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随州“国字号”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新闻中心 > B首页 > 要闻

2025-04-21 19:49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最美人间四月天,随州大地春和景明,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4月16日至18日,由随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主办的“跟着国字号品牌 赏随韵春和景明”2025年炎帝故里赏春光全国媒体达人行活动举行。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湖北日报等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及头部网络媒体记者走进随州,寻找当地“国字号”的魅力,探寻随州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原来这么牛

  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国每10辆专汽中就有1辆随州造,全产业链年产值超6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州专汽趁着应急产业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专汽+应急”,加速向千亿产业迈进。

  媒体记者首先来到随州安全应急基地。在这里,车辆检测、各种实景应急救援、应急演练等都可以完成。该基地总共投资15亿元,分三期建设,将打造程全国首个集专用车检验检测、应急装备实景测试、行业认证及标准制定、应急培训演练、会展论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战化、实景化基地。

  已交付运营的第一期项目包括专用汽车试验车场、应急装备测试区建设基础测试楼、废墟场景、地震坍塌综合场景、复杂水域环境等,填补了随州专用汽车、应急装备检验检测和研发服务平台的空白。

  程力集团是随州专汽的龙头企业之一,年生产汽车底盘5万台(套)、专用车10万辆、新能源汽车1万余辆、应急装备2万台(套)。

  走进这家公司,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场景让人眼前一亮。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对接工业互联网,程力集团5G智慧工厂已入选国家级,如今生产效率提升25%,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0%。

  据程力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李想红介绍,集团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改进7条专用车自动化生产线,年内完成3款新能源物流车底盘研发,并在智能驾驶技术方向攻关。

  据悉,通过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程力集团2025年专用车销售目标90亿元。

  房车能做成什么样?位于随县的湖北威尔特芬房车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旅居车产品最齐全的生产厂家。在这里,从内饰的颜色选择、皮质质感,到布局规划等各个细节,都可以量身定制,按照客户的心意来实现,将用户的“诗和远方”统统装进车里。

  据悉,2024年5月至今,威尔特芬已开发13款中高端新产品投放市场,力争2025年销量突破1200台,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

  从20世纪60年代3家专用汽车厂起步,历经60余载赓续传承,随州专汽产业已实现裂变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车底盘和专用车销售中心。“中国专汽之都”“国家应急产业(专用车)示范基地”“国家专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也纷至沓来。

  炎帝神农故里藏着很多“宝藏”

  中国人讲究“根”,“根”就是家乡,是血脉生长的地方。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始祖炎帝诞生在此,与黄帝一道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跨越山海来到随州,共同拜谒炎帝神农,寻根问祖。

  自2009年起,随州已连续16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寻根节由国台办、国侨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联等多部委以及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如今,寻根节已成为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窗口,随州也因此成为世界华人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当前,炎帝故里景区正联合随州市博物馆以及曾侯乙墓遗址,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继续擦亮“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两张名片。

  在随州,你还可以听到穿越2400多年的钟声。

  1978年,曾侯乙编钟在随州出土,因数量之多、音律之全、技艺之精、气势之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古代青铜铸造技艺的巅峰。因此,随州也被授予“中国编钟之乡”的称号。

  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正式宣布第八批《世界记忆(国际)名录》,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填补了湖北省的空白。

  听着编钟的悦耳乐音,来到随州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这里曾是古随州最大的水运码头。2023年3月,随州启动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7亿元。在改造过程中,建设团队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再现老码头繁华热闹的生活场景,展示古随州历史人文风貌。

  今年元旦开街以来,这里成为众多市民争相打卡的地方。据介绍,整个街区全部建成后,将通过复原古随州生活场景,呈现随州历史人文风貌,使之成为“老随州的回忆地、新随州的会客厅”。

  不仅如此,随州还藏着万吨室外陶坛林。

  黄鹤楼酒业(随州)有限公司充分挖掘“工业+”的潜力,精心打造出“体验式白酒文化之旅”和“红色党建文化学习之旅”两条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们深入了解华夏农耕文明始祖炎帝神农与酒的历史渊源,以及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这万吨陶坛林实在是太壮观了,加上浓浓的酒香,让人流连忘返。”记者们如是说。

  更为神奇的是大洪山。其四周被平原环绕的地形,形成了近千米的垂直高度,是湖北省唯一的独立内山。

  大洪山“九景”如宝珠峰云海、白龙池倒影等,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香菇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眼下,正是香菇出菇的黄金时节。在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村民忙着采摘、直播,脸上的笑容如香菇花纹一样好看。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随州是中国香菇之乡。这里出产的香菇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享有中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国际农产品知名品牌的殊荣。如今,香菇产业从业人员30万,年产值高达300亿,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香菇出口重要基地。

  发挥优势,发展香菇产业是当地农村的“首选”。

  关店村紧盯香菇“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探索出“村户共建、链式增值”的产业新模式,让标准化生产再添互联网思维,从专注传统种植拓展至三产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俏”。

  如今,关店村菇园面积达100亩以上,2024年菌棒产量突破百万棒,带动全村增收1300万元,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元,真正实现“一朵菇富一方人”。

  4月14日,2024中国食药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发布,“随州香菇”区域品牌价值205.8亿元,继续蝉联中国食药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总榜第一。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随县洪山镇温泉村抢抓和美乡村建设契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利用地理资源优势,温泉村建成占地面积80亩的兰博园基地,年交易额过亿元,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村民增收近500万元;整合红色资源,打造一条集红色教育、培训、体验、观光的红色旅游精品线,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发挥香菇传统优势,引进农产品加工、运输、冷冻贮藏等企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目前,随州967个村(社区)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占比超过80%。

  中国风机名城的绿色发展奥秘

  在广水市杨寨镇,一个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工业园正在蓬勃生长。

  该工业园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变废为宝,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促进园区循环化、工业低碳化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已进驻低碳冶金相关企业21家,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家。

  “今年底,园区钢铁产能将达到350万吨,年产值160亿元,年税收10亿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200万吨,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的目标。”该镇镇长刘自海说。

  广水以风机产业而闻名,风机产业集群企业营业收入超90亿元,被授予“中国风机名城”的称号。

  同时,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也快速崛起。毅兴智能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中高端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获国家专利150余项,并获评湖北省第一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当前,我们正积极研发中高端数控车铣机床和钻攻加工中心,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毅兴智能经理聂光新说。

  回望历史,奋进当下,随州守护着中华文明的根脉。当前,随州不断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把全部力量向“整体提升环境”聚拢,把全部工作向“助力支点建设”聚焦,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蓄势赋能。

  放眼未来,随州的发展之路一定更加澎湃,会以“江潮”之势,奔涌向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易雯 通讯员 张晨曦)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