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奋力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武汉

2023-06-19 07:1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武汉经开区】

  武汉之南,中国车谷。

  武汉经开区因开放而生、因汽车而兴。经过32年的发展,武汉经开区在4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62万人口,汇集9家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5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昔日三国古战场,今日发展高地。

  作为多项国家战略的承载地、省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武汉经开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努力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奋力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开辟新领域,竞逐新赛道。长江左岸,新城崛起。

  军山新城新地标“春笋”。

  变科教人才优势为产业优势

  把创新书写在发展的大旗上

  车谷,在车更在谷。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武汉经开区将坚持把创新书写在发展的大旗上,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和产业紧密结合,推进创新融入经济发展。

  深圳佑驾科技是国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头部企业。2022年,佑驾科技在车谷设立华中研发总部。落户一年来,该公司研发了高水平智能驾驶系统项目“行泊一体方案”,与东风、吉利、一汽等40多家车企签订订单。

  深圳佑驾董事长刘国清说,经开区集聚了华科大军山校区、未来技术研究院等优质科教资源,孕育了一大批汽车行业人才,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未来,佑驾科技将华中研发总部建设为全国最大的人才基地”。

  去年6月,武汉经开区出台人才政策“黄金10条”、青年人才“春笋行动”,为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给予高达15万元的安居支持。

  “落户武汉经开区以来,华砺智行快速成长,不仅研发人员翻倍,公司还入选中国汽车科技新锐企业。”“车谷英才”、华砺智行CEO邱志军感慨。

  海归博士邱志军是武汉人。2017年,他在经开区创立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得益于车谷“下一代”汽车快速发展,如今,华砺智行已成长为车路协同领域头部企业,订单遍及全球50座城市,累计获得多轮近亿元投资。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先后出台《科创33条》《人才10条》《知识产权8条》等系列政策,每年拿出近30亿元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累计引育院士31人、“车谷英才”652人,汇集了一批由周济、李元元、谢先启、张清杰等院士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7.9万人,每年吸引2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经开区开启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记者李永刚 摄

  定军山,强沌口,兴汉南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创新融合发展

  2021年,武汉经开区聚焦建设“中国车谷”中心目标,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定军山,强沌口,兴汉南”,军山新城成为车谷核心。

  短短两年,军山新城初步构建“研发测试+商业运营+关键零部件+主机厂”的完整产业生态,已落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项目近70个,总签约额超2000亿元。培育了芯擎科技、图达通、海康智联、禾多科技等一批车载芯片、软件企业,以及百度“萝卜快跑”、东风悦享等智能出行企业,集聚了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工研院、武汉先进院、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科创平台……

  通顺河畔,龙灵山侧,一座“双智之城”“未来之城”正在快速崛起。

  军山新城以东,沌口数字经济集聚区正在加速形成。5月,环南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武汉首批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已建成国家汽车零部件知识产权华中快速维权中心、国家版权登记华中分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引入海创云、启迪协信等14家国家、省、市级孵化器,打造中交城智慧楼宇、创新谷智慧园区、华中智谷智慧能源平台等多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吸引科大讯飞、东软集团等头部企业“抢滩”布局。

  眼下,沌口数字经济集聚区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街区,加快布局孵化载体和技术服务机构,打造车谷“双创”名片;聚焦“文化科技+工业设计”两翼融合,发展元宇宙等新兴产业,打造车谷文创名片;聚焦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汽车电子等领域,培育创新发展优势,打造“车谷智造”新名片。

  2022年6月,武汉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更名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园区面积扩至100平方公里。名称变更的背后,显示出武汉经开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雄心。未来,智汽园将重点发展下一代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

  随着路特斯、小鹏汽车、中创新航等新工厂启动建设、陆续投产,智汽园成为车谷新兴产业承载地,更是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智汽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季杉说,智汽园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建设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助力武汉经开区建设“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岚图汽车生产线。记者李永刚 摄

  用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转型

  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3个月前,在武汉市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大会上,15个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现场签约,7个项目“花落”车谷。

  武汉经开区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化”协同,以云为基、以数为翼,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制造业深度融合,聚焦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四大方向,推动汽车领域产业创新。

  “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武汉经开区开放了100多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还有沌口、军山、汉南三大‘风水宝地’。”武汉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在沌口,工业企业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车间、产线装上“智慧大脑”,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武汉首条“千亿大道”东风大道,是全球汽车工业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率先入选全省5G全连接工厂应用场景,岚图汽车数字工厂可“为一人、造一车”;亿咖通科技研发的智能座舱芯片应用于全球370多万辆汽车上,晋级全省唯一“驼鹿”;芯擎科技研发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芯片“龍鹰一号”,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东软集团建设车谷软件产业园,打造智谷·软件谷。

  在军山新城,叠加四大国家创新使命,让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东风悦享投入44辆无人驾驶巴士,开通9条自动驾驶公交路线,开展全天候常态化运营;百度“萝卜快跑”无人车队突破百辆,为近150万人提供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助力车谷打造“无人驾驶之城”。

  在汉南,武汉经开区重构产业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大项目从东风大道“驶向”纱帽大道,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小鹏汽车、中创新航等投资额超百亿元的重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沿线“扎堆”,正朝着又一条千亿大道快速挺进。

  过去三十年,武汉经开区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未来三十年,武汉经开区乘“数”而上,用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转型,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吉利汽车路特斯项目。记者李永刚 摄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政产学研用”从“融入”走向“融合”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上个月,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正式开工启动建设。明年9月,一期建成将迎来首批大学生。

  华科大军山校区将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接湖北武汉产业发展需要和武汉经开区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

  时下,同样位于军山新城的武汉理工大学“三院”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9月投用,入驻首批大学生和教职员工。武汉理工大学“三院”将聚焦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三大领域,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智能交通技术等七大创新平台。

  “武汉经开区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明显,拥有以汽车为龙头,电子电器、生物医药并驾齐驱的现代产业集群。双方共建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共育创新创业人才,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武汉经开区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从“融入”走向“融合”。

  今年4月,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东软集团三方,拟共建医疗大数据云平台,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研中心与产业化示范高地。

  东软集团南方研发基地面向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智慧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研发,打造软件核心竞争力。该基地将成为东软集团挺进长江以南的战略支点,明年一季度交付投入运营后,可容纳超4000名软件研发人员。

  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汇聚了东风、东软睿驰、华砺智行、海康智联等6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并与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研发创新平台,建成国内第一个将“政产学研用”进行深入结合应用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科技成果加速向经开区涌动。

  (文/张智 邓志鹏 孙亚云 吕作璐 图/李岿)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