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以政策为引领,引、育、选、用、留全链条闭环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全市2024年产业链总营业收入超8000亿元,“8810”行动计划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实现“技能人才强链”与“产业能级跃升”的双向奔赴。
2023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南昌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推出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载体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持续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一揽子政策“干货”,进一步夯实高技能人才体系,相关做法被人社部转发全国推广。2023年以来,我市以获批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为契机,重点建设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工院校产业学院等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名单,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接下来,我市将紧扣产业发展大局,积极推动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让更多技能人才挺膺担当,支撑起闪耀的“南昌制造”“南昌创造”。
向“效”发力,构建技能水平提升闭环
我市通过精准引进、全面培养、科学选拔、合理配置等措施,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全市“8810”行动计划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引凤来巢,创新举措吸引技能人才。
我市分析摸排“8810”行动计划紧缺技能人才岗位类型及紧缺原因,加强引才针对性,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才作用,实施春风行动、“洪漂人才荟”、“百场校招”,大力引进外来技能人才,盘活本地技能人才。我市聚焦“8810”行动计划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已累计输送18.9万名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据了解,已为华勤、龙旗两家龙头企业解决2.5万名技能人才用工缺口问题。
——育才成林,构建体系培育技能人才。
2023年至2024年,我市根据产业需求和急缺人才现状,开展职业培训近14万人次,发放补贴1.3亿元。“当前主要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和龙头企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比如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华勤、联创电子等,培养人工智能训练、网络安全员、计算机通信等技能人才。”意风中创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傅佳表示,每年学校培养重点产业链技能人才超过1000人,学员培训合格后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择优可直接上岗。
围绕“8810”行动计划紧缺工种和新业态需求,我市开发了汽车装调工、母婴护理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食品安全管理师等20个职业培训包,为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服务提供规范和指导。完善职业培训“全网通办”服务流程,吸引更多劳动者主动参与技能培训。
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312家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3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9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9家,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市级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31家,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5家,南昌市技工院校产业学院10家、特色专业群5家。
——选贤举能,科学选拔发掘技能人才。
我市低空制造快速发展,在洪城青年技师杨宇川的带领下,空中未来公司逐渐成长为我市低空经济领域先行者、头部企业,去年低空业务量同比增长73%。其创立的无人机驾驶员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培养“飞手”200余人,在我市烟花晚会、城市治理等活动、领域中发光发热。
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我市还持续开展“洪”字品牌技能人才培育。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推荐获评中华技能大奖2人、全国技术能手27人、赣鄱工匠10人、江西省能工巧匠24人;培养选树洪城工匠、新时代洪城工匠209人,洪城技师169人,洪城青年技师30人,逐步培育形成一支覆盖广泛、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与此同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从技校生逆袭为全省全国冠军、以一技之长促进南昌制造业发展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用人之长,合理配置信赖技能人才。
“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后,最大的益处是通过评价体系的监督考核,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明确岗位标准,让企业发展更规范。同时,员工也有了目标和动力,获得了认可,拥有了荣誉感。”南昌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婷表示,在技能人才巧手织锦下,该企业动力电池去年营业收入37.78亿元,装车量全球排名第十。
为贯通人才发展“立交桥”,我市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工作提质增效。2024年,我市各类评价机构发放技能等级证书7.9万人次。同时,推动驻昌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自主评价企业实现各县区全覆盖,已在江铃等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新“八级工”等级认定试点。
——留才筑基,打通渠道稳定技能人才。
在百亿级龙头企业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有800余名学员接受“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实验室教学”三级培训,结业后,如愿在华勤上岗,使华勤制造人才力量不断壮大。如今,华勤已成为全国排名前五的ODM企业,去年,南昌华勤系(华勤、勤胜、逸勤)成为超五百亿企业集团。
我市支持建设10个产业学院和5个特色专业群,与2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共建60个“订单班”,定向培养4100人,大批专业对口、上手迅速的技能人才充实产业链发展,就业再也不用去远方。2024年,南昌市管(市属)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到98.45%。
向“智”而行,实现技能反哺产业发展
通过引进、培养、留住更多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我市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市经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展现出强劲动能——2024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一季更比一季好的回升态势,GDP全年增长5.0%左右,“8810”行动计划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去年,我市电子信息、航空、汽车及装备、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喜人。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产量突破2亿台,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全产业链营收突破2700亿元,技能人才人均生产效率高出行业均值23%。华勤技术1.2万名技能工匠实现5G手机主板良品率99.2%,柔性屏技术全国市场占有率超25%。航空产业规上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7.3%。洪都航空300名飞控工程师突破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推动农业植保无人机全国市场占有率突破12%,服务农田超500万亩。“洪城杯”无人机装调竞赛累计选拔顶尖“飞手”200人,支撑企业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
我市汽车及装备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实现营收2238.1亿元。江铃汽车2000名高技能人才攻克L3级自动驾驶技术,推动新能源商用车产量突破15万辆,出口额同比增长45%,全国市场占有率提升至5%。
新能源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419.8亿元,上下游配套企业不断落户,这离不开欣旺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一批技能人才培养载体造就的行业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新材料、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针纺4个特色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新材料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1298.8亿元,已形成青山湖区钢铁产业、安义县铝型材产业、南昌高新区铜精深加工产业、南昌经开区钨精深加工产业、进贤县钢结构产业、南昌县武阳装配式建筑构件部件加工的产业分布。我市去年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含医药流通业)营收超千亿元,拥有我省特色炮制技术的“产、学、研、销”一条龙中药炮制产业链已然成型。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3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4%,通过技能培训,绿能等一批农业生产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现代针纺产业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济民可信集团技能团队实现抗癌药物“全程无菌灌装”工艺突破,推动单品年产能提升至100万支,获批全国首仿药3项;百威雪津阮志武品酒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和创新出更多消费者喜爱的啤酒新产品,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一批批技术能手在纺纱、针织面料、印染印花、检验检测等多个环节献力……高技能人才正源源不断地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