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隐秘花园里,藏着一家能免费读书的书店
-西北湖-
德芭与彩虹

西北湖,汉口金融街的隐秘花园。湖畔,德芭与彩虹书店通体落地玻璃,临窗小坐,低头读书,抬头看湖,大隐于市的闲情雅致,漫溢心头。
曾有人把德芭与彩虹形容为武汉读书人的乌托邦、武汉城市上空的一盏灯。若你去过,很难不被店内琳琅的花、鸟、虫、鱼手绘所吸引,它们很多出自店主曾刚之手。过去的十余年积累,未来的每一天持续,武汉本土物种手绘科学画图库,正在这家书店背后,点点滴滴地诞生着。

C hapter. 1


它是书店,也是图书馆
原 本就能在店内免费阅读的德芭与彩虹书店,从2021年11月开始,叠加了“江汉区城市书房”功能。店内补充了3000余册借阅图书,是曾刚到江汉区图书馆一本本挑回,因为德芭与彩虹的定位是自然博物书店,这些书也都跟自然博物相关。
在这里阅读、拿图书证将书借走或把在江汉区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归还于此,都行。它是书店,也是图书馆。
一间温暖的隐居书店,通过建造舒适的阅读空间来吸引读者。书店内所有图书 (不论价格高低) ,任由爱书人免费阅读……
这是2009年德芭与彩虹第一家书店诞生在街道口珞珈山大厦26层时,豆瓣上的自我介绍。
12年过去,梦如初。
德芭与彩虹这个店名,是创始人陈嫚所起,她也是曾刚的妻子,德芭是动画片麦兜里的小猫,彩虹寓意美好生活。
第一家店大学环抱,在无数大学生心里播撒下文艺的种子,他们说,它是“武汉读书人的乌托邦”。后来在武汉天地开第二家店,去过的人都说,这里是一方美好净土。它还成了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爱去的书店,这位湖北首富在陈嫚离世时,曾写下悼念长文,赞她是“照亮了这个城市夜空、给了行走在武汉街头的人们光亮与温暖的人”。
不是没遇到过难处,是难处一直在。信息化时代,开一家实体书店,像一粒理想的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壤里。 2018年10月29日 ,德芭与彩虹武汉天地店关闭,当曾刚亲手关掉亮 了8年 的彩绘玻璃小灯。

○曾刚
困难,暂别,却从未想过放弃
坐在回归的德芭与彩虹里,曾刚说起一件小事。
2011年,一对在武汉读大学的情侣在街道口店买下两册儿童绘本,写满对未来孩子的期待,约定10年后再回武汉取。10年间再无联系,德芭与彩虹几迁店址,起起伏伏,曾刚一直带着这两册绘本。最近,通过网络联系上德芭与彩虹的情侣已是夫妻,孩子已蹒跚学步,可以读绘本了,“他们约定2022年回武汉取”。
两册绘本去到归处,城市爱情结出蜜果,书店成了见证者。


「 德芭也许曾 影响 过一些人,也许在这座城市里 留下 了些什么。这是做书店 亏损 这么多年还在 坚持 的原因。 」
书店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它的商业属性会趋向弱化,越来越贴近公益化,这是未来趋势。
坚持向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后,反而让经营的视野更加开阔,比如作为一家私人书店,德芭与彩虹加入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城市书房”,比如与园林局、科协等官方出版项目的合作,“这些都是变相支撑实体书店,反而使德芭与彩虹面向市场的业务更自在”。
12年里 ,读者从未离开德芭与彩虹,两个月的“城市书房”试水,来这里读书的人变多了。
他不只想让德芭与彩虹在实地书店的艰难困境里活下来,还想活得有建设性, 他想探讨和证明,信息化和碎片化阅读的今天,人们仍然需要实体书店,城市也仍然需要书店。
C hapter. 2

德芭与彩虹是曾刚的一个信念。
「 这家 书店 能平稳生存, 我就可以去做 其他 的事情。 」

其他的什么呢?
曾刚还是出版人和插画师,准确来说,是武汉博物圈最爱合作的出版人和画师。2021年2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林业工作站资助,武汉市观鸟协会编撰的《武汉鸟类图鉴》出版,419种生活在武汉的野生鸟类集体亮相,被誉为“武汉人的第一本鸟书”。曾刚参与其中。
万物有灵且美,他都想画下来。
他喜欢画鸟,也喜欢画鱼、虫、花、树……万物有灵且美,他都想画下来。 “长江大保护”呼声之下,他开始着手画长江里的鱼。长江各水系现有鱼类物种和亚种 共400多,他计划在2022年至少画出200 种,让大家更好地认知这条母亲河。
画鱼先识鱼。怎么识?自己养,去菜场看,去餐馆杀,拍各种图片、找各种资料,还时常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请教鱼类专家……落于纸上,只是最后一步。像做科研一样画博物科学画,“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有任何含糊”。
他打开一张鲤鱼的博物科学画,“它的背鳍有4根不分叉的硬棘、18根分叉的鳍条。淡水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以及侧线鳞数量,是识别哪种鱼的特征…… 每种鱼都各有不同,也许多画一根鳍或少画一根须,从科学性上就错了。”

○ 鲤鱼
摄影技术诞生了近 200年, 有什么是照片无法解决,必须手绘的呢?以鱼为例,曾刚解释,博物科学画是共性的提炼,摄影拍的是这一条,而博物科学画绘制的是这一类,弱化个性,强调群体属性和特种属性。且拍摄容易受到很多环境影响,一条鱼,出水后的颜色和状态,与在水里呈现的可能完全不同。
简而言之,博物科学画,是系统学习、长久观察、深思熟虑之后的汇总集成,仿佛把物种置于干扰环境都剔除了的理想背景中。
↓纵纹腹小鸮 · 灰斑鸠


1959年, 《中国植物志》立项,国家召集起来的一批年轻画师曾为中国的博物科学画带来一次春天。后来,参与《中国植物志》的曾孝濂被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不久前,曾孝濂美术馆开放,引起了人们对博物科学画的新一轮热议声浪。

同道者寡,源于观念。
学院派的很多绘画高手,认为博物科学画过于写实,缺乏作者的创造和情感,不把它当艺术;也源于太苦,付出与回报很难成正比。
曾刚不是学院派,但因为喜欢,他自学画画,后来又去武汉大学进修出版,成了一个会画画、开书店的出版人。在曾刚眼里,博物科学画当然是艺术,“它对绘画对象的准确性近乎苛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艺术”。
实用性主要在自然百科层面,缺乏大量优秀的博物科普画师,也是制约中国百科类书籍发展的原因之一。
为了做好这件事,
曾刚成立了“蓓尔科学绘画工作室”,
推出“ Dr How ”品牌。

2019 年,“ Dr How ”的第一个作品《 100 位科学家的中国梦》亮相,这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鸟类学家周忠和主编,执行主编曾瑜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硕士、美国杜克大学统计学硕士、物理学博士,也是曾刚的亲弟弟。这本书入选了 2019 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 2020 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在这条太苦的赛道上,
他终见一番天地。
“回想2008年刚入门博物科学画时,不知道画的东西能用到哪里,没有报酬,也看不到未来,纯粹因为我热爱,也深感有意义,就坚持下来了。”
而今,他眼前的路渐渐清晰,把自然和科学,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画作,转化为大家都看得懂的东西,让普通公众也能明白原理和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 Dr How ”。

曾刚正在把多年的博物科学画积累,逐步转化为本土物种图书,他将联合本地专家陆续推出《武汉常见两栖爬行动物手册》《武汉常见昆虫手册》《武汉常见蜘蛛手册》系列丛书,还计划做一套《我们生活在长江》的儿童科学绘本,做一套博物画与甲骨文造字结合的《汉字博物学》……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这成千上万的物种,什么时候能画全?
他答了三个字 「慢慢攒。」
他期待未来有一天,德芭与彩虹书店里摆满原创的武汉本土物种手绘图书,“百科全书目前国外走在前头,把百科全书做好确实不容易,要花费大量心血,比一般的书更严谨,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要负责,我们有时候也在想,说不定有哪些小朋友看了一两本书受了什么影响,未来真的成为了了不起的人”。
他自己就是被小时候看过的书影响了一生。他还留着1984年买的《外国旅行家的故事》,“讲外国的博物学家。当时看完我就想当画家,把这些自然科学都画出来”。

○ 全球仅1000只的青头潜鸭在武汉栖息繁衍

对他影响很深的绘本《花婆婆》,其中有句话:
''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 你必须做点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
◆
「 开德芭与彩虹是这样的事,做武汉本土物种手绘图库也是这样的事,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很多事情的价值,不能单纯用经济来衡量。 」
文/黄亚婷
编辑/王爽
摄影/刘帅
绘画素材/受访者曾刚提供
校对 /余文婷
推荐阅读

凌晨6.9级地震!青海1小时内连震5次,西安等多地有震感

事关寒假,教育部发布最新通知!这类培训将严查……
德芭与彩虹

西北湖,汉口金融街的隐秘花园。湖畔,德芭与彩虹书店通体落地玻璃,临窗小坐,低头读书,抬头看湖,大隐于市的闲情雅致,漫溢心头。
曾有人把德芭与彩虹形容为武汉读书人的乌托邦、武汉城市上空的一盏灯。若你去过,很难不被店内琳琅的花、鸟、虫、鱼手绘所吸引,它们很多出自店主曾刚之手。过去的十余年积累,未来的每一天持续,武汉本土物种手绘科学画图库,正在这家书店背后,点点滴滴地诞生着。

C hapter. 1


它是书店,也是图书馆
原 本就能在店内免费阅读的德芭与彩虹书店,从2021年11月开始,叠加了“江汉区城市书房”功能。店内补充了3000余册借阅图书,是曾刚到江汉区图书馆一本本挑回,因为德芭与彩虹的定位是自然博物书店,这些书也都跟自然博物相关。
在这里阅读、拿图书证将书借走或把在江汉区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归还于此,都行。它是书店,也是图书馆。
一间温暖的隐居书店,通过建造舒适的阅读空间来吸引读者。书店内所有图书 (不论价格高低) ,任由爱书人免费阅读……
这是2009年德芭与彩虹第一家书店诞生在街道口珞珈山大厦26层时,豆瓣上的自我介绍。
12年过去,梦如初。
德芭与彩虹这个店名,是创始人陈嫚所起,她也是曾刚的妻子,德芭是动画片麦兜里的小猫,彩虹寓意美好生活。
第一家店大学环抱,在无数大学生心里播撒下文艺的种子,他们说,它是“武汉读书人的乌托邦”。后来在武汉天地开第二家店,去过的人都说,这里是一方美好净土。它还成了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爱去的书店,这位湖北首富在陈嫚离世时,曾写下悼念长文,赞她是“照亮了这个城市夜空、给了行走在武汉街头的人们光亮与温暖的人”。
不是没遇到过难处,是难处一直在。信息化时代,开一家实体书店,像一粒理想的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壤里。 2018年10月29日 ,德芭与彩虹武汉天地店关闭,当曾刚亲手关掉亮 了8年 的彩绘玻璃小灯。

○曾刚
困难,暂别,却从未想过放弃
坐在回归的德芭与彩虹里,曾刚说起一件小事。
2011年,一对在武汉读大学的情侣在街道口店买下两册儿童绘本,写满对未来孩子的期待,约定10年后再回武汉取。10年间再无联系,德芭与彩虹几迁店址,起起伏伏,曾刚一直带着这两册绘本。最近,通过网络联系上德芭与彩虹的情侣已是夫妻,孩子已蹒跚学步,可以读绘本了,“他们约定2022年回武汉取”。
两册绘本去到归处,城市爱情结出蜜果,书店成了见证者。


「 德芭也许曾 影响 过一些人,也许在这座城市里 留下 了些什么。这是做书店 亏损 这么多年还在 坚持 的原因。 」
书店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它的商业属性会趋向弱化,越来越贴近公益化,这是未来趋势。
坚持向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后,反而让经营的视野更加开阔,比如作为一家私人书店,德芭与彩虹加入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城市书房”,比如与园林局、科协等官方出版项目的合作,“这些都是变相支撑实体书店,反而使德芭与彩虹面向市场的业务更自在”。
12年里 ,读者从未离开德芭与彩虹,两个月的“城市书房”试水,来这里读书的人变多了。
他不只想让德芭与彩虹在实地书店的艰难困境里活下来,还想活得有建设性, 他想探讨和证明,信息化和碎片化阅读的今天,人们仍然需要实体书店,城市也仍然需要书店。
C hapter. 2

德芭与彩虹是曾刚的一个信念。
「 这家 书店 能平稳生存, 我就可以去做 其他 的事情。 」

其他的什么呢?
曾刚还是出版人和插画师,准确来说,是武汉博物圈最爱合作的出版人和画师。2021年2月,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林业工作站资助,武汉市观鸟协会编撰的《武汉鸟类图鉴》出版,419种生活在武汉的野生鸟类集体亮相,被誉为“武汉人的第一本鸟书”。曾刚参与其中。
万物有灵且美,他都想画下来。
他喜欢画鸟,也喜欢画鱼、虫、花、树……万物有灵且美,他都想画下来。 “长江大保护”呼声之下,他开始着手画长江里的鱼。长江各水系现有鱼类物种和亚种 共400多,他计划在2022年至少画出200 种,让大家更好地认知这条母亲河。
画鱼先识鱼。怎么识?自己养,去菜场看,去餐馆杀,拍各种图片、找各种资料,还时常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请教鱼类专家……落于纸上,只是最后一步。像做科研一样画博物科学画,“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有任何含糊”。
他打开一张鲤鱼的博物科学画,“它的背鳍有4根不分叉的硬棘、18根分叉的鳍条。淡水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以及侧线鳞数量,是识别哪种鱼的特征…… 每种鱼都各有不同,也许多画一根鳍或少画一根须,从科学性上就错了。”

○ 鲤鱼
摄影技术诞生了近 200年, 有什么是照片无法解决,必须手绘的呢?以鱼为例,曾刚解释,博物科学画是共性的提炼,摄影拍的是这一条,而博物科学画绘制的是这一类,弱化个性,强调群体属性和特种属性。且拍摄容易受到很多环境影响,一条鱼,出水后的颜色和状态,与在水里呈现的可能完全不同。
简而言之,博物科学画,是系统学习、长久观察、深思熟虑之后的汇总集成,仿佛把物种置于干扰环境都剔除了的理想背景中。
↓纵纹腹小鸮 · 灰斑鸠


1959年, 《中国植物志》立项,国家召集起来的一批年轻画师曾为中国的博物科学画带来一次春天。后来,参与《中国植物志》的曾孝濂被奉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不久前,曾孝濂美术馆开放,引起了人们对博物科学画的新一轮热议声浪。

同道者寡,源于观念。
学院派的很多绘画高手,认为博物科学画过于写实,缺乏作者的创造和情感,不把它当艺术;也源于太苦,付出与回报很难成正比。
曾刚不是学院派,但因为喜欢,他自学画画,后来又去武汉大学进修出版,成了一个会画画、开书店的出版人。在曾刚眼里,博物科学画当然是艺术,“它对绘画对象的准确性近乎苛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艺术”。
实用性主要在自然百科层面,缺乏大量优秀的博物科普画师,也是制约中国百科类书籍发展的原因之一。
为了做好这件事,
曾刚成立了“蓓尔科学绘画工作室”,
推出“ Dr How ”品牌。

2019 年,“ Dr How ”的第一个作品《 100 位科学家的中国梦》亮相,这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鸟类学家周忠和主编,执行主编曾瑜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硕士、美国杜克大学统计学硕士、物理学博士,也是曾刚的亲弟弟。这本书入选了 2019 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 2020 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在这条太苦的赛道上,
他终见一番天地。
“回想2008年刚入门博物科学画时,不知道画的东西能用到哪里,没有报酬,也看不到未来,纯粹因为我热爱,也深感有意义,就坚持下来了。”
而今,他眼前的路渐渐清晰,把自然和科学,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画作,转化为大家都看得懂的东西,让普通公众也能明白原理和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就是“ Dr How ”。

曾刚正在把多年的博物科学画积累,逐步转化为本土物种图书,他将联合本地专家陆续推出《武汉常见两栖爬行动物手册》《武汉常见昆虫手册》《武汉常见蜘蛛手册》系列丛书,还计划做一套《我们生活在长江》的儿童科学绘本,做一套博物画与甲骨文造字结合的《汉字博物学》……

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这成千上万的物种,什么时候能画全?
他答了三个字 「慢慢攒。」
他期待未来有一天,德芭与彩虹书店里摆满原创的武汉本土物种手绘图书,“百科全书目前国外走在前头,把百科全书做好确实不容易,要花费大量心血,比一般的书更严谨,每一句话、每一幅图都要负责,我们有时候也在想,说不定有哪些小朋友看了一两本书受了什么影响,未来真的成为了了不起的人”。
他自己就是被小时候看过的书影响了一生。他还留着1984年买的《外国旅行家的故事》,“讲外国的博物学家。当时看完我就想当画家,把这些自然科学都画出来”。

○ 全球仅1000只的青头潜鸭在武汉栖息繁衍

对他影响很深的绘本《花婆婆》,其中有句话:
''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 你必须做点什么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
◆
「 开德芭与彩虹是这样的事,做武汉本土物种手绘图库也是这样的事,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很多事情的价值,不能单纯用经济来衡量。 」
文/黄亚婷
编辑/王爽
摄影/刘帅
绘画素材/受访者曾刚提供
校对 /余文婷
推荐阅读

凌晨6.9级地震!青海1小时内连震5次,西安等多地有震感

事关寒假,教育部发布最新通知!这类培训将严查……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