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世界性难题!中国科大附一院重磅发布
脑卒中俗称“中风”,
是危害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缺血性脑卒中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
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
由中国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伟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东部战区总医院刘新峰教授牵头发起的ATTENTION研究结果证明, 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动脉取栓治疗相比较最佳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

北京时间10月13日上午,
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重磅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这是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相关临床医学随机对照研究(RCT)
首次获得成功,
并获得国际认可。

论文截图
据悉,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20》,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人数约394万,死亡人数达219万。在所有类型的脑卒中当中,后循环卒中约占五分之一,其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形成的后循环梗死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相比,预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更高。
但是,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医学界仍不明确。 ATTENTION研究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
据胡伟介绍,ATTENTION研究共纳入国内13省31市36家医学中心的340位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到动脉取栓+药物治疗组和最佳药物治疗组。
研究结果证明,参照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治疗组的患者90天内到达较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显著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在所有次要结局中,取栓治疗组也有显著优势。此外,取栓治疗组还显示出更低的 90天内死亡风险。
动画演示视频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目前,国际指南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进行动脉取栓治疗的证据一直是不充足的。医生往往要根据临床经验来选择治疗方式,判断患者能否受益。”胡伟说,ATTENTION研究以中国数据, 回答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最佳治疗方式这一世界性脑卒中难题,不仅为中国医生更能为全球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救治患者提供有力证据,为未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对我国乃至全球的脑卒中防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大附一院是安徽省内唯一的“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拥有流畅的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和优秀的脑卒中救治团队,溶栓、取栓团队常年24小时待命,尽最大努力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
ATTENTION研究发起前,该院神经内科团队已经进行了长达4年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24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而对于中-重症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研究成果也发表在Circulation(《循环》)杂志上。

新闻延伸
问
普通老百姓怎么知道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答
目前,关于脑卒中快速识别的“BE FAST”和“中风120”的常识,已经被越来越多老百姓了解和掌握,比如观察面部是否出现嘴歪,双臂平举时是否出现一侧无力下垂,是否出现口齿不清,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老百姓通常可以快速识别出轻症的脑卒中患者,为下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基底动脉闭塞是脑卒中的一种,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往往一发现,症状就比较重,比如突发的言语含糊不清,意识障碍、昏迷,瘫痪等,但发病前如同正常人或者仅有头晕的症状。遇到这样的情况,家人要迅速拨打120,将患者送到能够进行取栓条件的高级卒中中心救治。临床上一般认为,12小时内救治效果是最好的,专家建议,从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越短越好。
文图 | 全媒体记者 葛清政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

老铁们,老合肥的“五条马路”去哪了
重要通知!全面取消限制,城区都可通行!
外卖配送“规范”定了!合肥11月1日起施行!
是危害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缺血性脑卒中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
是治疗和预后的关键,
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
由中国科大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伟和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东部战区总医院刘新峰教授牵头发起的ATTENTION研究结果证明, 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动脉取栓治疗相比较最佳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

北京时间10月13日上午,
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重磅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这是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相关临床医学随机对照研究(RCT)
首次获得成功,
并获得国际认可。

论文截图
据悉,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20》,目前我国每年新增脑卒中人数约394万,死亡人数达219万。在所有类型的脑卒中当中,后循环卒中约占五分之一,其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形成的后循环梗死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相比,预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更高。
但是,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际医学界仍不明确。 ATTENTION研究用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取栓治疗组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
据胡伟介绍,ATTENTION研究共纳入国内13省31市36家医学中心的340位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到动脉取栓+药物治疗组和最佳药物治疗组。
研究结果证明,参照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治疗组的患者90天内到达较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显著优于最佳药物治疗组。在所有次要结局中,取栓治疗组也有显著优势。此外,取栓治疗组还显示出更低的 90天内死亡风险。
动画演示视频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目前,国际指南对于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进行动脉取栓治疗的证据一直是不充足的。医生往往要根据临床经验来选择治疗方式,判断患者能否受益。”胡伟说,ATTENTION研究以中国数据, 回答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最佳治疗方式这一世界性脑卒中难题,不仅为中国医生更能为全球临床医生第一时间制定治疗方案、有效救治患者提供有力证据,为未来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对我国乃至全球的脑卒中防治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大附一院是安徽省内唯一的“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拥有流畅的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和优秀的脑卒中救治团队,溶栓、取栓团队常年24小时待命,尽最大努力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
ATTENTION研究发起前,该院神经内科团队已经进行了长达4年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24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动脉取栓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而对于中-重症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研究成果也发表在Circulation(《循环》)杂志上。

新闻延伸
问
普通老百姓怎么知道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答
目前,关于脑卒中快速识别的“BE FAST”和“中风120”的常识,已经被越来越多老百姓了解和掌握,比如观察面部是否出现嘴歪,双臂平举时是否出现一侧无力下垂,是否出现口齿不清,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老百姓通常可以快速识别出轻症的脑卒中患者,为下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基底动脉闭塞是脑卒中的一种,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往往一发现,症状就比较重,比如突发的言语含糊不清,意识障碍、昏迷,瘫痪等,但发病前如同正常人或者仅有头晕的症状。遇到这样的情况,家人要迅速拨打120,将患者送到能够进行取栓条件的高级卒中中心救治。临床上一般认为,12小时内救治效果是最好的,专家建议,从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越短越好。
文图 | 全媒体记者 葛清政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周巧
出品 |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

老铁们,老合肥的“五条马路”去哪了
重要通知!全面取消限制,城区都可通行!
外卖配送“规范”定了!合肥11月1日起施行!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