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闪亮!只因坚持做对这件事

绿色发展闪亮“巢湖名片”
文 | 丰贤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11月5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开幕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 合肥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成为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之一。这顶桂冠代表一个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 这是合肥牢记嘱托,奋力把巢湖打造成“最好名片”的重要成果和生动缩影。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环境就是民生,关乎百姓幸福指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近年来,合肥在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中,让百姓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2021年,合肥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创历史新高,六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首次全面达标;今年1至9月,全市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其中8个优于考核标准;如今,城区居民春夏不再烦恼于意杨飞絮,环巢湖夏季基本闻不到蓝藻异味……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看得见的变化映射着背后看不见的努力和艰辛。 合肥以包公铁腕精神治污染、以愚公移山精神抓环保,深入推进巢湖治理,系统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和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做好“绿链式”保护,避免“铁桶式”开发,全湖平均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以上,近两年未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投资近60亿元建成100平方公里的环巢湖十大湿地。环巢湖所有乡镇实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争取不让一滴未处理的污水流入巢湖。全面实施巢湖禁捕退捕,环湖1公里范围内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由“零增长”到“负增长”。

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内,成群的白骨顶正在觅食。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既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又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综合治理一天等不得、一刻歇不得,要更加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五大工程”“四源同治”,早日实现全湖稳定三类水;要加强重点工程过程把控,既要建得快,还要建得好,早一天发挥作用,老百姓就早一天得到实惠。既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巢湖治理,表面在“湖里”,根子在“湖外”, 产业发展不走新路,巢湖治理就没有出路。 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动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含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高质量发展全力呵护“安徽人的宝贝”。要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奋力推动“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一大批现象级产业地标加速崛起;要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推动节能降耗;要狠抓未来产业抢滩布局,加快抢占新赛道,用未来产业赢得城市未来。
闪亮“巢湖名片”,巢湖名城渐行渐近!
文字 | 丰贤胜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青培
出品 | “巢湖观澜”融媒体工作室 “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

时间定了!这场大会将在合肥举行!
厉害了!一个个“合肥造”,飞入太空!
合肥成功入选!收获这张闪亮“国际名片”!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