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美如画,幸福踏歌来。
行走在新港园区海口湖管理区,美丽村庄错落有致,和谐画卷徐徐展开。辖区内优美的乡村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兴旺的特色产业,都成为管理区推进“共同缔造”工作的民生注脚。
人居环境靓起来
“过去,这里漆黑一片,夜晚不敢出门。如今,村道都安装了路灯,早出晚归随心而行。”日前,广言村几位村民聚在一起,赞美村庄发生的变化。
扮靓乡村环境的不只是一盏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海口湖管理区有清晰的路线图。“村路亮化、环境美化是答好和美乡村试卷的第一题。”广言村党支部书记费世豪介绍,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海口湖管理区贯彻“扫干净、码整齐、清通畅、保常态”十二字总要求,按照路面水面整治提升,立面整治和破旧房屋拆除美化提升,全域绿化、美化、亮化提升标准,逐步实施“三大重点提升整治行动”,建设新315省道-海口湖大道-尧治村-广言村-经天村-柏林村-七约村-三洲村的和美乡村示范带,推动村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海口湖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柯贤宋表示,第一阶段重点提升整治行动已基本完成,合计投资17万元,带动群众参与500余人次,针对沟渠、水面、房前屋后清理垃圾50余吨。
“小小广言、人人共建,有你有我、大大改变,水塘清清、道路整洁,只要自觉、展现新颜。”广言村村民把美好生活写进歌谣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文化活动燃起来
“‘七约之夜’元旦晚会太震撼了。我第一次站在大舞台上展现自己,虽然天气很冷,但内心充满激情。”七约村村民张香莲高兴地说。
新年伊始,七约村元旦晚会上演20个精彩节目,村民成为舞台主角,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在海口湖管理区,类似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海口湖管理区干部严子轩介绍,去年以来,该区坚持以文化活动凝聚人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的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活动870余场,实现“电影、图书、表演、宣讲、人气”的“五聚”目标;以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为引领,带动群众82人参与,形成“人人争上榜、家家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看表演、学政策、传家风……如今,七约村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文化浸润是助力乡村发展的铸魂工程,实现文化育民、乐民、惠民功效是关键。”七约村村委委员钟素青说,眼下,海口湖管理区正积极传承发扬营盘村楚剧文化、尧治村墨娟文化,让广大村民充分享受文化惠民成果。
特色产业旺起来
“村庄环境好了,村民日子有奔头了,产业发展的路子也来了。”种养户张炎指着鱼塘介绍:“以前这里是复兴民垸1200亩连片土地,现在变成了800亩蔬菜基地和400亩精品鱼池,解决了200多人就业问题,实现年人均增收5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6万元。”
据了解,海口湖管理区通过“党支部(总支)+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联动三洲村、七约村、罗于坵村、尧治村打造黄石沿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依托各村的特色发展不同产业,目前已初具雏形。”海口湖管理区党工委副书记费三河介绍,按照“一村一业”的思路,七约村利用水资源开发2040亩精养池塘,在白水垱建立420亩先行示范区,打造稻虾种养基地,每亩纯收入1500元;罗于坵村引进武汉小甜甜公司,打造“生态产业园+柑橘采摘园+苎麻种植园”三园一体的产业格局,带动100余人就业,实现全村50—60岁人口70%就业覆盖率;尧治村争取在外创业能人回乡投资,将原尧治小学进行改造,建成红茶加工厂,带动全村及周边200余人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
“随着‘共同缔造’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海口湖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冯美剑表示,接下来,该区将以第二轮整治提升行动为着力点,第三轮整治提升行动为覆盖点,努力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区、乡村治理样板区、乡村农文旅融合区、产业发展引领区、未来乡村先导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愿景。(见习记者 鲁冰儿 通讯员 张啸 明欣泉)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