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居民收入10年实现“三级跳”

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8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四大类收入全面增长,城乡差距渐趋缩小,向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步伐。10年间,长沙居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接连突破新关口:2014年跨过“3万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20元;2017年迈过“4万元”关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131元;2020年跃上“5万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478元。扣除价格因素,2020年长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0年的2.66倍,超额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城乡差距缩小 迈向共同富裕
长沙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10年间,长沙13.4万名贫困人口全部出列,宁乡撤县改市、浏阳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以“一县一特”“一乡一品”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融合不断加深。2012年至2021年,长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464元提高至62145元,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507元增长至38195元,年均增长9.0%,农村居民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出0.8个百分点。10年间,城乡收入比值从1.74收窄至1.6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工资性收入稳步提升
10年间,长沙城乡居民增收基础不断巩固。2013年至2021年,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由14269元提高至31674元,增长1.22倍,年均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年均增长9.5%。城镇、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连续9年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50%,是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引擎,对城乡居民增收起主要支撑作用。
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因素有四:一是就业保障强。二是就业服务优。三是最低工资标准连年上调。2022年长沙市区和县(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930元和1740元,较2012年标准提高770元和690元,累计增长分别为66.4%和65.7%。四是人才集聚效应提升。长沙加大人才引进和开展技能培训,持续落实“人才政策22条”等,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
经营净收入持续增加
2013年至2021年,长沙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由5642元提高至8882元,累计增长57.4%,年均增长5.8%。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二是市场主体增长迅速。2012年,长沙各类市场主体为46.5万户。2020年9月,长沙市场主体在中部省会城市中率先突破百万户。截至2022年6月,长沙市场主体已达147.1万户,10余年间增长2.16倍。 三是着力帮扶经营业主。特别是针对新冠疫情影响,制定多项政策,加大减费降税力度,聚焦企业筹资问题,进一步激发经营市场活力。四是聚焦热点促进消费。依托一系列稳经济扩内需政策措施的持续带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加快复苏。
财产净收入稳中有突破
2013年至2021年,长沙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由2849元提高至5876元,累计增长106.3%,年均增长9.5%。
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积累和投资理财理念日趋成熟,居民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居民存款余额增长。2021年末,全市住户存款余额8311.2亿元,较2013年末的3507.5亿元增长了1.37倍,拉动居民利息收入增加。
房屋租赁市场升温。长沙经济不断发展导致外来人口增长较快,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长沙常住人口已突破千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学校和大型建设项目等,推动房屋租赁市场日益繁荣。
投资理财渠道拓宽。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城镇居民家庭投资理财渠道不断拓展,各种理财产品、保险、黄金等,带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10年间,长沙不断完善各项民生保障政策措施,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至2021年,长沙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由4477元提高至9156元,累计增长104.5%。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