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科学精准抓防控 优化疏运保畅通 我市“清明节”小长假交通运输平安有序保障工作综述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交通运输

2022-04-08 09:48 来源: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
【字体:
  “清明节”小长假3天(2022年4月3日-5日),全市铁路、公路、航空安全发送旅客 32.28万人次,同比下降71.65%。其中铁路25.84万人次,同比下降71.75%;公路4.5万人次,同比下降64.2%;航空1.94万人次,同比下降80.24%。抵达旅客24.48万人次,同比下降69.03%。其中铁路20.88万人次,同比下降68.11%;公路1.51万人次,同比下降61.38%;航空2.09万人次,同比下降78.34%。 全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 1597.9万人次,同比下降21.27%。其中城市公交570.85万人次,同比下降27.987%;轨道交通826.84万人次,同比下降18.4%;出租车200.21万人次,同比下降10.53%。同时乡镇渡口和景区渡船2.42万人次,同比增长29.41;三环线入口流量206万辆, 同比增长1.86%, 出口流量187.91万辆, 同比下降6.97% 。 邮政快递业务量1281.32万件,同比增长17.25%。
  清明期间(3月26-27日、4月3日-5日),公交开通13条祭扫专线,12个乘车站点,5天共运送旅客9.1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日均流量1.84万人次。
  今年 “ 清明 ” 假期 天气晴好, 回乡祭扫、踏青赏花、走亲访友等客流多峰叠加 。 受疫情影响,政府倡导 “ 清明 ” 假期就地过节, 清明小长假同比下降为 七成左右 , 但 乡镇渡口和景区渡船 、三环入口客流明显增长,反映市民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就地 踏青祭扫热情高涨 , 客流活跃度企稳回暖。 自驾出行仍是市民近距离出行的首选。
  清明小长假,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市区密切协作下,全市交通行业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严格 “ 外防输入 ” 的提前下,满足旅客便捷出行需求。节日三天,我市未出现旅客滞留、未发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未产生重大负面舆情,营造了安全稳定、忙而有序、市场规范、服务温馨的节日交通运输市场环境,受到了 市民 的好评。
  一、 周密谋划抓部署,一线督导压责任。
  为确保节日期间旅客常态化防疫和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局党组 专题研究部署“ 清明节 ”期间疫情防控和运输组织工作,印发《关于 认真 做好 2022年 “ 清明节 ” 假期旅客运输及疫情防控 工作的通知》 和《关于假期领导带队开展综合督导的通知》 。 “清明”节日期间,郭元强书记、程用文市长、李义龙 副书记、 杨泽发副市长多次对高速公路府河、径河、武汉西、龚家岭、武昌等收费站 和“三站一场” 进行疫情防控、运输组织和安全生产情况督导检查,市交通运输局邹耘局长陪同检查。局 领导班子成员带领7个督导组,对机场、火车站(城铁)、公路客运站、公路收费站、公交、地铁、危化品运输等所分管的行业(领域)的疫情防控、运输组织和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导检查。各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深入一线开展督导; 各行业管理部门及运输单位主要领导也 现场巡查、现场指挥,确保了清明小长假运输工作组织得力。
  二、 严格标准 盯 防控, 压实 责任 促 落实
  各交通运输单位 及行业管理部门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 强化 “ 四道防线 ” ,增派人员,加大对 “ 三站一场 ” 、交通卡口等重点公共场所查验力度, 坚持 查验外省来(返)汉人员健康码、行程卡、和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持续 落实客运场站公共区域、公用设施、交通工具等重点环境的消毒清洁通风, 充分利用两微平台及车站广播、乘客信息引导显示屏、车载电视投放宣传口号、宣传片和防控知识, 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和上岗检测,督促乘客佩戴口罩上车等, 规劝落实“ 1 米线”、“戴口罩”、 “手消毒”等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境外和中高风险重点地区来(返)汉管控政策,筑牢全链条工作闭环,清明期间,“四站一场”接收排查国内重点地区来汉旅客89006人次,申报登记405人次,境外到达234人次。 全市63个高速公路入口检疫检测点共查验了57万台车,其中查验登记了255245台车375315人,其中重点地区人员7723人,健康码异常52人,转移处置587人,现场核酸78129人。 聚焦进口冷链食品的装卸和运输环节,坚持人物地同防,重点围绕“四方责任”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确保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三、 排查隐患堵漏洞 ,严格监管保 安全
  清明节期间 , 市交通运输局系统安全监管执法队伍齐上阵,共出动人员 358 人次,排查企业、站点、项目等 218 家次,查改一般安全隐患和问题 6 1 起 ,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道路运输领域, 督促 客运站 严格 落实 “ 三不进站,六不出站 ” 和 实名购票 等 制度 ,严查 长途 客运站周边 站外揽客 等 非法营运 行为 , 抽查重点客运站 11 家 次 , 道路客运车辆24台, 整 体情况良好 。 水上交通领域, 出动执法 人员46人次开展水上旅游客运、危 化品运输专项治理 , 强化汉江武汉段、水上 旅游风景区 海事执法,对 人流密集和渡运量大的 渡口安排专人值守 。 城市公交领域, 督促 落实公交车出场前 “ 十检 ” 和驾驶员出车前安全提醒制度 ,重点 检 查 途径 永安堂、扁担山陵园公墓和 商圈 网点 、旅游景点等 公交 线路,抽查公交车辆 618 台,站点 14 家 , 并做好292路等大客 流线路现场安全维护 。 轨道交通运营领域, 检查地 铁站点 69 处 ,督促企业 严格落实车站的“三品”查堵 , 做好 “ 三站 一场 ” 等大客流换乘站点客流引导。 客运出租领域, 联合交管部门 重点安排在 出租车企业、站点及窗口地带开展执法检 查, 共检查出租车、网约 车 955 台, 督促企业和驾驶员加强车辆 安全技术维保 , 及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 路网运营领域 , 开展 国省干线公路巡查 1790余公里, 协调 有关单位 做好独柱墩桥梁加固整改和现场管控 ; 持续开展公路超载超限治理,检查 载货 车辆 60 台次 。加强路段值守和路况播报, 会同公安交管等部门 及时对车辆流量较大的汉蔡、岱黄等高速公路进行疏导,确保了有序通行 。 交通工程建设领域, 重点对武大高速等建设项目开展检查, 督促项目参建单位共同做好高空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等关键环节隐患排查 治理 , 严格停工工地巡查值守和现场封闭管理。
  四、 衔接疏运抓效率 ,安排科学强保障
  各交通行业充分根据客流特点,科学调整运力方案,方便祭扫、赏花、探亲旅客出行。公交集团在市内专设12个祭扫专线乘车点,开通13条祭扫专线,平均每日配备祭扫专线车辆200台往返服务归元陵园、睡虎山、孝恩陵园、流芳陵园、回民公墓、玉笋山等重点墓区,满足墓区客流疏散需求。5天保障时段内,公交扫墓专线共运送乘客9.18万人次。并在非祭扫专线运行时段保证途经墓区常规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营,以满足市民错峰祭扫需求。地铁营运公司根据客流情况,制定线网每日行车计划,线网高峰最大上线列车数量达331列, 清明节第一天(4月3日),线网提前半小时开班, 有效满足乘客假期祭扫及出行需求。4号线永安堂地铁站5天(3月26、27日,4月3、4、5日)客流量达12.53万人次,日均2.5万人次。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大客流和列车故障对运营服务的影响, 2号线常青车辆段、4号线黄金口停车场、青山车辆段各准备2列备车,线网其他场段均各准备1列备车,视客流情况投入使用, 确保运力充足。
  五、 坚持不懈整市场 ,严厉打击促规范
  清明节前,市交通运输局就不停车检测系统运行、路警联合治超等情况作了部署,突出安全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科技执法,督促执法支队与市公路中心、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强治超工作协调,积极开创常态化治超工作新局面。清明节中, 市交通运输局综合执法支队各执法大队全面出击,开展全行业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以市民反映集中的交通枢纽、地铁站、商圈周边问题为焦点,重点整治营运车辆证照不齐全、车身脏乱差、开车打电话、行车抽烟、不戴口罩等行为 。清明节三天,共出动执法人员152人次,检查公路治超车辆60台次,巡查国省干线400余公里,检查客运出租1073台次,公交车453台次,站点18个,地铁站17座,道路客运车辆12台次,运输企业9家次,发现问题130件,现场整改33件,转企业整改97件,有效维护了运输 市场良好秩序 。
  六、 紧盯服务 保 质量 , 各具特色助提升
  清明节前,市交通运输局深化推进“日行一善”活动,决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等行业均组建一支日行一善车队,让善心流动在江城每一个角落。在武汉地铁,“日行一善”活动已从地铁人拓展到所有乘客,并通过监控等手段将热心救助、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瞬间展示给媒体和公众。各出租车公司将原有的敬老车队、爱心车队、雷锋车队等服务品牌进行整合,成立以日行一善为品牌的车队序列。市公交集团开通定制专线服务,需要定制公交的市民,可以就近联系公交线路,拔打公交服务电话进行定制,定制公交能为市民提供灵活、安全、便捷、贴心的出行服务。   疫情期间,各行业积极在每个车站的客服中心、自助售票机前,设专人帮助乘客进行手机兑换现金业务 , 快速疏导祭扫客流 , 获得了乘客广泛 “ 点赞 ” 。
  下一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认真总结清明节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工作,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升运输保障能力,将 清明节 作为五一劳动节的 保障演练, 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 持之以恒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推动运输方式服务衔接的常态化,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为打造 “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 大武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