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村里来了“指导员”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合肥

2024-07-14 01:39 来源: 合肥日报
【字体:

  “以红色景点带动文旅发展,先锋农场去年带动村民增收达4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30万元……”日前,肥东县众兴乡众兴社区党委书记任晓敏欣喜地说,“这多亏了村里的‘指导员’。”

  任晓敏口中的“指导员”,是市纪委监委原三级调研员、现任肥东县众兴乡众兴社区“乡村振兴指导员”的沙宝军。

  自2021年以来,合肥市已连续三年从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已退休或退居二线)中择优选派人员到村任职,以“乡村振兴指导员”的身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任职“新岗位”

  把四通八达的路修到村民家门口,成立老年学校……在众兴社区,除了助力村民增收、村集体收入增长外,“乡村振兴指导员”还做了不少事。

  为什么设立这个“岗位”?

  2021年3月,市委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随后,合肥市创新方式,通过个人自愿申请、组织报名、市委组织部审核等程序,从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中,选派一批有意愿去基层干事创业的人员到村任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5个月后,全市首批45名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奔赴45个村,为乡村振兴汇智聚力。

  第二年,合肥市召开2022年全市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动员会。此批共有71名“老同志”到村,开启3年的“乡村振兴指导员”任期。沙宝军,就是其中一员。

  在村期间,“乡村振兴指导员”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职责,抓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等重点工作。

  吃上“生态饭”

  如今,在合肥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党建工作、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同轴运转,一幅产业兴、村民富、治理优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人均耕地面积少,使得当地工业、养殖业发展都较为受限。如何探索具有众兴特色的发展路子,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为寻求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良方”,刚到众兴社区,沙宝军就开启了实地调研。

  长期在市委机关工作的司胜平,2022年作为“乡村振兴指导员”来到庐江县罗河镇黄龙村报到。这个村,距离市区较远,经济和条件都较为艰苦。和沙宝军一样,司胜平到岗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和调查。

  村庄发展的基础,离不开当地的资源禀赋。经过走访和调查,沙宝军和司胜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旅兴村的路子。众兴社区对外开放了合肥团史展陈中心,建设了合肥首家林下露营地——先锋营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在做好乡村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黄龙村依托水环境提升和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着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打造生态游、农家乐、民宿项目,让村民吃上“生态饭”。

  展现“新气象”

  基层资源有限,“乡村振兴指导员”携着智慧与资源而来。

  为进一步优化庐阳区三十岗乡东瞿村生态旅游环境,“乡村振兴指导员”周业根牵线搭桥安徽省新兴产业协会,向东瞿村捐赠7辆乡村振兴工作用车,助力东瞿村旅游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盘活闲置土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去年,东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151万元,较2022年增长41%。

  目前,全市共有140余位“老同志”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

  “‘老同志’政策业务熟练、经验丰富,围绕强组织、兴产业、优治理、促振兴目标,可以更好地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全市乡村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乡村产业培育新动能,乡村建设展现新风貌,乡村治理实现新提升,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为认真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合肥将继续强化财政、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持续夯实基层党组织,形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大合力。( 许露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