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幕的2023年女足世界杯总奖金为1.52亿美元,相比往届大幅提升(上届为3000万美元)。这是国际足联顺应当今世界体坛倡导的男女运动员“同工同酬”理念做出的重大改革。不过,相比于去年卡塔尔男足世界杯4.4亿美元的总奖金,女足姑娘们的世界杯收入仍显“寒碜”。
7月20日,2023年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开幕式在新西兰奥克兰伊甸公园球场举行。新华社记者白雪飞 摄
世界杯参赛球员保底收入3万美元
今年女足世界杯的总奖金为1.52亿美元,每位参赛球员将有3万美元的保底收入,而冠军球队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奖金(上届女足世界杯冠军奖金为400万美元)。
虽然这一分配方案距离男足仍有一定差距,但国际足联承诺,待到2027年女足世界杯时,其奖金将与2026年男足世界杯相同,真正做到“同工同酬”。
大幅提升女足世界杯奖金,一是因为女足运动近年来发展较快,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日益提升;二是因为男女运动员“同工同酬”的呼声在体育界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呼声,不仅是国际足联,任何一个单项体育组织都在顺应这个潮流。
不过,此项改革举措目前还仅限于由国际足联主导的世界杯,在各国职业联赛领域,由于女足的商业价值远远落后于男足,女足选手的收入还远远无法和男足选手相提并论。
例如本赛季英超冠军曼城队,光是从英超联盟获得的奖金就有1.8亿英镑,而英格兰女子超级联赛迄今仍然未设冠军奖金。同样,曼城夺得本赛季欧冠奖杯,从该项赛事中获得1.13亿英镑收入,而欧洲女子冠军联赛的夺冠奖金还不到30万英镑。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男女足选手的收入差距,更多还是体现在职业俱乐部年薪和商业代言上,号称“世界第一女足联赛”的美国女足大联盟,球员平均年收入不到6万美元。
2023年女足世界杯开幕式举行, 这是7月20日拍摄的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白雪飞 摄
网球“同工同酬”走在前面
所以,国际足联推行“同工同酬”的改革时可谓困难重重。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坦言:“足球产业内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男女足在商业收益上存在巨大差异,女足世界杯的转播、赞助等费用仅仅只有男足世界杯的1/10乃至1/100。”
相较而言,网球比赛无疑是职业体育领域最早推行这项改革,同时也最成功的。目前,四大满贯和部分顶级巡回赛都做到了男女奖金一致,一些女子网球选手的商业代言费与男选手的差距也并非很大。
不过,能够做到这点,同样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努力,难点主要在于对“公平”概念的不同理解上。很多男网选手认为,男子网球更吸引人关注,商业价值更高,选手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奖金收入比女选手高才是真正体现了公平原则。
1973年,美国一名男网选手里格斯表示,女子网球选手不值得拥有男选手相同的待遇,自己这样一个55岁的退役男子选手也能击败现役顶级女子选手。结果,当时的美国头号女网选手简向他发起了“性别大战”的挑战,直落三盘轻松击败里格斯。这一次胜利成为女子网球史上至关重要的大事件。随后,简牵头成立了女子网球联合会(WTA前身),简本人出任了首任主席,带领女子网球运动员为争取自身权益不断抗争。
现在,男女选手“同工同酬”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体育组织所认同。据一家媒体2018年发起的调查显示,当时参与调查的44个项目的世界锦标赛,为参赛男女运动员颁发相等奖金的则有35个。
2023年国际足联女足世界杯揭幕战在新西兰奥克兰伊甸公园球场举行,新西兰队对阵挪威队。 新华社记者白雪飞 摄
中美女足得到“特别待遇”
当今社会,男女“同工同酬”已成为一个共识,它与现代社会对于平等和包容的价值观相契合。但真要实施起来,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美国足协在去年宣布,今后美国男足和女足将共同分配世界杯奖金,还将平分美国足协在商业和赛事上获得的所有收入,并自诩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此项改革的体育协会组织。
实际上,美国足协能够相对顺利推动这项改革,是和该国足球发展的现状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美国女足一直是世界女足第一强队,其国际地位强过美国男足多矣。而在商业化程度上,美国女足联赛虽然比不上男足,但落差也不是太大。对美国男足来说,此举虽然要损失一些经济利益,但也并非无法接受。
同样,和美国足球一样“阴盛阳衰”的中国足球,女足球员、特别是国脚的收入在全世界女足里也算是比较高的。据相关报道,中国女足去年获得亚洲杯,中国足协为球队颁发了过千万的奖金。同时,中国女足还收获了来自多家企业超过2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以及亚足联100万美金的夺冠奖金。这些钱虽然没有全部发放到球员个人手上,但也是用于女足事业专款专用,例如资助女足球员的留洋费用等。
当然,这些都是中国女足选手该得的,她们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从我们球迷的情感而言,还希望她们能够更好,越来越好!
(长江日报记者傅岳强)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