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8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秦川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致病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人群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了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5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代谢》。
据介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血管性痴呆已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性痴呆之间存在关联,但动脉粥样硬化与脑白质损伤及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潜在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这给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防治带来较大挑战。
研究中,团队综合运用公共数据库、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队列、单细胞测序及多组学联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循环外泌体的异质性。这些外泌体能够将氧化还原失衡和代谢缺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从而加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这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脑白质损伤的全新病理生理机制。
图为相关研究成果。(受访者供图)
秦川团队的研究,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预警和共病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他们认为,通过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外泌体miR-101-3p,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风险。此外,靶向Nrf2的临床药物干预,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新方法。(记者闫睿)
(来源:新华社)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