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助手,人道的力量! 武汉市红十字会一直在行动
聚人心,共善举。今年的5月8日是第75个世界红十字日,也是《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正式实施之日。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共同创建文明城市,武汉市红十字会系列活动随之展开:应急救护培训系列活动全面启动;联合市教科院为中小学生制作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在线学习课程在“武汉教育云”空中课堂栏目推出;市红十字会联合武汉血液中心在江汉大学开展5.8世界红十字日“三献”活动进校园活动;由江岸区红十字会和武汉儿童医院联合发起的“儿童罕见病医疗救助项目”正式上线……
武汉红十字会成立于1911年。2005年,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代管转变为机构独立设置的群团机构。2021年,13个区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
近十年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武汉实际出发,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积极参与国内外灾害救援,持续构建我市人道救助体系、应急救护培训体系、遗体器官捐献服务体系、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和人道传播体系,坚持把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做出特色;做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向社会倡导“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理念。
危难时刻
风雨兼程逆流而上
锻造过硬的
专业化救援队伍
2012年以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先后参与云南、四川雅安、西藏、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累计为这些受灾地区募集救灾款物315万余元。2016年我市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之后,在第一时间动员社会各界全力参与灾害救援工作,累计募集救灾款物近30亿元,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受灾群众急需生活、医疗物资的保供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为提升灾害救援能力,武汉市红十字会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着力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先后招募具有医疗、水上和陆地救援、心理咨询等专业特色的红十字志愿者,组建成立了武汉红十字医疗救援队、武汉红十字救护转运队、武汉红十字救援队,并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派遣,出色完成了河南水灾等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
重大疾病救助纳入
“政府为民办实事”
10年来救助困难群众
数万人次
自2012年以来,武汉市红十字会累计募集人道救助款物近亿元,救助困难群众数万人次。
让患上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看到生的希望。武汉市红十字会重大疾病人道救助项目建立于2012年,救助对象为0—7岁以内、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困难患者。之后,救助对象年龄逐步扩大到18周岁以内。该项目实施到今年,4次被市政府纳入年度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截至2021年,该项目累计救助困难患者389人,发放人道救助金1513万元。
此外,仁爱基金项目关注儿童、妇女、65岁以上老人11大类疾病。截至2021年,该项目累计救助特困患者803人,发放人道救助金746.9万元;失智老人关爱项目累计救助困难失智老人1091人,配送价值137.3万余元的护理用品;红筷行动助学项目累计发放救助金254万元,为2385名困难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等解决了在校期间的用餐问题。失独家庭救助项目、博爱送万家项目为我市困难家庭、失独老人、困难精神病患者等发放救助金、爱心包、药品等共计7300余万元的救助款物,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重 应 急 培训
关键时刻“救”在身边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约55万例,多发生在医院外,突发于生活场景之中。在遇到心脏骤停等危机时刻,多数人往往存有救人之心,却难以实施有效救助。
2022年,武汉市民生实事事项清单首次纳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全年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10万人次。根据武汉市疫情防控总体要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线下培训将会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有序开展。
为扩大应急救护培训参与度,积极响应满足市民参与应急救护知识学习热情,武汉市红十字会开辟云端学习窗口。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博爱江城应急救护网上学”,方便广大市民在线学习应急救护知识。6月初,市红十字会还将推出同名微信小程序,有意成为“红十字救护员”的市民届时可通过小程序注册、申请,进一步完成线上理论测试、线下实操培训,合格者将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点击图片↓↓↓
云端一起学!“救护”在身边
给世间慰藉
成为别人的光
遗体器官捐献事业
成就大爱
逝者大爱遗愿成为世间的光。多年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涉及遗体器官捐献咨询、登记、信息报送、见证、接收、获取、缅怀纪念、人道救助等各个环节的七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最大程度地将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促进遗体器官捐献事业有序健康发展。线下,向社会开通全天候24小时遗体器官捐献咨询、登记、接收专线电话,以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为市民提供最需要的服务;线上,建立网上咨询、登记、缅怀纪念等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
截至目前,我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达18000余人,实现遗体器官捐献2630例,角膜等组织捐献1654例,成功挽救了1400多名生命垂危患者的生命,为3000多名失明患者带来光明,也为数以万计的医学生提供了难得的人体教学和科研标本。我市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器官捐献首批8个试点省市之一,也是全国遗体组织综合利用5个试点省市之一。
关 爱就在身边
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纾困送温暖
为了打造具有鲜明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使之成为弘扬和践行红十字精神的先锋队,2010年,武汉市红十字会组建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今年5月4日武汉市红十字“救在身边”志愿服务中心帮助园博园游客中心招集王志红、向华林2名医疗保障志愿服务队员,她们都是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医护人员,从早上9点从园博园开馆,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园博园闭馆,为来园博园游玩的游客做好医疗保障服务。
截至目前,武汉市红十字会共组建“心心语”“夕阳红”等志愿服务队41支,志愿者人数27000余人,志愿服务基地126个。孤寡老人、失独老人、失智老人、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艾滋病患者、心理障碍患者、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等得到了呵护和滋养。
人人皆可参与 让爱心汇涓成流
武汉市网上红十字会全面建成
为让“人人皆可参与”,让爱心汇涓成流,武汉市红十字会“网上红十字会”全面建成。点点手机,就能完成一个善举,改变一位受捐人的一生。
疫情防控之下,通过武汉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博爱江城”微信公众号、“博爱江城”“应急救护培训”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手点“云端”即可了解详情,参与市红十字会公共服务和人道服务等内容。
全面构建网上红会,推动智能云端平台发展,提升办事效率,更好服务困难与需要救助群体。群众身处异地,也能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线上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生活防疫百科。
据悉,“博爱江城”微信号、“博爱江城”小程序、“应急救护培训”等应用,基本实现了市红十字会捐赠及救助业务资金管理、救助项目及救助活动管理、红十字会员、志愿者管理、遗体和器官捐献管理、救护培训管理等重点业务工作。广大群众都能24小时上线,点点手机,实现举手之劳,聚人心,共善举。
编辑:张莉 校对:余文婷
本文为推广
武汉红十字会成立于1911年。2005年,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代管转变为机构独立设置的群团机构。2021年,13个区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
近十年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武汉实际出发,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积极参与国内外灾害救援,持续构建我市人道救助体系、应急救护培训体系、遗体器官捐献服务体系、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和人道传播体系,坚持把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做出特色;做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向社会倡导“人人皆可参与”的公益理念。
危难时刻
风雨兼程逆流而上
锻造过硬的
专业化救援队伍
2012年以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先后参与云南、四川雅安、西藏、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累计为这些受灾地区募集救灾款物315万余元。2016年我市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之后,在第一时间动员社会各界全力参与灾害救援工作,累计募集救灾款物近30亿元,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受灾群众急需生活、医疗物资的保供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为提升灾害救援能力,武汉市红十字会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着力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近年来,先后招募具有医疗、水上和陆地救援、心理咨询等专业特色的红十字志愿者,组建成立了武汉红十字医疗救援队、武汉红十字救护转运队、武汉红十字救援队,并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省红十字会派遣,出色完成了河南水灾等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
重大疾病救助纳入
“政府为民办实事”
10年来救助困难群众
数万人次
自2012年以来,武汉市红十字会累计募集人道救助款物近亿元,救助困难群众数万人次。
让患上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看到生的希望。武汉市红十字会重大疾病人道救助项目建立于2012年,救助对象为0—7岁以内、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困难患者。之后,救助对象年龄逐步扩大到18周岁以内。该项目实施到今年,4次被市政府纳入年度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截至2021年,该项目累计救助困难患者389人,发放人道救助金1513万元。
此外,仁爱基金项目关注儿童、妇女、65岁以上老人11大类疾病。截至2021年,该项目累计救助特困患者803人,发放人道救助金746.9万元;失智老人关爱项目累计救助困难失智老人1091人,配送价值137.3万余元的护理用品;红筷行动助学项目累计发放救助金254万元,为2385名困难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等解决了在校期间的用餐问题。失独家庭救助项目、博爱送万家项目为我市困难家庭、失独老人、困难精神病患者等发放救助金、爱心包、药品等共计7300余万元的救助款物,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重 应 急 培训
关键时刻“救”在身边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约55万例,多发生在医院外,突发于生活场景之中。在遇到心脏骤停等危机时刻,多数人往往存有救人之心,却难以实施有效救助。
2022年,武汉市民生实事事项清单首次纳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全年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10万人次。根据武汉市疫情防控总体要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线下培训将会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有序开展。
为扩大应急救护培训参与度,积极响应满足市民参与应急救护知识学习热情,武汉市红十字会开辟云端学习窗口。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博爱江城应急救护网上学”,方便广大市民在线学习应急救护知识。6月初,市红十字会还将推出同名微信小程序,有意成为“红十字救护员”的市民届时可通过小程序注册、申请,进一步完成线上理论测试、线下实操培训,合格者将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点击图片↓↓↓
云端一起学!“救护”在身边
给世间慰藉
成为别人的光
遗体器官捐献事业
成就大爱
逝者大爱遗愿成为世间的光。多年来,武汉市红十字会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涉及遗体器官捐献咨询、登记、信息报送、见证、接收、获取、缅怀纪念、人道救助等各个环节的七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最大程度地将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纳入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促进遗体器官捐献事业有序健康发展。线下,向社会开通全天候24小时遗体器官捐献咨询、登记、接收专线电话,以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为市民提供最需要的服务;线上,建立网上咨询、登记、缅怀纪念等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
截至目前,我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达18000余人,实现遗体器官捐献2630例,角膜等组织捐献1654例,成功挽救了1400多名生命垂危患者的生命,为3000多名失明患者带来光明,也为数以万计的医学生提供了难得的人体教学和科研标本。我市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器官捐献首批8个试点省市之一,也是全国遗体组织综合利用5个试点省市之一。
关 爱就在身边
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纾困送温暖
为了打造具有鲜明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使之成为弘扬和践行红十字精神的先锋队,2010年,武汉市红十字会组建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今年5月4日武汉市红十字“救在身边”志愿服务中心帮助园博园游客中心招集王志红、向华林2名医疗保障志愿服务队员,她们都是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医护人员,从早上9点从园博园开馆,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园博园闭馆,为来园博园游玩的游客做好医疗保障服务。
截至目前,武汉市红十字会共组建“心心语”“夕阳红”等志愿服务队41支,志愿者人数27000余人,志愿服务基地126个。孤寡老人、失独老人、失智老人、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艾滋病患者、心理障碍患者、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等得到了呵护和滋养。
人人皆可参与 让爱心汇涓成流
武汉市网上红十字会全面建成
为让“人人皆可参与”,让爱心汇涓成流,武汉市红十字会“网上红十字会”全面建成。点点手机,就能完成一个善举,改变一位受捐人的一生。
疫情防控之下,通过武汉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博爱江城”微信公众号、“博爱江城”“应急救护培训”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延伸服务群众触角,手点“云端”即可了解详情,参与市红十字会公共服务和人道服务等内容。
全面构建网上红会,推动智能云端平台发展,提升办事效率,更好服务困难与需要救助群体。群众身处异地,也能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线上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生活防疫百科。
据悉,“博爱江城”微信号、“博爱江城”小程序、“应急救护培训”等应用,基本实现了市红十字会捐赠及救助业务资金管理、救助项目及救助活动管理、红十字会员、志愿者管理、遗体和器官捐献管理、救护培训管理等重点业务工作。广大群众都能24小时上线,点点手机,实现举手之劳,聚人心,共善举。
编辑:张莉 校对:余文婷
本文为推广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