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让世界技术难题在重庆找到解决方案——写在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2024年度决赛举行之际

新闻中心 > 长江经济带 > 重庆

2024-11-23 00:00 来源: 重庆日报
【字体:

  11月22日,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2024年度决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型的工程师们组成的16支参赛团队现场展开了技术比拼。

  由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十三个单位联合组织的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累计38个国家(地区)3780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共有1002个项目取得成果转化进展,撬动社会投入近100亿元。

  重庆为何要举办该赛事?大赛何以吸引众多海内外顶尖工程师同台竞技?又给重庆带来了什么?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天上午,在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2024年度决赛现场,揭榜攻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组的参赛选手庞殊杨正在台下等候。

  备赛中的庞殊杨并不紧张,在她看来,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就是一个极好的交流平台。

  “在这里结交认识的都是卓越的工程师队伍。”庞殊杨说,通过与选手、专家以及机构的交流,都会为项目的未来发展带来新合作和新思考。

  “举办大赛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激活一批资源力量、落地一批优质项目、集聚一批工程师人才,让世界技术难题在重庆找到解决方案。”市人力社保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卓越工程师大赛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易君介绍,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累计吸引来自31个国家(地区)1075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

  重庆是我国制造业重镇,制造业门类齐全、体量雄厚。当前,重庆正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为牵引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蓄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卓越工程师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支撑!”易君说,我们深刻认识到卓越工程师队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举办大赛,重庆能够聚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同时,从服务重庆发展的角度来讲,举办大赛具有必要性。

  “大赛以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为核心,以重庆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强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易君告诉记者,此外,大赛的举办,也将为卓越工程师们提供一个展现技术、交流技术、突破技术的重要平台。

  千余个项目成果转化

  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养建设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累计38个国家(地区)3780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

  大赛设主体赛(揭榜攻坚赛、创新挑战赛)、专项赛(数字技术工程师专项赛)、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等。主办单位通过线上发布参赛项目创新创业服务需求,线下持续组织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累计1002个项目取得成果转化进展,撬动社会投入近100亿元;先后收到10位知名企业家、10位国家卓越工程师等发来赛事寄语,逐步形成了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齐参与、全球有影响的赛事品牌。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和美乡村自组织工程管理模式设计”项目在去年的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中获得十佳成果转化奖。

  该项目主要针对村集体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参与度低、传统工程建设质量控制难、融资渠道单一、运营环节缺失、基层治理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套全链条的工程管理模式。

  “参加比赛后,组委会与我们建立了紧密的沟通机制。”“和美乡村自组织工程管理模式设计”项目负责人李妍均说,随后,该项目在研发机构认定、成果转化应用等申报中,同等条件下得到了优先支持。

  “我们还依托卓越工程师大赛的获奖,提高了行业影响力、树立了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了项目招商运营质效。”李妍均说。

  目前,在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和当地政府推动支持下,该项目成功在铜梁区安居镇龙兴村落地,项目以村社为主体,借助大赛平台,引入投资方、规划设计和运营方,在200余亩的耕地上推动提升了农产品销售效率,促进了当地村民就业,探索出了乡村农旅自组织的新模式。

  在轨道交通1号线赖家桥停车场的股道上,通常看到的是检修人员在车底拿着手电筒到处探照,仔细检查车底零部件。如今,在这一群检修人员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影也在检修,仔细一看竟然是一个机器人。

  该机器人名叫“地铁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这一技术来自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轨道交通车辆健康管理及智能运维系统研究”项目的延伸,该项目也在去年的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中获得十佳成果转化奖。

  该项目负责人吴晶介绍,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由车载监测系统、轨旁综合检测系统、车辆检修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四部分组成,已投入4000余万元,通过在新线项目和大修项目改造,逐步推进系统成果转化,目前已经在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5号线北延段、9号线二期开展落地运用,车载监测系统在运营车辆中的覆盖率已达到82.5%,轨旁检测系统的线路覆盖率达33%,车辆检修系统的列车覆盖率达100%。

  “这一项目的推广和建设,不仅提高了车辆运维的智能化水平,还显著推动了企业降本增效。”吴晶告诉记者,随着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企业能持续降低人工和备件成本,提高列车的可用率和可靠性,助力城轨车辆维保模式从“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易君说,为此,重庆人社部门对参赛团队进行常态化追踪,不仅做到“扶上马”“帮一把”,还要“送一程”“爱一生”,让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团队参与,让更新更强的技术展现,让更好更优的项目落地,实现以赛聚才、以赛促研、以赛兴业,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支撑。

  更加开放、范围更广

  为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据介绍,今年的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依托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创新设置数字技术工程师专项赛,围绕大数据、智能制造、数字化管理等数字技术职业领域进行比赛,这也是全国首个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的专项比赛。同时,大赛围绕重点数字技术产业企事业单位遴选成立数字技术工程师专项工作组,负责数字技术专项赛比赛项目征集工作,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进一步育、引、留、用大批数字技术工程师。

  值得一提的是,与前两届大赛面向重庆市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征集技术攻关需求、邀请全球工程师揭榜应征不同,本届大赛更加开放、范围更广,面向全球征集发榜单位和技术难题,汇集全球工程师智慧,助力解决全球企业及相关机构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创新需求。

  其中,揭榜攻坚赛共有282家单位发布502个技术攻关需求项目,较上届大赛增长25.2%,吸引了来自新加坡、美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广东等17个省市的工程师团队报名,揭榜应征提交解决方案181个,其中境外解决方案38个,市外解决方案30个。

  创新挑战赛共征集513个创新项目,较上届大赛增长37.9%,涵盖28个境外国家和地区、26个境内省市,其中境外工程师参赛项目133个,市外工程师参赛项目78个。

  为了参加此次大赛,揭榜攻坚赛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组选手陈一宁特意提前两天,从浙江杭州来到重庆。

  “大赛非常专业,从赛事组织到评审环节,都体现出了高水准。”在陈一宁看来,大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让他有机会与来自全球的优秀工程师交流切磋,不仅能够学习了解更多专业前沿的项目,还能拓展人脉。

  “这些年,我都跟着项目走,去过全国很多地方。”陈一宁说,让他欣喜的是,重庆创业氛围浓厚,不比沿海城市差。

  “我们非常看好重庆,希望未来,项目能在重庆落地发展。”陈一宁说。

  随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城乡绿化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目前存在约6000万亩城乡绿化项目面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我们这次揭榜的项目是‘食赏两用粮食作物品种选育及应用’,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在保持粮食产能的同时,赋予粮食生产以花卉景观功能的技术难题,实现‘种花得粮’的目标,为城乡绿化提供新的建设方案。”今年,重庆市农科院豆类科技创新团队首席、大豆研究室主任杜成章为“种花得粮”提供了解决方案。

  杜成章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团队在重庆永川、四川松潘分别建设有设施设备齐全的种子生产基地,生产条件完善,已建立食赏两用粮食作物品种评价技术体系,填补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食赏兼用型粮食品种提供选择的技术标准,同时,成功培育出具备食赏两用功能的粮食品种,为“种花得粮”目标实现提供了品种支撑。

  此外,在涉耕绿地开展“种花得粮”应用场景建设,要求景观花田粮食亩产超过100公斤,有效化解了涉耕绿地“非农化”“非粮化”矛盾,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这两天我接到了好几个电话,都是来找我谈合作的。”当日上午,结束完揭榜攻坚赛决赛路演后,杜成章兴奋地向记者聊了起来。他说,杀出重围进入决赛十分不容易,这证明了该项目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创新性,他也从比赛中学到了其他行业的市场运营和商业模式。

  对杜成章而言,能否获奖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更看重这个平台,项目得到了关注,让更多部门和企业看到了他们的技术,“我们之前所做的规模比较小,因此我们想转向更大的应用场景,让这项技术在祖国的大地上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