企业不省心、群众不安心。
环保论证后,“1200米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居民搬迁”,绝大多数村民都放了心,但住在两千米开外的村民顾昌荣心里还是不踏实:“有没有污染,肉眼看不出来,我就在院子里栽一棵柿子树,这树娇气,看看能不能活。”
这么些年过去了,企业为环保花了多少钱老顾不知道,但院子里的柿子树一天天长大,一如那企业一天天发展壮大。
村干部们说,恒润海洋重工去年交税6亿多元,在节能环保上更是花了大钱,顾昌荣直竖大拇指:“大企业就是大气,发展环保两不误。”
△ 高邮里下河地区风力发电 “大气”的岂止一家企业?近年来,我市紧扣“一江清水向北流”目标,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沿线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持续加大源头地区和输水廊道沿线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
将东线源头周边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保护区,输水廊道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划为生态空间管控区;
沿输水廊道两侧1公里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统筹实施良好湖泊保护、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八大工程;
投入近300亿元用于水源保护治理和水生态涵养,结合“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关停转移化工企业300多家;
推进沿线重点湖泊“三退三还”,累计退养还湖10.8万亩……通过有效的污染治理举措,输水干线水质持续改善,14个控制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Ⅱ-Ⅲ类标准,优于北送标准。 通讯员 咸京 扬州发布记者 周晗 新媒体编辑 陈一馨
防疫信息查询
480m³/s,
24小时不停机……
连日来,
江都水利枢纽抽水机组开足马力抽水北送;
江都东闸(自流闸)也以日均
450m³/s的流量东引江水。
“也就是说,最近这段时间,扬州‘源头’每天都有约8000万立方米‘一江清水向北流’。”江都水利枢纽的同志说。
△ 江都水利枢纽。孟德龙 摄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中的东线工程(一期)调水“源头”在扬州,自2013年10月通水以来,至目前已向北输送清水超过550亿立方米,相当于300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逾1亿人口直接受益。
转变治水思路
坚持“三先三后”原则,保障碧水清流 在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水利枢纽)的水闸、抽水站,进水口门水流湍急,不时有水草垃圾漂浮物汇流而来,还没到拦污栅前,就被一支身穿橙黄色马甲的打捞队提前下手。“动作慢了就会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调水效率。”一位打捞队员说,这些天抽水站人不息、机不停,24小时分班巡查,要求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打捞、随时清理;相关运行单位也安排专人加强打捞现场管理,确保打捞水上作业安全。
△ 江都水利枢纽。 史盼盼 摄
守护“一江清水向北流”,
在扬州早已形成共识和机制保障。 “调水期间,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调度指令,及时与省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中心对接,在保障沿运地区用水需要的同时,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持续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确保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市水利局局长凌国栋说,保障“一江清水向北流”,根本在于自觉责任担当、坚持绿色发展。
△ 江都水利枢纽。 孟德龙 摄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新思路,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自觉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作为一个系统来统筹考虑,大力调整优化境内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点源、城镇污水、农业面源、船舶污染治理和截污导流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流域环境质量。
践行“两山”理念
壮士断腕,将“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运河是一个人与自然共同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大运河生态工作,除了对运河本身的管理之外,还涉及与运河相关的沿岸生产与生活空间的有效治理。扬州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倒逼沿线地区转变生产方式,优化提升环境,淘汰落后产能,承担起全程守护的重任。
△ 三江营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三江营受汇江淮之水,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源头”。“过去这一片江岸边上有不少砂石堆场和小船厂,从外江到夹江水系不畅,内河村塘淤塞黑臭。现在你再看,河水碧清,家前屋后、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新建的三江营湿地公园草木葱郁,绿意盎然,变化太大了。”曾当过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党总支书记的徐子忠,如今是镇“两山办”主任,他对三江营湿地公园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将“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三江营湿地公园是扬州贯彻落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缩影。
坐落在江都区仙女镇唐庄社区的江都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一直保持24小时“连轴转”。“处理过的水能养鱼”,自投入使用至2021年底,已累计输送尾水1.43亿吨,在保障南水北调源头水质安全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安全,市水利部门实施的旱涝灾后应急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1亿元,对输水干线近9000米险工堤防进行防渗加固,对沿线6座穿堤建筑物除险加固。
我市有关方面还专门成立“清水廊道”志愿服务队,市检察院与江都区水务局等12家单位联合成立“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保护联盟”,不间断开展清水廊道志愿者活动,保障南水北调水质。
沿江村位于广陵区李典镇西南,南临长江,是扬州长江边最大的专业渔村,曾有近千名渔民。长江实行十年禁渔以来,党委政府为解决渔民上岸的后顾之忧,对沿江村退捕渔民建档立卡,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吸纳未就业的渔民参与护鱼、清江、航道管理、养殖、物业管理等工作。
目前,沿江村1592人全部上岸实现再就业或自主创业,部分渔民还成了长江守护者。
△ 扬州沿江村墙绘(资料图片)
体现“源头”担当
严控“三条红线”,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扬州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淮河流域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创造性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
△ 扬州北湖湿地公园。张卓君 摄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坐落在广陵区李典镇秀清村的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2012年开工建设时,附近村民担心有污染,这件“大事”不解决,企业不省心、群众不安心。
环保论证后,“1200米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居民搬迁”,绝大多数村民都放了心,但住在两千米开外的村民顾昌荣心里还是不踏实:“有没有污染,肉眼看不出来,我就在院子里栽一棵柿子树,这树娇气,看看能不能活。”
这么些年过去了,企业为环保花了多少钱老顾不知道,但院子里的柿子树一天天长大,一如那企业一天天发展壮大。
村干部们说,恒润海洋重工去年交税6亿多元,在节能环保上更是花了大钱,顾昌荣直竖大拇指:“大企业就是大气,发展环保两不误。”
△ 高邮里下河地区风力发电 “大气”的岂止一家企业?近年来,我市紧扣“一江清水向北流”目标,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沿线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持续加大源头地区和输水廊道沿线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
将东线源头周边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保护区,输水廊道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划为生态空间管控区;
沿输水廊道两侧1公里规划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态大走廊,统筹实施良好湖泊保护、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八大工程;
投入近300亿元用于水源保护治理和水生态涵养,结合“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关停转移化工企业300多家;
推进沿线重点湖泊“三退三还”,累计退养还湖10.8万亩……通过有效的污染治理举措,输水干线水质持续改善,14个控制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Ⅱ-Ⅲ类标准,优于北送标准。 通讯员 咸京 扬州发布记者 周晗 新媒体编辑 陈一馨
防疫信息查询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