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道官冲的文化振兴之路

新闻中心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文化旅游

2024-01-12 00:00 来源: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如果要追责,就追我,我牵头的!”

  这是黄隆妙这辈子口气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让这位生性温和的七旬老人撂下如此狠话?是路。确切地说,是对“新路”的迫切渴求。

  这路,是脚下几十年不变的泥巴路,更是道官冲的发展出路。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道官冲的支柱产业手工造纸走向没落,村民们陆续走出山冲,这个曾因造纸富足的地方成为只剩老人和小孩留守的“空心村”。作为老村长,他心酸的同时,也在担心“不用10年,(道官冲)会成为荒郊野岭,会慢慢消失”。

  幸运的是,山冲里沉淀的非遗技艺、村民们发展求变的决心和行动,打动了文化志愿者李锋、易承业和刘兰。后者因为追寻手工造纸这项非遗而踏进道官冲,并认定这个宝藏山村大有可为。

  不到5年时间,道官冲终于走上了一条新路。

  在政府主导、文化志愿者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参与下,落寞已久的道官冲被激活,蹚出了一条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沉睡的非遗被唤醒,狭窄的泥巴路先被拓宽又铺上沥青,村民从外出谋生到回村创业,闲置破败的夯土房被盘活改造为精品民宿,大巴车把游客送进村里打卡,外地自驾游客住下来乐享慢生活……道官冲,不仅活了,还火了。

  曾经的“空心村”,脱胎换骨为保有6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2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非遗生态村”,省市级文旅奖项纷至沓来。在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期间,道官冲作为唯一集中观摩点再次出圈。最近,道官冲所在的上洪村又入选湖南省村庄规划助力“和美乡村”首批优秀案例名单。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高度重视民宿产业发展,多次前往道官冲调研指导。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做优道官冲等一批精品民宿(集),打造“三湘民宿第一高地”。

  从沉寂凋敝的“空心村”到新时代中国和美乡村典范,道官冲的涅槃重生走过了怎样的路?道官冲的蝶变对当下文旅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有何借鉴意义?回溯道官冲的发展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道官冲又将向何处去?记者两赴道官冲蹲点调研,解码这条“振兴之路”。

  走投无路

  支柱产业倒了,道官冲一直在走下坡路

  冬日暖阳下,道官冲安宁祥和,崭新的柏油路向山冲里头延伸。沿着小环线来到地势最高地带,76岁的黄隆妙坐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下吹着唢呐,很是惬意。

  能蒸200多碗菜的大蒸笼还摆放在黄家院子中央,送春牛用的1:1复原黄牛模型停在堂屋。新路、蒸笼、春牛,纷纷“参加”了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

  旅发大会早已结束,但道官冲的热度不减反增。在后效应引导下,非周末都有大巴车送游客进来,不少人一下车就举着手机打卡、拍照、发朋友圈。记者驱车赶到道官冲时,两辆满载长沙游客的大巴已经到了。

  “来啦,进来喝茶咯……”黄隆妙会热情大方地跟游客打招呼,如果游客愿意听,他也会把自己经历的、看到的道官冲的演变过程细细跟游客讲一讲。

  作为土生土长的道官冲人,这两年来,他已经适应了这种游人蜂拥而至的热闹。这在5年前,道官冲人想都不敢想,即使他们有着传承千年的老手艺——手工造纸。

  “以前的道官冲跟现在区别太大了,那叫一个山穷水尽。”黄隆妙刻意强调了“山穷水尽”这四个字。

  为什么?“人都出去了。”他回忆,道官冲以前叫梅岭村,在撤乡并镇过程中,梅岭村所在的上洪乡并入张坊镇,梅岭村则并入上洪村,成为上洪村道官冲组。当地户籍人口最多时有57户、370多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陆续有大量村民搬出山冲,到张坊集镇或浏阳讨生活。至并村前他当村干部时,只剩六七十人在村里。

  是什么推着村民们举家背井离乡?这就不得不说到古山贡纸。道官冲,其兴是因为纸,衰同样是因为纸。

  道官冲古法造纸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宋元之前。始修于元朝的《长沙府志·食货志》一书就有“纸,浏阳产”的记载。当地有漫山遍野的南竹,这种竹子生长快、适应性强、纤维细长、韧性好,是优质的造纸原料。古法造纸从选料到成纸历时半年之久,分斩竹漂塘、煮惶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五大步骤。时至清乾隆年间,浏阳这种用南竹作为原料的文化用纸被朝廷官府纳用,享有“贡纸”之美誉。

  古山贡纸的高光时刻是民国时期。当年,大围山麓的金钟、湖洋、七星、双溪一带统称“石古山”,当地的手工造纸因此得名古山贡纸。共有300余槽户,覆盖区域较广,从业人数很多,既是一个乡邻相互兑换劳力和生产技术、工序互动互带的体系,又是一个家族、亲缘、师徒传教体系。在总共57户人家的道官冲,巅峰时期有25户从事手工纸的制作。

  当时,湖南全省75个县,有58个县产纸,却仍以浏阳生产的纸最负盛名。据《湖南民国经济史料选刊》记载:“浏阳造纸技术之精,纸品之佳,省内无出其右者。”“古山贡纸”成为造纸行业的一个风向标。

  张坊镇上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育根介绍,他的曾祖父唐三祥等人曾携古山贡纸参加南洋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纸张比赛,分别获得金牌、银牌奖,古山贡纸此后成为“免检产品”,也成为当地最早的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供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之用。

  古人云:纸寿千年。古山贡纸品质如何?“我拿给你们看看。”黄隆妙从屋内翻出两本老族谱,一本编于1945年,另一本编于1902年。墨迹清晰未淡,纸张温润有韧性,看上去无杂质和粗纤维。黄隆妙说,只要不被虫咬,古山贡纸就经得起岁月考验,“你看这一百多年了,还是原原本本的。”这本超过120岁的老族谱,可能是当地现存最老的古山贡纸制品。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洪乡因为造纸确实是很富足的地方,”唐育根说,在大集体时期,当地的工分也因造纸业红火比其他村更值钱。

  68岁的村民黄隆球记得,当时生产队工分计价一块钱每分,其他生产队最多只有六七毛。

  “我从18岁做到了50多岁,徒弟都带了好多个。”黄隆妙不无骄傲地说,当地没有加工业,作为整个张坊地区支柱产业的手工造纸是人们唯一的生存道路,当时形成了完整的细分产业链。黄隆妙掰着手指介绍,一个纸槽(手工造纸坊)能容纳4个人做工,家里没有纸槽的可以租赁生产,有人专门收纸贩卖,连挑纸的挑夫都有上百人,“挑到官渡上船,最远得挑到长沙东屯渡上大船。”

  时间的齿轮转到上个世纪80年代,因出口受阻,古山贡纸销量骤降,成为道官冲盛极而衰的分水岭。“大概1984年左右,就不出口了。”黄隆妙说,后来日本的分销商还专门找过来。

  古山贡纸没了销路,无奈之下,村民们把目光转向花炮行业,依托老手艺加工质量要求比书画纸低得多的花炮用纸,主要销往浏阳南区等花炮主产区。

  “花炮纸比书画纸价格低很多,大概只有书画纸的三分之一,做纸的人就少了。”村里没有其他产业可供营生,更没有企业落户吸纳劳动力,迫于生计,村民们开始外迁,搬到张坊集镇或浏阳等地谋生。

  再后来,随着本地造纸厂的兴起,机械造纸对手工造纸形成碾压。2000年后,随着手工造纸彻底走向没落,加上学校撤并等因素,生存及教育所需,催生道官冲第二轮人口外流。黄隆妙回忆,2017年左右,道官冲的人口降至谷底,“只有70多人,主要是一老一小。”

  “梅岭学校是1996年撤的,小孩读书要去5里路外的上洪完小,也没有诊所,2000年后才全部通电,路是1970年代用锄头挖出来的,宽的地方只有3.5米,窄的小路不到1米。”细数村里的凋敝衰败,黄隆妙唏嘘不已。

  “很心酸,要生存嘛,都出去打工了,里面没人住,外面没人来。”作为曾经的“大家长”,黄隆妙心痛不已,他甚至担心“不用10年,(道官冲)会成为荒郊野岭,会慢慢消失”。

  生于1990年的黄建洪经历过道官冲手工造纸由盛及衰的后半段。他记得,小时候父亲造纸供养一家人,“那时候做花炮纸卖得还好,做出来就拉走了,我们三姊妹的学费都是靠父亲做纸。”

  再往后,花炮纸的销量和价格走低,是道官冲走向沉寂的开始。“白天晚上都看不到几个人,两三天能看到一辆车进来都很稀罕,每年只有过年那段时间热闹点。”黄建洪说,2011年他家建起了道官冲第一栋砖混结构二层楼房,门前的小桥勉强能过拖拉机,“当时只好临时拓宽桥面,让运建筑材料的货车开到工地。”

  产业凋敝后,和中国大部分“空心村落”一样,人口外流,发展停滞,影响的不仅是村里的发展面貌,还有个人际遇。

  拓宽道路

  激活道官冲,必须借助外力

  改变,慢慢在发生,而载体,恰恰是被时代冲击、被村民放下的手工造纸。

  “多亏李锋老师发现了我们道官冲!”虽然在道官冲颇有名望,黄隆妙还是尊称李锋为老师。

  李锋,人称“疯子”,是长沙晚报的资深摄影记者。2006年起,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开始了对民间手艺和民俗文化的记录,积累了丰富的非遗影像素材,成为一名非遗志愿者。他用摄影的方式,记录、守护非遗。

  也是因为手工造纸这一非遗技艺,李锋在2011年关注起了古山贡纸,努力发掘其文化价值。他发现,这个戴着“贡纸”名号的非遗,只剩1户人家还在苦苦支撑。

  “只是维持老客户供应,市场日渐萎缩,传承迫在眉睫。”作为古山贡纸第五代传承人,黄隆根的儿子在外上大学,他不知道走出大山的年轻人是否愿意接手这门清苦的千年技艺。

  最初,除了拍“手艺人”,李锋还飞飞无人机,拍拍土房子。“其实我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土房子)跟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黄隆妙说。

  他不知道,李锋想得更多——能不能让古山贡纸和做纸的人挺直腰杆?为了将古山贡纸从历史尘埃深处拉出来,李锋所做的事远超记者的本职。

  在他的奔走下,2016年6月11日,全国著名书画家、散文家、书法家杨福音再次结缘古山贡纸——上个世纪50年代,杨福音上小学时曾用浏阳贡纸练画。“贡纸分甲乙丙丁等,我那时用的是第四等的丁贡。”杨福音记忆深刻,“后来,再没见过这种贡纸了。”

  得知古山贡纸已濒于绝迹时,他感到十分惋惜,立马发出保护古山贡纸的倡议,并亲自撰写了“宜书宜画,果然老字号”的鉴纸字幅,大力推介浏阳古山贡纸。

  当时,在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浏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古山贡纸命运的齿轮在锈涩多年后重新转动起来。

  “客家奇艺传五代,古山贡纸非遗来。竹纤细腻褙力大,底色光洁匠心白。方家由来爱稀货,墨客自古钟老牌。莫怨围山路途远,张坊早有凤凰台。”2016年6月29日,在杨福音的带领下,张锡良、何立伟等50余位书画家、非遗专家、作家、热心非遗保护的企业家组成浏阳古山贡纸先遣队深入道官冲,在古山贡纸上挥毫泼墨,宣传保护这种原生态纯手工造纸技艺。

  随后,在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杨福音又牵头发起了“拯救”古山贡纸的公益行动,在长沙市图书馆举办了“纸上春秋——浏阳古山贡纸非遗抢救特展”。

  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动,终于让世人看到“古山贡纸,不止于纸。”

  这场展览持续了3个月,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体验了在贡纸上书写、绘画的乐趣。展览没结束,黄隆根的生意就好了起来,来自北京、杭州、武汉、广州等地的书画名家纷纷慕名订购。

  展览结束后,有村民打开纸槽重新造纸,还有几拨人去了黄隆根的古山贡纸传习所参观。多年来,黄隆根的造纸坊只有一家四口围绕着一纸清欢默默坚守,这下终于有了外人来参观,让他不禁感叹:“这张纸要‘活’了。”

  而真正唤醒整个道官冲的,是路。确切讲,是修路。

  李锋发现,越沉下来,越发觉道官冲是个宝藏。除了造纸,道官冲还有送春牛等多项沉睡的非遗,村里看上去破败的土房子其实是手工夯土建造的。他不断通过影像向外输出道官冲,也“忽悠”不同的人走进道官冲、了解道官冲、爱上道官冲,其中就有做建筑设计的老朋友——易承业。

  “他第一次来的时候就说‘这个地方我很满意’。”黄隆妙记得很清楚,他的下一句是“就是路太窄”。

  “你真来,路算我的!”黄隆妙在一旁脱口而出。

  很快,他就组织村民开会商量“拓宽路面”,要把3.5米的土路拓宽到7米。他甚至夸下海口:“不要大家出钱,也不要担责……如果要追责,就追我,我牵头的!”

  就这样,没有一分钱启动资金,道官冲有史以来第一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都很支持,路面拓宽要占田就给田、要拆杂屋当天就拆。“群众都热情喊吃饭,路修到哪里就吃到哪里。”村民的支持令黄隆妙劲头倍增。

  拓宽3.5公里路花了25.74万元,都是村民自己不能解决的材料成本和挖机工钱。看到黄隆妙的账本,镇上领导才知道道官冲里修了路,大感意外地说“你们道官冲人,真有胆子”。后来,修路的费用由镇政府向上争资予以解决,兑现了“不要村民出一分钱”的承诺。

  在采访中,修路动员讲过的话、经手的数字,黄隆妙记忆犹新。回望他的决心和村民的配合,无不折射了当时的道官冲人对改变面貌的迫切渴求。这种渴求,或许是李锋推动的那些事情,点燃了他们内心的一点希望。

  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为集体,为子孙后代做事。”黄隆妙说,“如果他们不来,我们也不会修路。”

  作为老村长,他看得更远——激活道官冲,必须靠外力来推动。

  探索出路

  既要带着村民干,更要做给村民看

  李锋,就是黄隆妙眼中靠谱的“外力”。

  与前些年四处奔走不同,李锋沉下心来专注道官冲的非遗挖掘、保护,从此在距离长沙130公里的道官冲扎下根来。

  从2018年起,李锋开始带领一帮人做田野调查,试图盘清道官冲的非遗、生态资源家底,并着手做村庄规划。

  “我当时还在上大学,跟着李锋老师重点围绕道官冲的11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开调查。”湖南大学新闻专业的刘兰因拍摄非遗传承的纪录片作业结识李锋,并对他的非遗保护行动产生兴趣,大学毕业后成为李锋团队的一员。

  通过对黄隆妙的口述历史进行整理,李锋团队得知道官冲有送春牛的传统民俗,但因人员搬迁四散,且组织一场送春牛活动队伍人数较多,已经多年没举行这种活动。李锋自掏腰包买来一头黄牛大小的春牛模型,将参与过这一民俗的村民找回来,并帮忙整理乐谱。通过一段时间磨合,2018年底,送春牛民俗时隔多年后在道官冲恢复了。

  2019年初,经过李锋牵线,道官冲送春牛民俗登上当年的元宵喜乐会,并在省文化馆展演。道官冲送春牛用客家话吟唱,表演形式完整,不仅在省内得到关注,还吸引了广东省梅州市文化馆专程来调查采集。

  经过李锋团队申报,道官冲的手工造纸、送春牛、夯土墙等成功评定为浏阳市级非遗,黄隆根、黄隆妙等人被认定为非遗传承人。

  办展览、做展演、媒体报道,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李锋发现,往往热闹一阵后就没了下文,“城里的关注,很难下沉到地方。”虽然在经过一番努力后,造纸的非遗传承人有了新订单,但受益的只有造纸的村民,如何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让更多村民受益?李锋尝试了多种途径,也找了更多人探讨出路,与易承业交流最多。

  “如果非遗不能融入现代生活,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不会有更大的价值。”李锋提出了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传承的思路,易承业则脑洞更大,他觉得可以整体开发道官冲,“这里的资源非常丰富,是块很有价值的宝藏。”

  实际上,路还在拓宽,易承业就进道官冲了。老村长说到做到,他也不食言——计划投资200万元,改建道官冲第一间民宿,打造一个样板。

  “我们其实是被村里的老人们感动了。”易承业说,黄隆妙、王鲁声等老人说修路就修路,村民们也是积极让地、拆屋,“村民的淳朴和对发展的迫切需求,很打动人。”

  “他们刚来的时候是真的蛮艰苦,只有几间烂屋子,住在闲置的供销社车库里,吃饭也是东吃一餐,西吃一餐。”黄隆妙说。

  非遗保护只有变现,在地活态保护传承才能持久。于是,开发乡村旅游被提上日程。在多次沟通了解村民们的意愿后,2018年10月,李锋团队引入湖南沧海田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村民以房屋和公共资源入股,村集体参与,注册成立浏阳市道官冲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道官冲整体开发运营,着手打造“非遗生态村”。

  2019年,公司开始做开发规划。但对于公司推进的做法、速度和成效,村民不能理解,或者说等不及,认为“没钱赚”,有人冲动之下烧毁了合作协议。

  虽然村民单方面毁约令团队一度有挫败感,但当团队意识到村民的眼界、心门打开的尺度还有待时间来推动时,决定换一种方式:“在整体开发的方案能被接受前,我们先与村民单个合作,做出示范和样板来,再边走边看。”刘兰介绍。

  团队亲自下场做给村民看:一方面,李锋团队租下闲置房屋,改建为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承接非遗研学和体验;另一方面,易承业租下村民黄兴家闲置30多年的土坯房,用来改建民宿。

  2019年10月,道官冲古法造纸研学馆试运营。馆内设有古法造纸原生态作坊、中国各地手工纸展厅、浏阳手工造纸技艺展厅、研学活动室等,很快接待了不少研学、旅游团队。按李锋的设想,造纸研学馆通过“文创+旅游”方式来延伸产业链,吸引更多人走进道官冲,以文化为后端的旅游产业链引流。

  有人来就有希望。关键是引流后,如何承接?如何让流量变留量、让人气变财气?

  “要让大家尝到甜头。”李锋团队将所有经营业态都交给村民来干,团队隐退至后,只做导师和推手。

  首要是发动厨艺好的村民开餐馆,让游客有地方吃饭。在外开货车的黄隆国和开建材店的侄子黄光星第一个响应,将老房子稍微收拾后,挂起“六食堂”的招牌,道官冲第一次有了餐饮业态,地道食材、家常口味,很受游客喜爱。

  “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一两百人,少的时候也有好几桌。”黄隆国说,“搬出去这么多年,没想到现在回来,更有奔头了。”

  紧接着,2020年7月,易承业用心花两年时间加固、改建、装修的道官冲第一家民宿“原宿”惊艳亮相。令村民们感叹“根本想不到”的是,一栋快倒塌的土房子经过捯饬后,居然能化腐朽为神奇,即使房价在580元到1180元不等,依旧让游客趋之若鹜,高峰期更是一房难求。2021年7月,原宿二期“布衣居”亮相。

  “生意是真的好,我在六食堂干过一段时间服务员,他们的客人都来店里吃饭。也有村民在原宿当服务员,清楚住宿的情况。”易承业的民宿客房供不应求,令黄光星的妹妹黄桂也跃跃欲试。

  “明摆着有钱赚,当然要干!”黄隆国的兄弟黄隆兴成为本地村民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他说干就干,将与原宿一路之隔的老房子稍加改造,以父亲的名字,取名为叙清民宿。作为道官冲村民开的第一家民宿,叙清民宿虽然只有4间房,但房价也不便宜,400元一晚,生意也很火。黄桂记得,暑假高峰期基本天天满房。

  村民们终于被带动了!

  随着短途游、周边游、微度假走红,道官冲的“非遗+研学”“非遗+民宿”打法火了。道官冲也由此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支持,2021年,村里的道路得到硬化。经过李锋对接,还解决了网络和电力扩容等基础设施难题。

  硬件改善了,客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心态和表情都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从内心把李锋、易承业、刘兰等文化志愿者当自己人、当成道官冲的新村民,更从内心把他们认作改变命运的领路人。

  有人说,李锋团队为道官冲做了大量老百姓看不到的事,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申遗,让沉睡的非遗技艺成为官方认定的非遗项目。

  “让这些宝藏显山露水,其实我们是在享受老祖宗创造的财富。”李锋说,团队高举文化旗帜,以文化复兴引领乡村振兴,在保护非遗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促成保护与利用的双向奔赴。

  扎根道官冲以后,李锋就没想过离开。在他心里,早已把道官冲当成故乡,“这里是能让我安放内心的地方。”甚至可以说,他比很多本地人更了解道官冲、接受道官冲、深爱道官冲。

  振兴之路

  路通百通,村民心路打通了发展舞台就大了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道官冲的路,从上世纪70年代村民们用锄头挖出3.5米的土路,到为吸引投资商进村拓宽路面,再到“非遗+文旅”走上正轨后硬化为水泥路,最新一次提质是2023年10月份,为了迎接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路面白改黑,崭新的柏油路铺进了山冲里,还形成了一条环线。

  路还是那条路,但如今的路早已不是原来狭窄泥泞的土路。路的每一次升级,都见证着道官冲的一次蝶变和跃升。

  路通百通。其实,道官冲最大的变化,以及最大变化的原因,是在李锋团队的引导和政府的推动下,村民们的心路打通了、心境打开了。

  道官冲还是那个道官冲,但如今的山冲里早已不再门庭冷落车马稀,冲口竖着超大的“道官冲中国非遗生态村”的招牌。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曾经的“空心村”,脱胎换骨为保有6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2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非遗生态村”。省市级文旅奖项更是纷至沓来,先后获评“湖南省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长沙市示范性非遗工坊”“长沙市十佳文旅消费新场景”,还被纳入湖南省文旅厅10条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在省内乃至全国的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与传承中走出一条新路子。

  在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期间,道官冲作为唯一集中观摩点再次出圈。

  2023年10月份举行的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是黄隆妙这辈子见证的道官冲最高光的时刻——作为大会唯一集中观摩点,道官冲亮出全部家底接受长沙市级高规格观摩团检阅。

  当日,村民们以客家山歌和客家米酒相迎,嘉宾们走进古山贡纸传习所、非遗研学馆,观看送春牛、夯土墙、浏阳武术、青面狮等非遗表演,体验古法造纸、浏阳夏布、油纸伞等非遗技艺,一同品尝浏阳蒸菜、麦芽糖、盐旱茶、浏阳糍粑、茴饼等非遗美食,参观非遗特色民宿,沉浸式见证非遗活态保护的山村实景。

  “原定40分钟,但嘉宾们兴致很高,最后总共在这里待了70分钟。如果不是要赶后面的行程,时间会更长。”唐育根表示,“很意外,也恰恰说明道官冲的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得到了认可。”

  最近,道官冲所在的上洪村又入选了湖南省村庄规划助力“和美乡村”首批优秀案例名单。

  从隐入尘埃,到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省市及中央媒体密集报道的网红村,道官冲的变化就在短短5年间发生。

  如何将汹涌的流量转化为推动道官冲发展的澎湃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推动村民跟上道官冲的发展节奏,让村民参与发展、推动发展、共享发展,2022年9月份,张坊镇政府组织村民开培训班,请易承业当老师,教村民如何建民宿、如何经营民宿。

  “就在原宿的会议室上课。”黄桂说,培训内容很接地气,讲的就是怎样利用村里的土房子、老房子、空房子经营民宿和文旅项目,还分批组织上洪村50名村民去古港镇宝盖寺村、沿溪镇大光圆村等精品民宿参观学习,“去过十几家,有名的民宿都去了。”

  黄桂介绍,开民宿能赚钱,大家是看在眼里的,涌进道官冲的人流也是看得见的。所以在参观团中,道官冲的村民就占了一半,主要是30岁到50岁之间,且多半是走出道官冲的村民。

  其实在几年前,黄桂并没有想过要回村。初中毕业走出道官冲后,她在深圳进过厂、在张坊集镇的手机店站过柜。“我没有很大的梦想,每个月2000多块的工资,能照顾家人,把小孩培养出来,过得下去就行了。”

  哥哥黄光星跟叔叔黄隆国开起六食堂后,她也在店里做过服务员,“旺季一个月营业收入有十几万元。”

  有不少游客建议黄桂也开家民宿。而在外出参观后,不仅她动心了,一家人都有想法。

  就在外出参观一个月后,兄妹俩正式“开干”。他们家的老房子是1990年建的夯土房,2009年搬到集镇谋生后空置。在改建过程中,李锋、易承业经常到工地指导,政府也邀请文旅专家来当高参。

  在半年建设时间里,一家人一心扑在工地,“能自己干、能省钱的,都要省。”黄桂介绍,房屋主体没动,墙面只刷了固沙漆。前台的大板桌是自己抹灰、刷漆做的,门口的旋转楼梯是搞汽修的丈夫用电焊做的。房间的灯具很有设计感,客人评价很高,设计师、制作者其实都是黄桂,“买了灯和绳子,用山上捡来的树枝缠绕,就做成了。”

  但该投入的,坚决投入。后院上到平台的楼梯原本是铁栏杆,易承业建议改成木头,否则夏天会烫手。卫生间门外,也听取李锋的建议,用高大的绿植遮挡一下。院里的游泳池原本用水泥抹面,有客人建议贴瓷砖更出片,她也准备改。

  “真的是边学边建,甚至是推倒重来。”在建设过程中,一家人以小学生的心态来对待。最终不算自己的人工和手作部分,直接投入80多万元。

  一栋空置的老房子,居然在自己亲手改造下大变身,成为一家能承接住宿、餐饮、烧烤、娱乐、团建等多种业态的精品民宿,全家人都觉得很有成就感,住在集镇的孩子们每个周末都要回民宿住。“以前只想着往外跑,也想过到浏阳买房子,没想到现在反倒回来了。”特别是看到自己住了20年的那间卧室经过改造后,现在居然能卖680元一晚,黄桂直呼有种恍惚感。2023年7月,黄桂家的千斤原舍民宿正式开业,7间房,到10月份营业额就达到了25万元。客人90%来自长株潭地区,也有江西、湖北、北京的客人。夏季主要是亲子游,冬季则以散客和团建为主。

  黄桂喜欢跟客人聊天,以此来了解客人的喜好。因为热情好客,客人们评价千斤原舍“有回家的感觉”,不少客人在社交媒体上像写小作文一样给予好评。

  不仅通过与客人聊天来改进设施和服务,黄桂说,道官冲开民宿的村民经常到原宿跟老易喝酒喝茶,一起碰撞点子、头脑风暴,提高民宿经营管理水平。

  “一切比预想的要好,我们已经很满足了。”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期间,黄桂作为道官冲的返乡创业青年和民宿行业代表为观摩嘉宾进行讲解,她还先后接受了几十家媒体采访。

  在她看来,“旅发大会是对我们最好的宣传和推介,大会结束后,每天都有旅行团进来。”

  刚过去的元旦假期,黄桂家的民宿也是天天满房。此前兄妹俩聊天时,黄光星说,要求不高,一个月哪怕有2天满房就等于打2个月工。实际上,高峰期要提前一周订房,周末客房得提前两周预订。

  黄光星回忆,刚回村里开六食堂时,只有他们夫妇是年轻人,其余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如今,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都是夫妻或兄弟姐妹一起回村里。“这条路走对了,特别是政府这么重视、支持我们发展,大家都认为一定会越来越好。”

  黄光星的堂兄黄俊原本在外跑货运,也投资80万元将老房子改建成有5间客房的竹涧民宿。妻子吕明秀是送春牛队伍的一员,还在造纸研学馆当手工制作老师和讲解员。母亲黄运华因为磨豆腐的手艺了得,可以根据研学团队和客人的要求,提供磨豆腐的体验。

  黄建洪则辞去了在长沙月薪最高上万的工作,回家亲手打造出纸爱道官冲民宿。作为道官冲最新投入运营的民宿,从名字就看得出,这是一家融合手工造纸IP的民宿。他计划今年民宿生意走上正轨后,让在长沙打工的妻子回来打理民宿,他则作为道官冲手工造纸的第六代传承人,继续造纸事业。

  “造纸是道官冲的根,不能丢,未来的发展也离不开造纸。”黄建洪说,儿子今年10岁了,他也叮嘱儿子,不管今后是否从事造纸这个行当,作为道官冲人,必须掌握这门手艺,不能失传。不仅如此,他还考虑把纸造得更好,复原到贡纸的品质。与上一辈不同的是,他会时不时开直播,把造纸的工艺和过程展示给万千网友,“让造纸和民宿互为补充、互相引流”。有网友在直播间留言“这就是向往的生活”,让他觉得这件事做对了。

  对黄建洪的采访结束后,他和妻子汪华娣就开车去14公里外的张坊集镇接孩子放学。

  汪华娣是江西赣州人,两人在杭州打工时相识相恋。黄建洪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带妻子回家时,考虑到道官冲落后的状况,心里非常忐忑。如今,他们结婚已经十年了。

  汪华娣说,这些年道官冲的变化非常大,孩子周岁时父母来过道官冲,还嗔怪她是从一座山嫁到另一座山,“如果他们现在过来,一定会非常满意……”

  道官冲刮起的民宿风,不仅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连干了一辈子木匠的黄隆球也被带动了。

  进冲不远的路边,立着一块“木匠家的民宿”的招牌,“这是李锋老师给取的名字,设计方面请教了老易,他搞设计,我做木匠,很聊得来。”黄隆球说,政府推动乡村振兴,各级都支持道官冲发展,加上李锋和易承业引路,他也很看好。

  但起初在外发展的儿女不同意,“我跟他们说老易的民宿要一千多一晚,他们不相信,说宾馆都没这么贵。”去年趁儿女们回家过年,他特意带着一大家子走到了山冲里头,看到村里大变样和热火朝天的发展,都觉得这事儿“行”。

  黄隆球手绘的设计图得到了老易的肯定,一家人凑了六七十万元,去年3月份,他们的民宿就动工了。除了四间客房、标配的泳池,黄隆球还有自己的特色——不仅所有用具自己亲手制作,他还计划打造一个木工体验馆。在这之前,他就接待过几十名学生到家里搞木工研学,带领孩子们用木头制作小玩意儿,大家都很开心。

  如今,道官冲共有11家民宿、64间房,还有6家正在装修改建。唐育根介绍,民宿直接投资超过400万元,累计营业收入达600余万元。

  记者走访了解到,不管是已开业民宿还是建设中的民宿,从酝酿到改建、从取名到经营,易承业都会毫无保留给予全程指导。不仅如此,他还搭建了一个叫“慢乡”的民宿订房小程序,作为民宿推广和预订平台,当地民宿都可以免费入驻上线,带领大家抱团发展。

  “村民真正的变化,是近三年被点燃的。”刘兰表示,看到这种变化,所有人都感到很欣慰。

  “李锋、易承业、刘兰,他们是我们道官冲的村民、邻居,更是我们的恩人。”黄隆妙、黄桂等人感慨地说,“如果他们没有来扎根和探索,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就没有今天的道官冲。”

  相比村民喷涌的热情,作为村级发展领头人,唐育根更多的是冷思考:如何把道官冲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运营管理、如何丰富道官冲的文旅业态、如何提升服务水平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他计划建立一支文旅运营队伍,从游客来访衔接、停车、接待、住宿、餐饮、游乐等全流程无缝对接。

  同时,民宿业主们对扩大经营要解决的土地、空间、融资等难题,也需要镇村两级向上反映、争取支持。

  令大家信心倍增的是,浏阳出台了《浏阳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推出强化文旅资源统筹管理、强化文旅用地保障、支持文旅产业招大引强、支持文旅标准化建设等10条政策措施,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浏阳还深入推进“走找想促”活动,根据民宿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特别出台《浏阳市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更是给民宿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为建设“三湘民宿第一高地”注入新动能。

  明晰前路

  放大“非遗+”带动力、覆盖面,带领更多人共富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回望道官冲短短几年的发展,唤醒了非遗,打响了“中国非遗生态村”品牌,村民回村创业开民宿,承接了进村的客流,日子越过越好。从“空心村”到网红村,变化不可谓不大,成效不可谓不显著,但在李锋看来,道官冲发展的“天花板”,恰恰在“产业”。

  “道官冲的资源丰富、功底深厚,最大的问题是物理空间有限。”李锋一语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将束缚道官冲更大的发展,也导致团队不能放开手脚落地自己的想法。

  “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定要有强有力的产业,而且是能带动更多人致富的产业。”李锋认为,如果将道官冲的发展看成是一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验的话,道官冲当下所取得的小小成绩只能算一个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这两年来,道官冲的非遗很热闹、民宿眼看火起来,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生活和收入发生变化的,只有从事非遗、经营民宿的那一部分人。

  “那些没参与,未来也可能不能参与进来的人怎么办?真正能实现道官冲全面振兴的产业,一定不是目前这些民宿和非遗体验。”李锋说,他的设想,是通过继续探索文化引领,放大“非遗+”的赋能作用,辐射、带动更多村民赚到钱,“只有做到带动力强、覆盖面广,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在张坊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把文化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探索推入一个新阶段——在继续推动道官冲向前发展的同时,跳出道官冲,做一个新的示范。

  新的舞台是离道官冲不远的上洪小学校舍,已闲置多年。张坊镇党委盘活后交给李锋团队,在长达数月的改造期间,李锋趿着拖鞋跟民工一样扑在工地上,把他的想法揉进这个院落——链接非遗“守艺人”、设计师、营销、运营等人才,将这里打造成集非遗文创项目孵化、产品生产、文旅研学课程开发和研学体验为一体的空间,以非遗文创叠加乡村“守艺人”带动乡村剩余劳动力致富的平台,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闭环,探索非遗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

  带着“让更多村民致富”的使命,这个空间被命名为张坊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引进了溪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上洪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组织振兴的重要一环参与进来。

  “村集体的加入,全部融合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五个振兴。”李锋说,自己再如何下沉、扎根,毕竟道官冲、上洪、张坊只是他生命历程的一个阶段,“但政府不会走,组织不会撤,当地的乡村振兴就有了坚强的主心骨和推动力。”

  与装修同步动工的首个项目是古山贡纸造纸坊。李锋请来道官冲已经歇业多年的老师傅,全流程复原了一个手工造纸坊,梳理古山贡纸的极致做法,计划重新做出一张真正的古山贡纸来。

  同时,手工造纸、油纸伞、木活字印刷、浏阳夏布、纸影戏影偶制作技艺、五色织染艺术等浏阳乃至湖湘非遗都集结于此,组成一个非遗展示窗口。

  “工坊充分发挥非遗项目集聚优势,打造湖南省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非遗展示、传承传播、研学互动、研发创新、生产销售一条龙。”李锋介绍,工坊特别嵌入“就业”功能,这样既能让非遗项目和非遗“守艺人”有新的发展,也能最大限度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在工坊外,吃、住等老百姓能做的配套项目都交给老百姓去经营,投资商不介入、不争利。

  跳出道官冲的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与道官冲是什么关系?“从地理上,道官冲和工坊都在上洪村,相距不远;从功能上,两者互为补充、相互赋能,最终达到放大“非遗+”带动力、覆盖面,带领更多人奔向共富的目的。”李锋很笃定这次新探索的价值。

  2023年10月26日,映像湖湘·湖南非遗影像馆在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开馆。馆内浓缩展示了李锋17年间积累的非遗影像资料,生动反映了湖南近百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向观众展示了湖湘非遗的工艺、历史和蕴含的情感。

  非遗工坊负责人及影像馆策展人骆建勇说,“我们希望在这里回归非遗的原生土壤,把乡村当成一个更大的流动的展厅,把影像馆作为认识上洪村的序章。观众在看完这个展后,还可以在周边感受到手艺的流动,感受到非遗在日常生活中的存续。”在他眼里,这里既是湖南非遗影像馆,也可称之为是一座湖湘非遗资料库。

  近日,作为最年轻的非遗工坊,不满一岁的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被省文旅厅评为2023年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

  道官冲的走红,带动张坊镇的“非遗之旅”出圈。按照“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民宿”模式,张坊镇开发打造了多个非遗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

  张坊镇党委书记汤卓表示:“张坊镇将不断加强和改进非遗保护工作,构建适宜的非遗生存与传承环境,践行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与传承模式,发挥平台、资源和品牌优势,持续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这条振兴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可以看见的是,道官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预见的是,道官冲乃至张坊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踏实、越走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