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走出大山的彝族女大学生回到山里
5岁时,彝族女孩 陈晓娟 听家人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徐本 禹的支教故事长大 18年后,她跟随儿时的榜样 回到家乡支教 ……
听着一棒棒支教接力故事长大 2021年,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陈晓娟 作为“本禹志愿服务队” 第17棒队员之一 来到贵州毕节 大水乡支教 她还有一个特殊之处 自己就是大水乡彝族人

陈晓娟和学生们 。王字俊 摄
2004年,5岁的 陈晓娟听家人 讲起徐本禹“感动中国”的故事 懵懂的她只知道这是件“大事”
初中时,陈晓娟听同学聊起支教老师 知道了许多大山之外的故事 “从他们的故事中, 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这坚定了她走出大山的想法
陈晓娟说 支教队的到来 改变了我们对教育、对知识的看法 “好好读书”成为大家的共识 “现在,村里考取大学的学生明显增多”

陈 晓娟给三年级孩子们上课。王字俊 摄
2017年,陈晓娟以全班第一的成绩 考上华中农业大学 在大学里,她和同学们 一起到福利院送温暖 大四报名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 “能够选上志愿队, 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知道支教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 第一次当老师的陈晓娟还是紧张
为山里孩子打开心灵之门

课堂上的陈晓娟。王字俊 摄
支教班上一个男孩迷上了手机游戏 晚上不睡,白天瞌睡 陈晓娟常常跟他谈心 从当下谈到以后,从学习谈到理想 终于在一次课间 男孩从教室的窗户里 递过来一张小纸条 在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 陈老师,我会好好学习语文的

陈晓娟指导学生做功课。本人提供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变得爱学习了 他的成绩从原来的20分左右 逐渐到40分、60分 成功拿下班级语文成绩进步奖 “我感到无比欣慰” 陈晓娟意识到 自己的到来,为山村的孩子 打开了一道很大的门

陈晓娟课间和学生们在一起。胡世灵 摄
离家读书,又回乡支教
这个贵州姑娘像一滴水融入江河
“我想成为孩子们看世界的窗户,
正如当年支教老师帮助我们一样”
今年端午节
徐本禹给陈晓娟打来电话
熟悉的陌生人,电话两头
记忆和现实贯通了起来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持续20年的支教接力 2002年7月 20岁的华中农业大学 大三学生徐本禹和同学们 来到位于贵州的山村学校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 “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 每年在本科应届毕业生中 招募优秀志愿者定点支教 2022年7月18日 第18棒支教团队从武汉启程 开始了又一年的循环
从2002年到2022年 这场前后180人的支教接力 不知不觉走过了整整20年 无数的山村孩子 在这场持续20年的支教接力中 发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为这场20年的接力点赞!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周劼 陈晓彤 通讯员王石径 视频:制作熊丽 审看蔡敏莉 编 辑: 喻鑫 校对:余文婷
欢迎关注
长江日报视频号
▼
推荐阅读
应急响应启动!
7天超700例!此地启用方舱医院
听着一棒棒支教接力故事长大 2021年,华中农业大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陈晓娟 作为“本禹志愿服务队” 第17棒队员之一 来到贵州毕节 大水乡支教 她还有一个特殊之处 自己就是大水乡彝族人

陈晓娟和学生们 。王字俊 摄
2004年,5岁的 陈晓娟听家人 讲起徐本禹“感动中国”的故事 懵懂的她只知道这是件“大事”
初中时,陈晓娟听同学聊起支教老师 知道了许多大山之外的故事 “从他们的故事中, 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这坚定了她走出大山的想法
陈晓娟说 支教队的到来 改变了我们对教育、对知识的看法 “好好读书”成为大家的共识 “现在,村里考取大学的学生明显增多”

陈 晓娟给三年级孩子们上课。王字俊 摄
2017年,陈晓娟以全班第一的成绩 考上华中农业大学 在大学里,她和同学们 一起到福利院送温暖 大四报名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 “能够选上志愿队, 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知道支教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 第一次当老师的陈晓娟还是紧张
为山里孩子打开心灵之门

课堂上的陈晓娟。王字俊 摄
支教班上一个男孩迷上了手机游戏 晚上不睡,白天瞌睡 陈晓娟常常跟他谈心 从当下谈到以后,从学习谈到理想 终于在一次课间 男孩从教室的窗户里 递过来一张小纸条 在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 陈老师,我会好好学习语文的

陈晓娟指导学生做功课。本人提供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变得爱学习了 他的成绩从原来的20分左右 逐渐到40分、60分 成功拿下班级语文成绩进步奖 “我感到无比欣慰” 陈晓娟意识到 自己的到来,为山村的孩子 打开了一道很大的门

陈晓娟课间和学生们在一起。胡世灵 摄
离家读书,又回乡支教
这个贵州姑娘像一滴水融入江河
“我想成为孩子们看世界的窗户,
正如当年支教老师帮助我们一样”
今年端午节
徐本禹给陈晓娟打来电话
熟悉的陌生人,电话两头
记忆和现实贯通了起来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持续20年的支教接力 2002年7月 20岁的华中农业大学 大三学生徐本禹和同学们 来到位于贵州的山村学校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 “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 每年在本科应届毕业生中 招募优秀志愿者定点支教 2022年7月18日 第18棒支教团队从武汉启程 开始了又一年的循环
从2002年到2022年 这场前后180人的支教接力 不知不觉走过了整整20年 无数的山村孩子 在这场持续20年的支教接力中 发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为这场20年的接力点赞!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周劼 陈晓彤 通讯员王石径 视频:制作熊丽 审看蔡敏莉 编 辑: 喻鑫 校对:余文婷
欢迎关注
长江日报视频号
▼
推荐阅读
应急响应启动!
7天超700例!此地启用方舱医院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