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日讯2月1日,马来西亚籍著名华裔摄影家潘毅桓在时隔5年后,再次来到武汉寻觅年味。他漫步黄陂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间,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眼中热烈而又有趣的汉味年俗。
2019年1月,潘毅桓为拍摄莲藕来到武汉,却被黄陂的腊月年味深深吸引,拍下一组作品《腊月的黄陂》。潘毅桓说,当时农户在路边晒腊鱼腊肉的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延续上一次的拍摄主题,我想把作品拍得更加丰富和完整。”
潘毅桓在大余湾景区拍摄豆丝制作。通讯员陈雷 摄
走进位于罗汉寺街的一家豆丝店,店主张奶奶翻炒着手工豆丝,店内坐满了顾客,门口也排起了长队。虽是下雨天,但仍旧挡不住食客对豆丝的热情。在黄陂,豆丝是必不可少的年味,而炕豆丝就是典型的做法。潘毅桓以武汉传统美食为载体寻觅年味。
宝庆楼“黄陂三鲜”非遗传承人黄雄将煮熟的鱼圆捞起放入竹筐中晾凉。潘毅桓 摄
在距离小吃店不到一公里的宝庆楼“黄陂三鲜”生产车间里,随着锅中热水嗤嗤作响,非遗传承人黄雄将煮熟的鱼丸捞起放入竹筐中晾凉。一筐鱼圆还未散掉热气,又一筐鱼圆制作完成。在氤氲的鱼香中,潘毅桓用镜头捕捉下黄雄被热气笼罩的画面。
得知黄雄一天能卖出2000多斤“黄陂三鲜”,潘毅桓有些感慨:“年关将近,我发现黄陂三鲜不仅是逢年过节餐桌上的代表性美食,更是人们熟悉的年味。”
大余湾村民在炕豆丝。潘毅桓 摄
在大余湾,这座古村落仍保留着打糍粑、炕豆丝的年俗。村民将蒸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中,游客们用木杵反复捶打,不到10分钟,糯米就变成了细腻黏稠的糍粑。大家将糍粑分成小块,蘸着白糖吃了起来,格外欢乐。这一切都让潘毅桓体会到了市民游客对于新年的热情,他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在潘毅桓眼中,黄陂是一个历史韵味与现代魅力交织的区域。“五年前我来黄陂,当时地铁还没有开通,如今地铁通达,公共交通越来越完善,去哪都很方便。”
“再次来武汉之行,我更深刻感受到武汉人对生活的热情,在浓郁的年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潘毅桓说,接下来几日,他还将前往新洲等地,用图片讲述武汉人对生活的热爱。
(长江日报记者汪丽婷 通讯员柯蝶 谢聪 陈雷)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