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寒冬添宝,落户武汉的黑天鹅夫妻在小微湿地遛娃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武汉

2024-01-23 18:0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3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一对黑天鹅夫妻在小微湿地筑巢,孵出了6只小黑天鹅。这是黑天鹅首次落户武汉的小微湿地。

  22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东西湖区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看到,这座面积289公顷的湿地公园由杜公湖、幺教湖组成,湖心有小岛。湖畔环绕着20余处由退养鱼塘改建成的小微湿地。

  两只黑天鹅在小微湿地筑巢生儿育女。记者李子云 摄

  在南区一处小微湿地中间,筑有一个大鸟巢,一只黑天鹅蹲在巢内,另一只守护在旁边。

  不一会儿,6只毛茸茸的小黑天鹅从妈妈羽翼下钻出。于是,鹅爸妈带着它们下水学习游泳、觅食。

  这处小微湿地水面长有浮萍,水中挺立着芦苇、菖蒲和残荷。几只黑水鸡和白骨顶鸡正在草丛中觅食。相邻的几片小微湿地则营造了“水下森林”,并种植了睡莲,水清草绿,吸引了不少野鸭等冬候鸟栖息。

  一只小黑天鹅从妈妈羽翼下钻出。记者李子云 摄

  该园工作人员张军告诉记者,这两只黑天鹅是2022年10月引进的,最初养在湖心岛上。去年11月,它们迁至这处小微湿地,衔来菖蒲和芦苇叶片,在水面中间筑巢。心疼它们筑巢辛苦,同事特意在岸边用稻草做了个人工鸟巢,但它们不用。

  今年1月中旬,饲养员魏三平发现巢中有小黑天鹅孵出。很快,6只刚出生的黑天鹅就在爸妈带领下,下水学起了游泳。

  黑天鹅夫妻在水面遛娃。记者李子云 摄

  黑天鹅主要以浮萍、水草等植物为食。为了给它们补充营养,园方安排专人在岸边设置食盆,每天投喂谷物和青菜。现在,黑天鹅宝宝长大了一点,毛色也变深了。

  “黑天鹅是自然繁殖的,我们将保持这种状态,使它们成为小微湿地一景。”张军说。

  鸟类通常在春夏繁殖,黑天鹅为何在寒冬添丁?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解释,其实黑天鹅也是夏季繁殖,但它们的老家在南半球的澳洲,与北半球气候相反。武汉的冬季正是澳洲的夏季。

  小黑天鹅上岸取食人工投喂的青菜。记者李子云 摄

  武汉是全球首个千万级人口的国际湿地城市,2022年11月成功举办了《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武汉湿地面积达16.2万公顷,占全市面积的18.9%。其中湖泊166个,人称“百湖之市”。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冬景。记者明眺生 摄

  近几年,除了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湖泊等大、中型湿地,武汉还利用退养鱼塘等面积8公顷以下的小块湿地,打造成小微湿地。这些湿地面积虽小,但离市民很近,被誉为“身边的湿地”。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小微湿地。记者李永刚 摄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以“大湖+多塘”为特色模式,试点建设的新型国家湿地公园。该园于2017年动工,2019年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这也是黑天鹅首次在武汉的小微湿地安家落户。

  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显示,目前全市已建成小微湿地40余处。这些水质清澈、植物多样的小微湿地,已成为野生水鸟的家园和市民游客的乐园。

  【编辑:邓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