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立足“五气”定位推动“十大融合” 九龙坡区旅游经济释放新活力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国内频道

2025-04-24 15:28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字体: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李燊) 无需手柄,体验者通过手势即可实现航天主题虚拟现实体验,这个VR沉浸式体验装置让参加活动的市民直呼“太有意思了!”

  近段时间,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广场吸引了不少“科技迷”“航空航天粉”专程前来打卡。从4月2日到25日,在九龙坡区文旅委、九龙坡区科协指导下,由九龙城乡运营集团旗下渝隆文旅公司牵头承办的“逐梦星辰十载,共筑航天强国”庆祝第十个航天日系列活动在此举行。活动通过“科普教育+文旅”的深度融合,变主题宣传活动为文旅体验新场景,取得较好的效果,彰显了九龙坡区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上的积极作为。

  近年来,九龙坡区围绕提振势气、树立名气、汇聚人气、激发商气、充满生气的“五气”定位,唱响“九龙坡,欢乐多”品牌,积极推动文旅、城旅、体旅、农旅、工旅、商旅、学旅、康旅、科旅、食旅“十大融合”,区域旅游经济释放出全新活力。

  “城旅”融合开启全新探索

  “半岛小渡”打造水上观光新体验

  早上10时许,随着一声长笛,“半岛小渡”从停泊在九龙渡口的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166舰)出发,驶往重庆知名的网红打卡地渝中区的洪崖洞。

  轮渡,曾是重庆人过江的重要交通方式,也是重庆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成为人们打开8D魔幻山城的一种新方式。

  早在20世纪30年代,重庆城区就开启第一条轮渡航线,至今已近90年历史。鼎盛时期,重庆中心城区有19条过江航线,连通城区两江四岸,日均乘客量超过10万人次。此后,因陆路交通的高速发展,轮渡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

  随着城市景观提升及都市旅游火热,重庆中心城区的轮渡又迎来新生。2024年9月26日,“半岛小渡”首航,与重庆已开通的“两江小渡”“嘉陵小渡”“峡江小渡”航线,共同构成了全新的“重庆小渡”系列。

  “半岛小渡”航线全长约12公里,连接着渝中半岛和九龙半岛,途经重庆中心城区长江流域的9大地标景点,包括166舰陈列展、鹅公岩长江大桥、菜园坝火车站、重庆长江大桥、长江索道、东水门长江大桥、南滨路、朝天门以及重庆大剧院和洪崖洞等重庆知名都市特色景点景区。

  半岛小渡航线。主办方供图

  这条航线是唯一囊括了重庆长江上游两大特色半岛风貌的精品水上城市观光旅游航线,景点涵盖了重庆的历史文化、现代都市风貌以及自然景观,为游客解锁了长江水上旅行的全新体验。游客在乘坐“半岛小渡”时,能够从水上视角领略重庆独特的山水风光与城市魅力。

  “半岛小渡”将传统的交通工具转变为江上移动的文化空间,填补了中心城区水上观光线路无长江上行线路的空白,打造“慢下来,看重庆”的水上城市观光体验,为重庆两江四岸沿线的城市文旅品质提升增加了新的亮色。

  “‘半岛小渡’带动了沿线景点的游客流量,促进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渝隆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半岛小渡”的开通,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还通过“城旅融合”模式,深度激活了九龙坡区城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新活力,成为九龙坡区文旅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

  “半岛小渡”轮船停靠在九龙渡口。主办方供图

  “科旅”融合赋能文旅创新

  MR户外大空间项目点亮海疆博览园

  在去年8月底召开的九龙坡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九龙坡区提出了“1234”旅游发展新思路,唱响“九龙坡,欢乐多”品牌,加快打造全员全季全时全域“大美九龙坡”,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其中,“科旅”融合成为加快推动旅游业迭代升级、提质增效的一条重要思路。

  在“半岛小渡”的上游出发点,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就是九龙坡区推动“科旅”融合试点的重要抓手。重庆建川海疆博物馆景区由166舰陈列展、166舰光辉历程展、人民海军向前进——民间记忆展等展览构成,是西部地区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防教育基地。

  景区的166舰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于2020年光荣退役来到重庆九龙坡。2023年底,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定,166导弹驱逐舰获评国家一级文物。近年来,166舰也成为研学旅行的绝佳选择,每年会有近60万人的研学团队前来参观学习,共同感受人民海军战斗历程与海军建设成就,看到中国海军从弱到强、从近海走向远洋的壮丽史诗。

  2025年3月22日,九龙城乡运营集团旗下渝隆文旅公司定制的MR大空间项目——“天际之战”在重庆建川海疆博览园景区亮相。这不仅是文旅公司对现有文旅资源的创新开发,更是景区数字化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势必为九龙坡区文旅产业带来全新活力,成为“科技+文旅”融合创新试点。

  项目将虚拟元素与海疆博览园现实场景深度融合,游客通过佩戴MR设备,在166军舰、码头等场景下与虚拟的UFO母舰、宇宙战机、机械怪兽进行互动作战,仿佛置身于科幻大片的星际战场之中。

  在这里,游客将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勇敢的家国战士,每一次射击、每一次躲避,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最终战胜外星文明守护地球,接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

  据介绍,渝隆文旅公司下一步还将结合景区的夜间灯光秀、主题展览继续开发MR项目,进一步丰富游客的夜间游览体验,为传统文旅项目注入新活力,提升景区附加值,促进夜间消费。

  除此之外,九龙坡区还积极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举办高精尖科学技术及产品展览,策划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竞赛等活动,创建科普研学试点城区,打造“科创九龙”。

  《九龙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中明确提出,九龙坡区将积极引进一批从事数字孪生、可穿戴数字设备(VR、AR)、光影技术与旅游演艺装备、低空旅游、智慧旅游等高科技业务的文旅企业,开发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九龙坡鼓励旅游景区、博物馆、文娱消费场所等应用现代科技,推出一批元宇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裸眼3D等充满新奇体验的科技旅游产品。

  九龙坡区持续通过科技、科普、科学“三科”共抓,让人们在旅游中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震撼与魅力,进而紧跟时代步伐、享受科技生活。

  166舰夜晚灯光秀。主办方供图

  “农旅”“文旅”助力生态修复

  中梁云峰项目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本

  中梁山是重庆市中心城区的“四山”之一,位于长江重点生态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也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肺叶”。

  四月的重庆九龙坡区中梁山矿山公园与中梁山花博园,一个以山野的质朴与坚韧打动人心,一个用花海的绚烂与芬芳惊艳时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日胜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驻足欣赏,感受这大自然的无尽魅力与美好馈赠。

  不过,就在几年前,这里却不是现在这副美好的模样。这里曾经是矿山,因矿石而衍生的工厂养育着许许多多的产业工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梁山九龙坡区段石灰岩矿开采活跃,近300家企业对山体持续开采20多年,“小散乱污”企业多,造成漫天扬尘、地下水渗漏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

  2003年,重庆市实施“净空工程”关闭了中梁山区域采石场,2014年对中梁、云峰两村村民实施整体征收、解困搬迁,这里留下了52座零星分布、大小不一的废弃矿山。

  近年来,重庆市按照规划引领、统筹发力的工作思路,开展全市首个生态保护修复、城乡融合、城市更新“三位一体”规划新试点,吸引社会资本推动中梁山矿山公园建设与管护运营,打通了废弃矿山变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实践“两山论”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了示范。

  2018年以来,九龙坡区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全力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工作,这里正在以“城市绿肺、市民花园”的新名片焕发着新活力。

  2021年,在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和支持下,九龙坡区选取中梁山集中连片废弃矿山及周边区域1266亩实施治理提升,打造集城市田园、大地乐园、露营基地为一体的矿山户外体验基地。

  鸟瞰中梁山。主办方供图

  渝隆文旅公司作为中梁云峰废弃矿坑生态保护修复后期的管护责任单位,负责该地块周围的生态维护和运营管理。

  项目采用“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发展模式,探索边“披绿”边“生金”的新路子。渝隆文旅公司利用矿山公园观光资源,建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利用废弃房屋所属的建筑用地,主动招商引资,有条件地引入社会资本,增添配套的餐饮、住宿、运动、游玩等项目,吸引更多的市民上山休闲观光和体验;结合自然研学、种植观光、农产品销售等全链条发展,多渠道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

  如今,矿山蜕变了。经过科学的生态修复,矿山变成了公园,曾经光秃秃的山上长出了茂盛的植被,一年四季色彩缤纷。每年春暖花开时节,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重庆市民的一个热门观光、休闲景区、景点。

  中梁云峰山航拍。主办方供图

  这里,也成为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九龙坡区积极探索产业导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梁云峰项目以“大城中梁、天下名山”为目标,依托“奇林”——山上有10多万亩生态森林、“奇寺”——西南名刹华岩古寺等独特“九奇”资源,大力发展集生态、文化、康养、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旅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