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之朱
“我们暗访观义初级中学时,学生反映学校的饭菜‘一言难尽’,不得不购买老干妈辣酱当下饭菜。但突击检查发现教职工的餐食肉类量大丰富且品相好,而且餐标也比学生低。”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据最新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消息,在“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会上,四川绵阳梓潼县纪委监委片区协作组负责人分析,这种低配学生餐与高配教职工餐形成强烈反差,反映出学生伙食费管理、食堂采购、教师陪餐等方面可能存在风腐问题。
由此,梓潼县纪委监委深挖食堂伙食费中列支其他费用、违规发放“陪餐费”、食堂负责人收受食材供应商红包等问题线索82件,立案53件,处理处分48人,挽回经济损失548万余元。
这一边,学生餐食之无味,学生不得已靠着老干妈下饭;而另一边,教职工们却不光“肉多管饱”,花钱还少,这样的“双标”校园餐令人愤怒。学校的餐桌,不应该分成如此的“高低配”,这也不符合“让每一个孩子吃饱吃好”的理念。
事实上,校园餐种类不丰、质量不高、口味不佳、分量不足等问题,由来已久。更严重的,还存在不新鲜、不安全等食品安全隐患。从梓潼县纪委监委的调查整治情况看,校园餐不可口、吃不饱,或许存在烹调技术差等客观原因,但主要症结仍在于学校食堂无处不在的风腐问题。
一方面,学生餐与教工餐倒挂,表明在校园内部存在克扣学生伙食费补助教工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工吃得好、肉食多,是建立在学生餐恶劣的基础上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损不足奉有余”行为。
另一方面,涉及校园餐的腐败不止于此,或者说,让教职工吃得好点,往往只是食堂贪腐的一个小小侧面,更可恨的是各类经手人无所不在的汲取。每人10多元的学生餐,不光教职工餐要从中“揩油”,学校管理者、食堂负责人、承包人等等都要分一杯羹,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盘子里的油水越来越少。
对此异常现象,学生家长未必没有察觉,但很多时候,因为有孩子这个“人质”在学校,家长往往敢怒不敢言。像梓潼这次查办的不少学校都在乡村,学生家长要么奔忙顾不上,要么不敢主张权益,这也导致学校愈发变本加厉。此外,本该成为孩子守护神的老师一旦成为“分肥者”,也必然削弱他们对学生餐的监督。
近年来,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致力于整治校园餐乱象,以安全为底线,尽最大可能保障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肆无忌惮的贪腐行为得到严肃查处。但同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校园餐风腐问题,也一再警醒人们,治理校园餐任重道远,不可轻言成功。
除了持续扩大信息公开,通过信息化手段让校园餐的收支、餐品为更多人所知,以及扩大家长及社会的参与度外,还应加大常态化监督、处理的力度,坚决斩断每一双伸向学生餐的黑手。
学生餐不是唐僧肉,更不能做成学生都不肯下箸的怪味道。当我们批评学生挑食时,不妨先问问:这些食物有没有被动过手脚?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