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峰竞秀引凤来,湾区精英踏云开。4月9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联动安顺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办的“粤见多彩贵州——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优强文旅企业贵州行”活动在黔东南州盛大启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十余位文化旅游产业的精英代表跨越山海,开启为期三天的沉浸式考察,以文商旅融合为笔,擘画东西部协作新蓝图。
缘何是贵州?
贵州的山水,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从“中国最美喀斯特”荔波小七孔的翡翠碧潭,到“地球彩带”百里杜鹃的花海如潮;从黄果树瀑布的雷霆万钧,到梵净山红云金顶的超凡脱俗,贵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镌刻在每一处峰峦河谷。过去一年,贵州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分别增长了10.4%、13.3%、81.8%,全省旅游热度稳步攀升,产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国际吸引力显著增强。
古韵难掩芳华
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凯里市下司古镇,考察团穿行于青砖黛瓦间,轻抚着历经六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坚韧的梁柱,倾听着“知行合一”的故事,感受着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结晶。这座因水而兴的古镇,至今仍保留着码头文化的鲜活记忆,“活态传承” 的历史肌理,恰如总书记强调的 “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
香港研学旅行协会副会长、深圳知行走天下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长欧阳宇平表示,贵州的历史文脉与民族瑰宝,既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更是文旅创新的源头活水。这里的每块砖瓦都是会呼吸的历史,这种活态传承模式正是大湾区游客向往的深度文化体验。贵州是王阳明悟道的地方,是一条独特的研学线路,我要带更多的香港学生来这里感受山水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在活态传承中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指尖经纬织就文明符号
贵州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在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在苗侗风情园,“绣里淘” 工坊的苗绣与侗锦令人惊叹:苗族的“双针锁绣”技法,如同灵动的舞者在靛蓝布料上翩翩起舞,一针一线都蕴含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侗族的“盘轴滚边”工艺,则将山水意境巧妙地凝固在织锦之上,仿佛将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都收纳其中。
大湾区非遗文化研究院院长孙育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强调,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贵州驻广办组织的这场活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下步,我们将共同携手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相比白天的古朴韵致,夜幕下的苗侗风情园更显神秘灵动。华灯初上,整个园区被灯光点缀得如梦似幻,一场充满民族特色的“村T”民族风情秀正在热烈上演。苗族姑娘身着传统服饰,头戴银饰,舞姿轻盈;侗族小伙则用嘹亮的歌声表达对远方来客的热情欢迎。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曲旋律,都是对贵州多元民族文化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陶醉,沉浸在这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
“贵州真的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有惊喜!我好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文化底蕴、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的热情好客,还有特别喜欢这里的酸汤鱼。”在“村T”现场身穿苗族盛装的澳门旅游业议会主席胡景光兴奋地告诉记者。
数据破译流量密码
“我们希望通过大湾区企业的独特视角,发掘贵州文旅‘宝藏’,让贵州的好山好水好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贵州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党组书记、主任罗琳表示。数据印证了这一愿景:2025年春节假期,贵州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 52%,入境游增长59%,“淡季不淡”的现象,正是文旅融合释放的强劲动能。考察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文化IP打造”“智慧旅游升级”“跨境客源引流”为突破口,推动“多彩贵州”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此次活动将持续到4月11日。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