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紧连民心的水库大坝建成投用,一项项农村水利工程全面铺开,一条条河湖水光潋滟秀美如画……近年来,南昌持续夯实水利基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迈着奋发有为的步伐,书写兴水利民的幸福民生答卷。
水利建设“加码提速”
龙安河南支上游,履带式起重机起落,一斗斗混凝土倾泻而下,安义吊钟水库工程大坝混凝土浇筑现场建设正酣,项目供水管道的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安义吊钟水库项目是安义县的重点民生工程,建成后将为安义县城区、安南小镇、新民乡居民提供年均169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并提高防洪标准和水库下游塘边、峤岭、乌溪三村0.74万亩耕地灌溉保证率。
这是我市推动水利项目“加码提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个生动案例。去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超前谋划、精心部署、高位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吊钟水库工程进展顺利,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全面完工,富大有堤维修加固工程基本完工……2024年,我市共落实全社会水利建设投资72.6亿元,水利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供水管网不断延伸
饮水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我市聚焦民生关切,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来水通了,用水方便又干净。”进贤县钟陵镇东塘村脱贫户支会珍,笑着向上门实地查看饮水情况的工作人员表示。
这是我市聚焦民生需求,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的生动一幕。2024年,我市总投资约1.78亿元,按照101元/人的补助标准下达市级补助资金549.45万元,实施南昌、新建、进贤、安义4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巩固提升5.44万农村人口饮水品质,铺设管网1005公里,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以上,供水网不断延伸,越织越牢。
为推动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我市还抓住管理这个关键,推动各县区建立城乡供水统一管理服务体系,确定县级城乡供水一体实施主体为统一管护单位,实施主体负责县区城乡供水县域统管,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全面落实落地。从“好喝水”到“喝好水”,欢快奔流的自来水汇聚起幸福千万家的“大民生”。
河湖环境持续向好
在南昌北城区,乌沙河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两岸草木萌发,鸟鸣婉转,不少市民在河畔步道散步。经过多年的疏浚、截污、治涝和美化工程,昔日被称为“臭水沟”的乌沙河已然“化茧成蝶”,沿岸建起欣悦湖、马兰圩、龙庭等多处生态公园,串起了城市沿线的景观,“扮靓”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像这样不断“迭代升级”的河渠,南昌远不止这一条:桃花龙河、蓑衣荚水域水质越来越好;玉带河水底清亮、水质提高;幸福渠变一湾活水,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相融如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市始终坚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城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巩固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升级版,健全“市县乡村全覆盖、江河湖库全纳入、区域流域相结合”四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累计完成巡河(湖)7.3万次,不断提高河湖管护质效。加大河湖管护力度,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整治成效显著。
为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实施意见》,合理确定幸福河湖建设名录,将赣江、乌沙河等12条(段)河湖纳入首批建设名单。2024年,我市累计完成生态廊道建设108.47千米;2025年,我市市域范围内将建成13条(段)幸福河湖;2035年辖区内河湖将全部建成幸福河湖,“一江十河串百湖”的城市生态轮廓更加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