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夺取新春开门红 合肥奋力往前赶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合肥

2025-02-11 08:06 来源: 合肥日报
【字体:

  光伏生产线飞速运转

  2月10日,走进位于庐阳经开区的大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飞速运转,工人们身着整洁统一的工作服,有条不紊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一块块光伏组件从流水线上下线。在这里,每16秒就能生产一块高效光伏组件,每天都有超10000块光伏产品发往全球市场。

  作为光伏龙头企业,该公司从2月5日(正月初八)正式开工。“目前,我们的各个基地处于全面投产状态,尤其是巢湖基地,已百分百复产。”大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中心总监章玲介绍,合肥基地涉及部分设备技术改造,复工率达70%。

  自2015年进入光伏产业以来,大恒能源一直专注于光伏组件、一体化光伏系统、光储系统等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等。作为光伏行业创新型标杆企业,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球新能源行业500强等殊荣。

  经过十年的市场开发,大恒能源的产品行销巴西、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全球120多个国家与地区。“我们始终坚持全球化和本土化战略,目前,在德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建立了分公司和服务团队。”章玲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恒能源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已拥有自主研发专利200余项。比如,公司研发生产的全球专利产品全面屏光伏组件,能够有效减少积灰对组件产生的发电影响,提升6%~15%的光伏发电量,自2021年推出以来,普遍应用于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据了解,这款产品目前拥有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受到了全球100多个市场客户的高度认可。

  “2024年,光伏组件的产能增长近200%,随着新基地的投产,2025年总产量将再创新高。”章玲表示,新的一年,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公司将全面开拓市场,“我们将继续扩大全球市场的产品占有率,在拉美、欧洲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向非洲市场拓展。”

  近年来,光伏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肥,光伏储能正在成为一张新名片。数据显示,目前合肥集聚全球光伏10强企业5家、中国储能10强企业4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超6万人。(李润媛 吴恬)

  高速路施工拼抢赶超

  连日来,S19淮南至桐城高速公路合肥段多个标段同步复工,合肥都市圈环线(西环)建设迈入新阶段。2月10日,记者来到S19淮桐高速公路合肥段建设现场,2000多名员工正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9912合肥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S19淮桐高速合肥段全长58.692公里,横跨合肥经开区、蜀山区、合肥高新区及肥西县,是串联区域经济、优化路网布局的关键工程。目前,各标段正以“拼抢赶超”态势推进施工,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全线水稳层及沥青下面层摊铺。

  引江济淮特大桥作为全线关键性节点工程,南北引桥预制梁架设已完成,主墩25号墩完成首桩浇筑,26号墩施工机械已就位。目前,正全力冲刺主桥悬浇梁施工,计划年底前完成0号、1号块浇筑。

  紫蓬山隧道为目前省内最大跨径隧道,是本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其中1号隧道长200米,于2024年12月26日顺利贯通;2号隧道长436米,左洞现已完成仰拱暗洞施工50米,预计今年下半年实现贯通。

  “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交通互联水平,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关键节点工程有序推进,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全线沥青下面层摊铺,为后续通车奠定基础。”合肥交投合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治明说。(李想)

  南淝河港区船来船往

  2月7日下午,合肥港南淝河港区船来船往。一边轨道吊车升降腾挪,一边各色集装箱鳞次栉比,生产作业繁忙有序。

  “1月份,南淝河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近五万标箱,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7.9%,件散货达24万吨,增幅超过预期,实现首月开门红,为全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徽港口集团合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列刚介绍。

  南淝河港区位于包河区南淝河右岸迎河作业区,水深常年保持在3.5米~4.5米,有着优越的通航条件。港区集装箱业务主要服务于合肥市家电、汽车、光伏等产业,目前已开通合肥-芜湖-上海、合肥-南京-上海两条中转航线,合肥至上海洋山等直达航线,助力“合肥造”产品通达国内及世界各主要港口。

  “2025年,我们将推进南淝河港区集装箱业务快速增长,计划突破53万标箱,同时件散货达到340万吨。”陈列刚表示,今年将优化业务服务,拓宽航线网络,全方位支持全市相关产业发展与运输需求。

  航道纵横交错,船舶整装待发。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合肥市将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运输结构调整需求,拓宽航线覆盖面,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许露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