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那么丹阳作为苏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产粮大县,应该怎么破题呢?
丹阳市委书记王成明掷地有声地表示,今年,丹阳继续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开展“‘丹’当先锋、百村提升”行动,就是要聚焦“强堡垒、增示范、促增长、成集群”目标,2024年突出强基示范,打造首批20个乡村振兴样板村,通过三年的努力,推动建成一村一品牌、一镇(区、街道)一特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村矩阵,形成镇江有地位,全省有影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集群。
因地制宜,做强村级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难点。丹阳在市级层面整合发布村级集体增收政策指南,要求市镇村三级都要领办一个乡村振兴项目。今年,丹阳共实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农文旅融合、种子培育产业等增收项目101个,有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地处茅山老区的延陵镇行宫村有水面3900多亩,青虾经济效益高,但是虾苗却是一苗难求,这让村党委书记马建国伤透了脑筋。2023年,在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和镇党委的牵头下,行宫村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在全省首家引进了抗病性强、肉质坚实、成活率高的青虾新品种“太湖3号”,不仅满足了本地养殖户的需求,还远销浙江、宁夏等地,为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地区养殖户120多户,辐射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年产值达6000多万元。马建国信心百倍地表示,今年将原来的100亩养殖规模扩大到200亩,没有想到,原来是一苗难求,现在是坐地生财。
司徒镇屯甸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90%的土地是丘陵和半丘陵,加上又是生态保护区,如何能达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80万的标准呢?让村党委书记毛锁龙没有想到的是,今年初,镇党委书记朱国祥主动找上了门,还带来了省级重点项目——三峡能源租赁屯甸村500亩茶园,发展“茶光互补”,每年每亩租金1000元,这一下子就增加了50万元的收入,加上今年11月竣工的省级农产品展示项目,又可以每年多7万元村集体收入。
和上面两村不同的是,皇塘镇后亭村不是依靠“外援”,而是紧紧依靠乡村振兴联合体党委,走的是与本村“江南生物”联建的道路。通过新建“智能菇房”不仅让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8万元,也让村民杨志刚的收入翻了一倍多。村党委书记马亚平说,“江南生物”提供菌包,免费技术指导,提供品牌支持,还帮助菇农销售,真的是想亏钱都难!
因势利导,做好人才集聚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丹阳的做法是:选好“领飞雁”,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德好、群众口碑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出台村干部激励保障、从严管理“双十条”举措,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情况与村书记职级晋升、评先评优、增收奖励等相挂钩;做好“传帮带”,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等内容,市级层面每年举办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镇级层面每年对全体村干部、后备人才进行专题培训,组织“百名示范”“千名领先”等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经济相对薄弱村、重点工作滞后村的党组织书记开展“导师帮带”,组织后备人才跟岗锻炼、磨砺成长;育好“新农人”,充分发挥大学生“聚丹”计划和青年人才“凤还巢”计划政策效用,鼓励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吸纳22名优秀成员成立“新农人”发展联盟,加大在“新农人”中发展党员、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力度。
在今年9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报道了丹阳市“95后”“新农人”汤磊的事迹。一见面,他就兴奋地告诉记者:“上个月我已经转正为正式党员了!”问及缘由,汤磊情不自禁地说道:“作为一名‘新农人’,我从一个种田的‘门外汉’到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术大比武的‘减损之星’、镇江市无人机操作竞赛第一名。一路上多靠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扶持,我现在要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来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
和汤磊一样,作为丹阳市“新农人”发展联盟的一员,从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到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从事水产养殖,再到加入了珥陵镇大施村委会协助处理村庄治理等工作,6年时间,丹阳市逸新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史群逸完成了从“新农人”到“新农干”的蜕变,如今的史群逸也已成长为村书记的后备人选。
因情施策,做优乡村治理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要求:“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如何做好乡村治理的“丹阳答卷”?丹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舟表示:“丹阳将突出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打造共治共建共享治理格局,让基层治理更有效度、温度。”
“孙书记啊,你们搞的小区党群服务站真的太好了,基本不用出小区,老百姓的日常事情都可以搞定,真的办到居民的心坎上了!”11月6日晚上,家住吕城镇荷花池小区的蒋珍娣拉着镇党委副书记孙洁的手,开心地笑着说道。
荷花池小区因园区建设及常州机场扩建,由中心村、西符村、花龙村3个村庄拆迁后建设而成,小区共有住宅楼49幢,常住户数约900户,居住人口约2000人,是丹阳南部乡镇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
如何把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顺心事,吕城镇党委政府决定问需于民,让百姓“点单”,由政府“上菜”。今年,该镇在荷花池小区试点推进“红荷乐居”治理品牌建设,利用小区物业用房打造荷花池小区党群服务站,前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依照群众所需排名决定所有服务功能,党群服务站内医务室、协商议事室、乒乓球室、舞蹈房、阅读书吧等一应俱全,一楼的帮办代办窗口还可为居民提供小额金融服务、取发快递、免费理发、衣物缝补等便民服务。小区按照楼栋分布划分了5个网格,选聘5名村后备干部和26名热心居民担任网格员和微网格员,针对流动人口、残疾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实行“四色卡”分类管理,确定走访频次和走访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党建力量“沉下去”,治理能力才能“提上来”。今年,丹阳组织实施“红格共治”工程,以组织力量融合治理力量,全面推动力量沉在网格、服务落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丹阳将村(社区)后备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志愿者等补充到微网格员队伍中,确保信息及时掌握、服务及时跟进、矛盾及时调处。镇、街道统一安排选调生、名校优生、新录用公务员等140名年轻干部每人下沉一个专属网格,专门负责网格内企业、社会面小场所的安全生产、环保等隐患的排查工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稳定根基。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朱鹏飞 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