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合肥市将网红景点的热度与文明旅游的行动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幅活力与秩序并存的文旅图景。
包公园绿树成荫的步道旁增设了文明劝导标识,志愿者引导游客“不攀折花木、不踩踏草坪”,游客们自觉将垃圾投入分类垃圾桶。
在李鸿章故居,游客有序排队参观,家长轻声为孩子讲述历史,减少了喧哗干扰。5A级景区三河古镇内,游人如织,热门拍照点位上,游客们有序排队取景,古街两旁商铺明码标价,传统徽派建筑与文明行为共同绘就“亮丽风景线”。
罍街街区增设了临时垃圾桶和文明标语,商家推出小份菜倡导“光盘行动”,同时主动提供可降解餐具,游客在品尝臭鳜鱼等美食时,不忘将竹签、纸巾分类丢弃。“烟火气与文明味并存,体验感更好了!”游客李女士感叹道。
在文艺范十足的合柴,涂鸦墙前游客自觉排队拍照,文创市集摊主规范摆放商品。而红石咀公园的“爱情隧道”旁,情侣们默契遵守“快速通过他人镜头”的约定,浪漫与礼让相得益彰。
巢湖沿岸茶社群通过生态治理焕发新生,游客在临湖栈道漫步时,主动与水面保持安全距离。除此之外,茶社提供可循环使用的茶具,游客积极参与“带走垃圾换茶券”活动,湖畔春光与环保理念交融。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内,踏青游客主动携带垃圾袋,儿童在家长引导下将果皮投入指定区域。骑行道沿途设置文明提示牌,骑行爱好者减速礼让行人,森林氧吧中流淌着和谐韵律。
从包公园的肃穆到罍街的烟火,从巢湖的潋滟到合柴的文艺,合肥以景点为窗口,将文明细节融入游客体验的每个环节。(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