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十堰凭的是什么?

新闻中心 > B首页 > 要闻

2025-05-24 13:07 来源: 十堰日报
【字体:

5月23日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

在北京召开

市委书记黄剑雄

作为往届全国文明城市优秀代表

参加大会

会上,十堰市以优异成绩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这是继2020年11月

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荣誉称号之后

十堰市再次获此殊荣

丹江口市、竹山县

同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在认定命名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中,我市受表彰对象29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

◆竹溪县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等12个村镇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市委宣传部等12家单位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丹江口市饶进等2个家庭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

◆竹山县张振武小学等2所学校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郧阳区周贤芝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详细名单那如下

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竹溪县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郧阳区柳陂镇

房县青峰镇

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

张湾区红卫街道石桥村

张湾区柏林镇白马山村

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

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

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

竹山县城关镇刘家山村

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

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

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湾村

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中共十堰市委党校(湖北十堰干部学院)

十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

十堰武当山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十堰海关

中国人保财险十堰市分公司

丹江口市财政局

郧阳区人民检察院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街道马路社区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郧和律师事务所

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

丹江口市饶进家庭

张湾区杨志金家庭

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

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郧阳区杨溪铺镇云彩山村村民周贤芝

我市于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首位、贯穿始终,聚焦思想引领、着力凝心铸魂,聚焦成风化人、塑造文明风尚,聚焦利民惠民、解决民生难题,聚焦全面全域、深化城乡融合,聚焦共建共享、凝聚强大力量,聚焦改进创新、激发创建活力,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实现文明创建与城市发展共生共长,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从车城街巷的整洁有序

到滔滔汉江的碧波映心

从志愿服务的温暖身影

到邻里守望的文明新风

十堰人以丹青不渝的坚守

绘就了一幅“一城山水满城绿”

与“满城文明全城暖”交相辉映的

壮美长卷

资料图

此次我市29个先进典型受到表彰

是对十堰多年来矢志不渝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褒奖

回望十堰文明创建之路

让我们汲取向上力量

让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共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十堰华章

资料图

一城之美,美在山水相映的“颜值”,更美在德润人心的“气质”。在十堰,文明是街巷里的凡人善举,是浸润人心的道德底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秦巴大地奏响协调共进的时代乐曲,让文明底色与发展成色交相辉映,为十堰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为民惠民

文明创建擦亮城市底色

行走在十堰大地,规范有序的智慧车库、整洁敞亮的农贸市场……这座因车而建的城市,正用文明底色勾勒出“山水车城、宜居十堰”的生动图景。

“城市面貌不断焕新,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生活在这里,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市民李女士的由衷赞叹,道出了320万十堰人的共同心声。

自1989年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到2020年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再到2025年实施全域创建,36年久久为功,文明基因已融入十堰城市发展基因。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以“一把手”工程引领党政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创文现场化作主题教育“大课堂”、岗位练兵“主战场”。政企携手改造老旧小区,资源共享破解民生难题;“洁美家园靓车城”“争做文明有礼十堰人”等活动,激发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文明创建的“全民答卷”越写越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把城市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幸福指数,十堰始终在路上。聚焦群众生活“身边事”,践行“四下基层”,深化“足印社区、户户走到”访民情、解民忧。

资料图

文明不是空中楼阁,是老旧小区电梯升起时老人脸上幸福的笑容,是931个“高龄”小区穿上的“新装”,是85个农贸市场摇身一变的“智慧超市”,是892条背街小巷长出的“艺术墙绘”……

智慧停车系统覆盖主次干道,“三线四面五边”专项整治让城市“面子”更靓,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创建让城市“里子”更暖;城区46个便民集市、420个摊位点亮“烟火经济”,“畅行车城”行动破解拥堵痛点,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工程加速落地,群众对创建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文明成果触手可及。

从城市到乡村,文明创建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推进“六无乡镇”建设,办好养老托幼、垃圾分类等乡村建设六件事,1986个文化阵地成为村民精神家园,1441公里农村公路串联起绿水青山,90%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实现全域覆盖,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抓实五大创建,全市已成功创建4个全国文明城市、32个全国文明村镇、30个全国文明单位、5所全国文明校园和2户全国文明家庭。

向上向善

文明培育涵养城市气质

在十堰,文明的星火正以燎原之势照亮整座城市。

这里,“贴心孝子”刘学举、“义勇的哥”温国学、“信义油匠”王金学等平凡英雄的凡人义举,点亮精神文明之光,折射出崇德向善的城市品格。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根标杆。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一城山水满城好人”品牌建设,构建立体化的典型培育体系。常态化选树“十堰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培育推荐1000余名“中国好人”“湖北好人”“十堰好人”,挖掘149名十堰“新时代好少年”。

为了让榜样精神可感可触,我市在阵地建设上持续发力。高水平承办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连续九届举办十堰市道德模范致敬礼(颁奖典礼),编撰《十堰好人传》,建设荆楚楷模(十堰)主题文化长廊,实现县(市、区)好人文化传播场所全覆盖。出台《十堰市关爱礼遇道德典型实施办法》,7个方面12项礼遇措施,让“好人好报、德者有得”落在实处,涵养了山水相亲、仁德为邻的城市气质。

2024年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十堰丹江口举行

青少年是文明传承的根基。我市创新思政教育体系,打造“局长讲生态、教师讲环保、专家讲成长”的《开学第一讲》,竹溪县“迷彩思政课”5次登上央视;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通过“童心向党”“强国复兴有我”等实践活动,让爱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实施校地社企共建共享,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推广郧阳区“心语箱”、茅箭区家校共育等创新经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二十条”落地见效。

这些举措结出丰硕成果,十堰成功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文明根基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断夯实。

文明之风,浸润城市肌理;文明之规,涵养城市气质。

我市将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颁布《十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依法治理不文明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十堰”跻身全国百强;开展交通顽疾专项整治,“礼让斑马线”成为自觉;发布《十堰市民绿色低碳生活行为规范》,构建“公交+慢行”体系,绿色出行率达70%;实施行业文明提升行动,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用心用情

文明实践温暖城市肌理

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浸润百姓心田,有温度、有力度的志愿服务融入生活点滴,在十堰,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演出接连上演……

在十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犹如一艘艘满载光明的航船,高扬文明之帆,在秦巴大地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10个实践中心、130个实践所、1930个实践站遍布全域,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7637个志愿服务组织、100余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各地,为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培铸了厚实根基。

文明实践神经末梢持续下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851个,更加细密的文明实践网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创新创造不断涌现——

郧阳区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全省文明实践品牌;

竹溪县推行文明实践“夜模式”,让文明实践“不打烊”;

房县建设“文化礼堂”,构建文明实践新阵地;

郧西县沿汉江建设文明实践廊道,打造文明实践经典路线;

张湾区打造文明实践主题街区,推动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

郧阳区创新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思想为舵,航行有向。我市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政治属性,坚持思想引领,聚焦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这个首要任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宣讲课堂搬到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场景化、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传活动。培育王义富“以文艺形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击鼓传“声”、“青言青语”讲思政故事等宣讲队伍,孵化“民歌唱响新生活”“皮影话政策”“鸳鸯柏下话振兴”等特色品牌,让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声”入人心。

“国之大者”记于心,“民之小事”践于行。

我市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参与南水北调国家战略、服务保水护水民生大计的重要作用,发起成立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和京堰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者联盟,在全国创新开展“文明河流”建设,以文明新风滋养碧波清流,让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共生共融,在重大政治使命中彰显担当,拓展了文明实践新内涵。“文明河流”被列为全国以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高质量城市文明工作“十大案例”之一。

光荣的历史,生动的创造,要用如椽史笔才能记录。中宣部在全国选取十个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具有代表性、有记忆的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口述史编撰试点城市,十堰名列其中。记录好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的万千气象,不为自矜,只为以史为鉴,向史而新。

在新的赶考路上

我市将以本届文明创建成果为激励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高质量发展

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

高效能提升

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

高标准示范

全力建设幸福之城

奋力谱写

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

(来源:十堰日报记者 李琳婕 刘姣 通讯员蒋义东 郑荣斌 陆满满)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