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 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是“三基地一枢纽”。 锚定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总体定位,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对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作出更细化的发展布局: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目标更清晰,脚步更坚定。建强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高标准建设各类对外开放平台…… 武汉正奋力扛起重镇担当,加快构筑立足中部、服务全国、联通全球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核心枢纽城市,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节奏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新站新车新线
水陆空三大核心港建强枢纽
4 月 15 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经过全面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正式启用。
在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之下,中部地区的优势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指出,“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
湖北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布局航空专业货运枢纽、长江航运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的省份,武汉则是唯一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省会城市。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武汉认识清晰:要建强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武汉在全国交通枢纽中的地位和作用。
连日来,武汉水陆空三大核心港建设现场均呈现出鼓舞人心的可喜变化。
与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相距 3 公里、与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相距 2 公里的地方, 2023 年底刚刚入网的香炉山火车站,拉动今年 1 至 4 月武汉铁水联运量同比涨 3 倍。
阳逻港是长江中上游最大港口。随着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二期工程的相继投用,便捷的铁水联运业务逐渐成为阳逻港的核心优势。
武汉铁路物流中心滠口营业部香炉山营业室主任赵春生说,在香炉山站建成前,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货物要借用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两条装卸铁路线或是通过陆路运到 20 公里外的滠口站,再从滠口发往全国各地。“那时每个集装箱的运输成本是 420 元,现在只需 200 元。”
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香炉山站一边连着四通八达铁路、一边连着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拉紧了铁路和水路运输的衔接纽带。
4 月 29 日,湖北港口汉欧国际组织发运的首趟 JSQ 商品车专列(俗称“笼车”)从吴家山站驶出。汉欧国际所属汉欧供应链公司副总经理夏志军称,与集装箱班列每节车厢装载 2 至 3 辆汽车相比,笼车单批运量更大、装卸效率更高、运输成本更低,可为客户节省约 15% 物流成本。
新的货运车辆也为中欧班列(武汉)带来更多客户。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开行 205 列,同比增加 11% 。开行车次从几年前的每星期一趟,到现在每天平均 1 至 2 趟。
5 月 9 日凌晨 1 时许,在鄂州花湖机场的塔台上,管制员正在沉着地指挥飞来的货机进场。监控屏幕上显示,即将进入机场空域的货机有十几架。
今年 3 月 19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花湖机场对外开放。武汉的“空中出海口”实现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双枢纽”的常态化运行。
花湖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机构执勤队队长鄢维率先感受到机场正式对外开放后的变化。他说,花湖机场正式开放后,航班量急剧增长,工作节奏加快。航班从每周的七八个航班增加到目前的每周 60 多个。
进入 5 月,花湖机场又先后新开“鄂州—达卡”“鄂州—芝加哥” 2 条国际货运航线。截至目前,累计开通 48 条国内货运航线、 16 条国际货运航线,覆盖全国主要城市,通达欧洲、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国际货邮量突破 6 万吨大关。
“ 我们将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平台功能,进一步打开‘空中出海口’。”湖北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协同联动发展,支持武汉天河机场构建以“客机腹舱为主、全货机为辅”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从无纺布到整车出口
以枢纽优势带动产业牵手世界
武汉阳逻二期码头,装载钢卷、化肥、建材等产品的集装箱出港,前往上海洋山码头,将从那里搭乘海船前往越南等东南亚地区。
武汉发展枢纽经济,其时已至。
今年,武汉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发展枢纽经济为抓手,高水平建设阳逻、吴家山、天河 3 个枢纽经济示范区,以及汉口北商贸服务型枢纽经济示范区、光谷—车谷生产服务型枢纽经济示范区。
作为湖北省加快构筑新时代内陆开放高地的门户,阳逻港一季度货运量实现大幅增长,完成标准集装箱吞吐量 65 万余箱,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比增长超 20% ,内外贸进出口货物均全线飘红。
通道优势成为武汉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以日韩直航为例,运输货物的种类有了很大变化,“从往外运无纺布、口罩到机电设备,到把汽车备件运回再送出整车”。中外运湖北公司集装箱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必丹认为这些转变正是武汉枢纽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升级的真实写照。
枢纽畅通既吸引八方来客,也集聚优势产业。近年来,在东风本田、岚图、路特斯、猛士、上汽通用武汉基地等一批新能源整车企业和项目的推进下,武汉加速抢占国际汽车市场,整车及零部件出口规模量质齐升。
“ 以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大走廊为抓手,放大枢纽聚流辐射作用,推动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不断跃升转化为经济枢纽优势”的美好愿景,也写入长江新区规划。
按照规划,长江新区将联动孝感临空经济区、武汉临空经济区、阳逻经济开发区、鄂州市临空经济区、黄石临空经济区、黄石临港产业新区,重点发展临空物流、临港物流、综合保税、跨境电商等商贸物流产业,以及临空制造、临港制造等先进制造业。
2023 年底,车谷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工。作为“光谷—车谷”生产服务型枢纽经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园位于武汉经开区通江三路北侧,毗邻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中创新航等新能源领军企业。
“ 产业园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产业链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主阵地。”车谷城发工作人员高原介绍,车谷科技产业园将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导入电机电控、导航传感、智能座舱、底盘、车身等研发、生产项目,兼顾医药、物流、电子等高科技产业,“产业向上,发展才能向上。”
眼下,该产业园正将构建一个项目集聚、要素齐全、创新涌动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集聚园区为目标,边建设边招商。
城市的另一端,汉口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也在建设汉口北商贸服务型枢纽经济示范区的进程中加快脚步。
今年“五一”,汉口北渔人码头的温州酒家内,老板卢宗超忙个不停。市民老陈带着一家老小在这里挑选海鲜,不到半个小时,装了满满一筐。“从大海到卖场,从源头到餐桌,我们的海鲜供应链运营模式可以使得海捕冰鲜 15 小时内端上市民的餐桌。”渔人码头总经理宫海旺说,目前,渔人码头正积极将荆州甲鱼、梁子湖螃蟹以及四大家鱼等湖北特色农产品推介到海内外市场。
近年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通大宗出口国际物流线路 11 条、小包出口物流线路 140 多条,建成覆盖美国、日本、印度等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仓 106 个,实现“买全国、卖全球”。渔人码头、布码头、辣交所等由现代供应链模式衍生的新消费体验、新贸易业态次第诞生。
枢纽带动贸易、贸易聚集产业、产业反哺枢纽——武汉正一步步优枢纽功能,强枢纽经济。
打造内陆“新沿海”
为“引进来”“走出去”搭平台
来自东盟老挝、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农产品亮相湖北 · 东盟农产品博览会,吸引了参会的外交使节、商会协会负责人的目光。
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是招商引资,现在则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5 月 10 日,位于汉口北 6 公里开外的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项目主体完工封顶。该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投运。
“ 重仓武汉,看重的就是武汉九州通衢的区位优势以及武汉作为国际物流大通道中的重要节点地位。”玉湖冷链武汉公司董事长王泽说,交通便利度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武汉通九州、通全球的优势将助力我们更好地发展内外贸。”
玉湖冷链(武汉)交易中心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目标建成国内外冻品源头代采、报关报检、园内交割、销端直达的一站式现代化冷链交易枢纽,预计达产后实现冻品年交易量约 160 万吨,年交易额超 400 亿元。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武汉正下大力气打造枢纽贸易平台。
5 月 9 日,位于蔡甸区的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内,生产景象一派火热:上下翻飞的机械手臂、不停运转的洗烘衣机、井然有序的自动导向搬运车……
切实推动大批国内国际企业“引进来”,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已汇聚国际先进制造业企业 130 余家,成为高质量外资集聚区。伟巴斯特、德国普旭、芬兰林斯特龙、优尼冲压等国际龙头企业接连落子。
目前,高标准建设中的中德国际产业园、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等国际产业园区已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另一方面,依托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打造的外向型特色产业集群,一批特色开放平台如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离岸产业孵化中心也在加快建设,帮助武汉企业扎实稳步“走出去”。
3 月 12 日,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旗下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在沙特利雅得举办长江国贸海外仓揭牌仪式。这是武汉市在境外设立的第 50 个海外仓,也是在沙特设立的首个海外仓。这些海外仓分布在美、英、德、日等传统市场以及泰国、印度尼西亚、伊朗、沙特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涉及 21 个国家和地区,面积达 26 万平方米。
“ 加快布局海外前置仓,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方面特色鲜明的代表性海外仓,将进一步扩大全球仓储物流体系的辐射范围,有效提升‘武汉造’品牌产品出海集结、配送水平,提高贸易链路的运转效率。”长江国贸相关负责人说道。
前不久,“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打造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该平台将为中外汽车企业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助力本土车企加速抢抓“出海”机遇。
光迅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光电器件及模块研发制造商,目前客户遍及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加速“出海”,带动本土光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的提质增效,也推动武汉跨境贸易增长。今天,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武汉最主要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已成为武汉扩大对外贸易、深度参与全球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 十四五”以来,武汉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 2500 亿元、 3000 亿元、 3500 亿元,占湖北省比重超过 50% 。今年一季度,武汉外贸稳步开局,全市进出口总额 806.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0.3% ,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 7.4 个百分点。
在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目标下,武汉正奋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挖掘“双循环”枢纽节点的潜力空间。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武汉主动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