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武汉“十大名点”评选结果出炉,武汉热干面节如火如荼进行,三十天不重样的“汉派小吃”,聚江湖神韵,入街巷烟火。 本期,我们继续放送 「过早冇」 系列推文,带你云游遍布武汉三镇的美食街区,看烟火气,品江城味。
此次出口的汽车为东风自主品牌商用车,共计21台。 这批汽车从武汉经开综保区报关后, 有近两千年历史的武昌古城,孕育出山水相依、文武相济的武昌,也沉淀出最为灿烂的市井烟火气,以及最有灵气的美食。
这四条错落于武昌的过早美食街,包罗汉派早点品种,跟着吃,准没错。粮道街&胭脂路
五步一铺 十步一店 在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的这几十年,武汉随处可见时代变迁的痕迹。 可当你经由 胭脂路 ,走进 粮道街 ,听见摊主的叫卖声,看见斑驳的砖墙和葱郁的街边大树,属于武汉人的独家记忆即刻上线、汹涌而来。
粮道街 是武昌老城一条与蛇山平行的横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与中华路相连,中段则与 胭脂路 相交。 胭脂路不比粮道街出名,却是一条味儿更浓的武汉老巷子, 遍布 各种各样 的汉派 小吃 。
以这两条路交叉点为中心的方圆三里内,被称作“神仙打架”的美食江湖。美食店铺鳞次栉比,从传统的武汉热干面到各种特色小吃,丰富得一周都吃不过来。 粮道街上的 赵师傅油饼包烧卖 是最火的。在大众点评APP上粮道街的美食中,它是唯一一个评论条数超过一万的,去了以后你都不用看招牌,从早排队到中午的店子指定是赵师傅。
覃肥叔桂林米粉 用料扎实红油惹眼, 肉的分量甚至能占的上一半 。 吃完喝上一口汤,鲜香酸爽。
两条街交叉口处的 熊太婆原汤水饺 是四代传承的百年老店。小份的分量就已经很足了,肉馅也比一般店子要多一些。骨汤和虾皮、葱花、猪油的香气融合在一起,是好吃到汤都得喝掉的程度。
胭脂路上的 豆丝王 ,可以一站式赏味各种形态的豆丝。炒豆丝锅气满满,煎豆丝焦香酥脆,煮豆丝软糯绵长……还有最受欢迎的功夫蛋,底部焦焦脆脆,上边儿却嫩到能流黄,火候掌握的相当精妙。
胭脂路与民主路交叉口的 武昌 重油烧梅 ,7元钱4个鲜肉香菇馅儿的,足以撑起一上午的饱腹感。咬开薄如蝉翼的外皮,糯米包着大块儿猪肉的馅儿喷薄而出,一股扑鼻的油香瞬间占领嗅觉和味觉。 吃不尽兴还可以打包速冻烧麦回家蒸着吃,和店里蒸出来的几乎没差。
户部巷
汉味美食第一巷 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 作为汉味美食第一巷,户部巷的清晨充满热闹的市井氛围,人潮涌动中,空气中弥漫着各类小吃的香气。
全长150米,虽然空间不大,但每个角落都塞满了美食和故事。无论是本地人或偶尔造访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们的“过早”记忆。
随着2019年户部巷改造,如今的户部巷除了汉派美食,还汇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特色小吃,南京鸭血粉丝汤、长沙臭豆腐、北京爆肚……全国美食汇聚于此,武汉伢也能足不出户吃遍全国。
蔡林记 当然是热干面胃 的首选。油润的碱面,搭配浓郁的芝麻酱,再撒上些许的葱花和萝卜丁……带点干噎的黑色芝麻酱包裹着面条,是再寻常不过的家乡味道。
百年老字号 四季美 汤包以 皮薄肉醇,汤汁鲜香,油而不腻闻名,一口鲜美让几代武汉人“前赴后继”。
老谦记豆丝 有焦脆“枯炒”、温润“软炒”、醇厚“糊汤”三大系列,从手工现炒到包装速食,从鲜豆丝、汤豆丝到绿豆豆丝,应有尽有。
大成路
本地伢儿更爱这里 户部巷旁边的大成路,东临黄鹤楼,西望长江大桥。 五百多米的街上,近40家早点店一字排开,老牌美食店云集,街坊用最传统的汉味早点,还有热情的夜市,招待一波又一波武汉伢和外来客。
昌汇糯米包油条 ,招牌上写着“第一家糯米包油条”,可见自信程度。 老板更 推荐咸味,除了放腌菜,还可以加土豆丝、海带丝等家常小菜,很适合一大早配一杯豆浆饱腹。
老汉口重油烧麦 , 香辣的黑胡椒味会瞬间惊艳你。一口下去,糯米混合着香菇、肉馅儿、蔬菜丁, 猪油的香味在口中爆炸,过瘾。
人气王 小秋水饺 自1978年起就一直开在大成路上,只卖水饺、牛肉粉、热干面三样。 熬了七八个小时的骨头汤,再加入一勺 自家特制的猪油点睛,光喝汤就能让 胡椒和猪油的香味在嘴里久久不散。 皮薄而韧、馅美而足的水饺,嚼起来满口生香。
丽华早点 是附近街坊们的心头好,不特定卖哪一种早点,但每一样都做得地道。牛肉粉爽辣可口, 酥饺软糯有嚼劲,糯米鸡外酥里糯……品种多但不会踩雷,每一款都水平稳定。
江城诸多美食街, 哪条gai的过早最好吃?哪家的热干面口味最地道?哪家小吃最四那个四?快来为你心尖尖上的武汉过早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