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天累计补水1亿立方米
合肥保障城市供水稳定
2024年冬天以来,合肥市降水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约五成,市民生活用水是否紧张?2月13日,记者来到被称为合肥供水“生命线”的滁河干渠进行探访。据悉,为应对降雨量减少,保障城市用水需求,1月中旬,合肥开启第一轮城市补水,截至目前已累计补水约1亿立方米。
南淝河闸站三孔全开
2月13日上午,在滁河干渠南淝河闸站,闸口处水流正以每秒约35立方米的流量,通过滁河干渠,将淠河水持续输送到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
“本轮城市补水以来,南淝河闸三孔齐开,全天候保障引水。”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南淝河管理段段长阮仁军表示,目前输水线路整体运行稳定。
滁河干渠全线52.4公里,承担着为合肥输送城市生活用水的重任,其中维护供水设备正常运转对供水通畅至关重要。
阮仁军告诉记者,在本轮补水开始前,他们已经对沿渠的渠下涵、泄洪闸、泵站等建筑物及供水设备进行检查、除锈、上漆保养。“特别对南淝河泄洪闸、大官塘泄洪闸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检查,对机电设备等关键环节进行维修保养,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居民生活用水有保障
输水保障稳定,供水保障情况如何?据合肥市滁河干渠管理分局局长罗志军介绍,目前合肥市区7个自来水厂单日最大供水能力285万立方米,此次补水开启后,每日通过滁河干渠补水约320万立方米左右,近一个月内,全市单日最大用水量仅为194.4万立方米。“目前合肥市居民生活用水保障没有问题。”他表示。
矗立在大房郢水库旁的合肥水务集团第六水厂(以下简称“六水厂”)是全省制水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该厂副厂长张美山介绍,六水厂承担了合肥市北城、新站高新区、瑶海区、庐阳区的供水任务,日产能可达90万立方米。
城市生活用水供应充足,水质同样“靠得住”。走进六水厂的智慧化控制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和中控电脑,能实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出水水质。记者注意到,屏幕上显示,出厂水的实时浊度为0.049NTU(散射浊度单位,用于量化水中悬浮颗粒对光线的散射程度,从而反映水质的清澈或浑浊状态)。
“我们采用‘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水质合格率达100%,出厂水浊度与我国现行规定的标准1NTU相比,要高出很多。”张美山表示。
合肥“大水缸”水量充足
为保障补水期间入库流量稳定,合肥市董大水库管理处技术人员每天监控着两大水库实时水位和库容,并在滁河干渠南淝河段开展流量监测。自1月10日启动第一轮城市补水以来,“大别山”优质原水已源源不断向合肥“大水缸”董铺和大房郢水库稳定持续输水超30天。
合肥市董大水库管理处调度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董铺水库水位达到27.43米,大房郢水库水位达到27.34米,总蓄水量达到1.26亿立方米,存量较为充足。
合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城市生活、生产和农业用水供应都较为稳定。“未来若遇用水紧缺情况,合肥将加大引调水力度,依托其他水利工程补充水源,并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快速调配水源,及时保障城乡用水需求。”(汪涛 权杨晨 陈伟 徐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