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罕见枯水,江豚生存状态咋样?
长江里的“微笑天使”有多少? 9月29日 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落下帷幕 答案将由农业农村部 统一向社会公布
江豚母子在宜昌江段戏水。通讯员杨河 摄
2006年、2012年、2017年,加上刚刚结束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每5年一次的江豚寻迹备受关注。
此次在1600公里长江干流追寻江豚十余日的科考, 排除了十多年前国际联合考察组长江江豚走向灭绝的假设结果 。
从宜昌到城陵矶
科考多次发现江豚身影
9月,江水如蓝,碧空如洗,长江两岸树木葱茏。 记者跟随020、025两艘科考船沿江而下,从宜昌直下390公里外的城陵矶。
自小生活在宜昌江边的杨河,小时候经常看到江豚。随着年岁大了,反而看不到江豚了,他觉得很可惜。2019年10月,退休后的杨河偶然在江边看见江豚的身影,几周后却再也没有发现,杨河觉得很是好奇,开始用镜头寻找江豚。
“江豚去了哪?”杨河开始每天拿着照相机去江边蹲守,每天中午吃泡面吃压缩饼干,最长一次是连续半年不间断地寻找江豚。
3年时间,杨河拍了十几万张江豚照片。在杨河眼中,江豚现身稍纵即逝,拍江豚要抢速度,相机都是连拍,一天拍500张左右,一个月拍1.5万张是常态,最终选出几十张江豚照片。
江豚母子在宜昌江段戏水。通讯员杨河 摄
杨河已从摄影爱好者变身为江豚守望者,并因此成为中科院水生所的“特邀观察员”。 9月19日,正是在杨河的指引下,科考队在葛洲坝以下水域发现了一群江豚 ,而其中的小江豚,则是杨河在岸边拍到的。
“这群江豚有3个家庭,数量在8到10头。”杨河通过江豚的胎记和疤痕进行识别,在他眼中每头江豚的颜色和气质都不一样,八成他都认识,他甚至能清晰分辨出两头小江豚的身份。
杨河寻找江豚的方式跟科考队目视观察江豚一样。在科考船上,发现江豚并知晓江豚数量是一个综合过程,主要采用目视观察、被动声学监测、水样环境DNA分析等3种方式同时进行,以目视为主,其余二者为辅。
20世纪90年代,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2550头,2006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800头,201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040头,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 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第4次长江江豚全流域科学考察,是长江十年禁捕后首次科考,与2006年、2012年和2017年江豚科考相比,本次科考的组织规格、参与人数、覆盖水域空前。整个科考在长江中下游1600公里江段分4段同步进行,由120余名考察队员、20余艘渔政船艇同步实施,覆盖有长江江豚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洞庭湖以及部分支流汊江水域。
2022长江江豚科考船。记者苗剑 摄
长江禁渔不到两年
江豚增长有滞后效应
9月25日,020号、025号科考船跑完390公里宜昌至城陵矶江段,不仅在宜昌和城陵矶江段发现江豚群,科考沿线也多次发现江豚身影,这让不少科考观察员颇为兴奋,觉得江豚大幅增长就在眼前。
随船的科考队队长、3次参与长江江豚科考的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表示:“不少人认为随着长江禁渔,江豚会大幅增加,其实并没有这么快。”长江禁渔对江豚有利,江豚以鱼为食,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 但长江禁渔还不到两年,江豚是生态系统的顶级生物,不会像鱼一样增长那么快,江豚的增长有一个滞后效应。
郝玉江告诉记者,江豚之所以难以马上大幅增长,跟江豚的繁殖周期比较长有很大关系。江豚的性成熟一般要到5岁,刚刚性成熟的江豚是不太容易怀孕的,要等到七八岁才行,而妊娠期达12个月,比人类妊娠期还要长。江豚是单胎,哺乳期一般6个月,出生后有一到两年跟妈妈在一起生活,繁殖周期和生命周期相对较长,这一点跟人类很相似。
江豚母子在宜昌江段戏水。通讯员杨河 摄
江豚的环境容纳量
可达四五千头
“目前对江豚的保护目的就是希望未来不保护,这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表示,长江十年禁渔为江豚保护提供了一个契机,但近岸带湿地沙化、河道固化、高强度航运水下噪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
“江豚的智商有多少,目前我们还没有做这个研究,也没有适合江豚的测试标准,也没有人测试过,自然无从知晓是不是有人类5岁小孩子的智商。”郝玉江说。
郝玉江表示,江豚的环境容纳量,取决于长江鱼类资源的恢复情况。恢复越好,环境容量会相应地增加。另一方面还有航运的影响。从历史调查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江豚应该是3600头到4000头左右,甚至更多。所以江豚的环境容纳量在四五千头没有问题,基本就可以脱离“极危”了。
一头江豚在捕鱼吃。通讯员杨河 摄
天鹅洲保护区
江豚种群数量和对外输出最多
记者在天鹅洲长江江豚保护区的江豚苑看到,一个长宽均为15米、深7米的网箱中,两头江豚不时探头呼吸。
目前,国内有5个江豚迁地保护区,天鹅洲保护区是种群数量和对外输出最多的。 2015年开始,天鹅洲保护区先后向长江新螺段(洪湖市、赤壁市、嘉鱼县和湖南省临湘市4市县的交界处)、湖北监利何王庙、安徽铜陵等保护区以及其他适宜的栖息地输出24头江豚。
天鹅洲长江江豚保护区的江豚浮出水面。记者苗剑 摄
三峡库区
适宜长江江豚生存
天鹅洲保护区巡护管理科负责人陶乐告诉记者,因旱情,天鹅洲长江故道水面比长江要高出不少,他们在长江边架设泵站,引江水补给,现在长江故道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有20多米,保证了江豚生活。 目前,天鹅洲故道有江豚80多头,对江豚的承载力已饱和,未来准备择机放归部分江豚回长江。
江豚3分钟不浮出水面呼吸就承受不了。郝玉江设想在三峡库区、葛洲坝库区或其他大型深水库区,作为极端气候时江豚的“避难所”。
从历史上看,江豚分布最上游也只到了宜昌段,再往上的话,水流太快, 江豚不适合在激流生活,只能生活在相对平缓的水流里。过去没有大坝,宜昌是江豚能到达的长江中上游最远处,反而 是现在有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对江豚而言库区形成了较好的环境,尤其是三峡库区,水深、水域面积大,适宜 长江江豚生存。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杨佳峰 编辑:喻鑫 曹欣怡 校对:熊琳琳
欢迎关注
长江日报视频号 ▼
江豚母子在宜昌江段戏水。通讯员杨河 摄
2006年、2012年、2017年,加上刚刚结束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每5年一次的江豚寻迹备受关注。
此次在1600公里长江干流追寻江豚十余日的科考, 排除了十多年前国际联合考察组长江江豚走向灭绝的假设结果 。
从宜昌到城陵矶
科考多次发现江豚身影
9月,江水如蓝,碧空如洗,长江两岸树木葱茏。 记者跟随020、025两艘科考船沿江而下,从宜昌直下390公里外的城陵矶。
自小生活在宜昌江边的杨河,小时候经常看到江豚。随着年岁大了,反而看不到江豚了,他觉得很可惜。2019年10月,退休后的杨河偶然在江边看见江豚的身影,几周后却再也没有发现,杨河觉得很是好奇,开始用镜头寻找江豚。
“江豚去了哪?”杨河开始每天拿着照相机去江边蹲守,每天中午吃泡面吃压缩饼干,最长一次是连续半年不间断地寻找江豚。
3年时间,杨河拍了十几万张江豚照片。在杨河眼中,江豚现身稍纵即逝,拍江豚要抢速度,相机都是连拍,一天拍500张左右,一个月拍1.5万张是常态,最终选出几十张江豚照片。
江豚母子在宜昌江段戏水。通讯员杨河 摄
杨河已从摄影爱好者变身为江豚守望者,并因此成为中科院水生所的“特邀观察员”。 9月19日,正是在杨河的指引下,科考队在葛洲坝以下水域发现了一群江豚 ,而其中的小江豚,则是杨河在岸边拍到的。
“这群江豚有3个家庭,数量在8到10头。”杨河通过江豚的胎记和疤痕进行识别,在他眼中每头江豚的颜色和气质都不一样,八成他都认识,他甚至能清晰分辨出两头小江豚的身份。
杨河寻找江豚的方式跟科考队目视观察江豚一样。在科考船上,发现江豚并知晓江豚数量是一个综合过程,主要采用目视观察、被动声学监测、水样环境DNA分析等3种方式同时进行,以目视为主,其余二者为辅。
20世纪90年代,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2550头,2006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800头,201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040头,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 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第4次长江江豚全流域科学考察,是长江十年禁捕后首次科考,与2006年、2012年和2017年江豚科考相比,本次科考的组织规格、参与人数、覆盖水域空前。整个科考在长江中下游1600公里江段分4段同步进行,由120余名考察队员、20余艘渔政船艇同步实施,覆盖有长江江豚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干流、鄱阳湖、洞庭湖以及部分支流汊江水域。
2022长江江豚科考船。记者苗剑 摄
长江禁渔不到两年
江豚增长有滞后效应
9月25日,020号、025号科考船跑完390公里宜昌至城陵矶江段,不仅在宜昌和城陵矶江段发现江豚群,科考沿线也多次发现江豚身影,这让不少科考观察员颇为兴奋,觉得江豚大幅增长就在眼前。
随船的科考队队长、3次参与长江江豚科考的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表示:“不少人认为随着长江禁渔,江豚会大幅增加,其实并没有这么快。”长江禁渔对江豚有利,江豚以鱼为食,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 但长江禁渔还不到两年,江豚是生态系统的顶级生物,不会像鱼一样增长那么快,江豚的增长有一个滞后效应。
郝玉江告诉记者,江豚之所以难以马上大幅增长,跟江豚的繁殖周期比较长有很大关系。江豚的性成熟一般要到5岁,刚刚性成熟的江豚是不太容易怀孕的,要等到七八岁才行,而妊娠期达12个月,比人类妊娠期还要长。江豚是单胎,哺乳期一般6个月,出生后有一到两年跟妈妈在一起生活,繁殖周期和生命周期相对较长,这一点跟人类很相似。
江豚母子在宜昌江段戏水。通讯员杨河 摄
江豚的环境容纳量
可达四五千头
“目前对江豚的保护目的就是希望未来不保护,这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表示,长江十年禁渔为江豚保护提供了一个契机,但近岸带湿地沙化、河道固化、高强度航运水下噪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
“江豚的智商有多少,目前我们还没有做这个研究,也没有适合江豚的测试标准,也没有人测试过,自然无从知晓是不是有人类5岁小孩子的智商。”郝玉江说。
郝玉江表示,江豚的环境容纳量,取决于长江鱼类资源的恢复情况。恢复越好,环境容量会相应地增加。另一方面还有航运的影响。从历史调查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江豚应该是3600头到4000头左右,甚至更多。所以江豚的环境容纳量在四五千头没有问题,基本就可以脱离“极危”了。
一头江豚在捕鱼吃。通讯员杨河 摄
天鹅洲保护区
江豚种群数量和对外输出最多
记者在天鹅洲长江江豚保护区的江豚苑看到,一个长宽均为15米、深7米的网箱中,两头江豚不时探头呼吸。
目前,国内有5个江豚迁地保护区,天鹅洲保护区是种群数量和对外输出最多的。 2015年开始,天鹅洲保护区先后向长江新螺段(洪湖市、赤壁市、嘉鱼县和湖南省临湘市4市县的交界处)、湖北监利何王庙、安徽铜陵等保护区以及其他适宜的栖息地输出24头江豚。
天鹅洲长江江豚保护区的江豚浮出水面。记者苗剑 摄
三峡库区
适宜长江江豚生存
天鹅洲保护区巡护管理科负责人陶乐告诉记者,因旱情,天鹅洲长江故道水面比长江要高出不少,他们在长江边架设泵站,引江水补给,现在长江故道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有20多米,保证了江豚生活。 目前,天鹅洲故道有江豚80多头,对江豚的承载力已饱和,未来准备择机放归部分江豚回长江。
江豚3分钟不浮出水面呼吸就承受不了。郝玉江设想在三峡库区、葛洲坝库区或其他大型深水库区,作为极端气候时江豚的“避难所”。
从历史上看,江豚分布最上游也只到了宜昌段,再往上的话,水流太快, 江豚不适合在激流生活,只能生活在相对平缓的水流里。过去没有大坝,宜昌是江豚能到达的长江中上游最远处,反而 是现在有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对江豚而言库区形成了较好的环境,尤其是三峡库区,水深、水域面积大,适宜 长江江豚生存。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杨佳峰 编辑:喻鑫 曹欣怡 校对:熊琳琳
欢迎关注
长江日报视频号 ▼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