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解锁网湖“蝶变”密码

新闻中心 > 都市圈频道 > 黄石

2025-04-23 09:26 来源: 黄石日报
【字体:

  网湖湿地飞鸟(资料图)

  22日,春日微雨里的网湖湿地薄雾氤氲,驻足在施工完成后的南湖——下司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现场,只见碧波荡漾、草长莺飞。

  重建水生态系统、重构水生态景观、重构水生态功能……近年来,网湖实现生态蝶变,去年元至12月,网湖年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其中4个月单月水质达到Ⅲ类,提前完成湖北省下达的“十四五”考核目标。

  春水碧于天

  “网湖近10年来的转变,不寻常!”站在巨大的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区分图前,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柯贤泰对网湖治理过往如数家珍。

  “2018年新建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19处;2021年在明港筑建生态环境人工岛9座;2022年在五爪咀实施生态修复工程;2023年在网湖盛家咀实施生态环境人工岛6座。”柯贤泰告诉记者,自2017年以来共斥资5亿元开展大规模治理,还了网湖一湖清水。

  “网湖村是一个靠水吃水的村子,有3000多村民,大都从事水产养殖、捕捞业、贩鱼等。高强度投肥、高密度投苗的水产养殖使得网湖水质快速下降。”回忆过去,网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元胜满是感概。

  治理迫在眉睫,2016年,阳新县全面中止网湖大湖的承包经营养殖行为,摸清周边12个主要湖泊的权属、经营管理情况,划转湖泊经营权,禁止投肥养殖,实施健康生态养殖,积极推进小池合大池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改善网湖周边水域生态环境。

  同时,鼓励渔民“洗脚上岸”,通过实施渔民转产安置计划、推广生态养殖等手段,一方面保障了网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了民生福祉提升。刘元胜介绍,如今村里按人头实施了渔民生活补贴、成立了巡湖队安置上岸渔民,参与网湖生态养殖年度分红,并组建了网湖村经济合作社捕捞队。

  经过多年的转型,如今的网湖村仍然在“靠水吃水”,但网湖的水越来越清,当地出产的生态鳙鱼“游”进了盒马鲜生的供应链,网湖村捕捞队还常年承接外省的渔业捕捞业务,村民的荷包更鼓了。

  飞鸟相与还

  站在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五爪咀保护站前的滩涂上,鸟鸣阵阵,芳草萋萋。

  作为最早一批来到网湖工作的护鸟人,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五爪咀保护站站长蔡华锐已在此工作了整整15年,他和同事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守护着留鸟归、候鸟迁。

  穿上厚底运动球鞋,背着背包,包里装着单筒望远镜、柴刀以及面包、饼干、矿泉水等干粮,徒步30公里,一出去就是一天。蔡华锐说:“为了保护候鸟,我们每周要徒步开展3次鸟类巡护监测,工作就是看鸟、数鸟、救助受伤的候鸟。”

  去年以来,网湖湿地还开始了一项新的探索——留粮护鸟。

  去年底,阳新县富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诗英先后两次领到了来自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发放的稻谷收购款。

  冬季候鸟增多,网湖食物较少,大量越冬候鸟来到附近的稻田觅食,当地晚稻损失较大,种植户只能不断驱赶。刘诗英心里充满不舍:“候鸟吃掉了我们的晚稻,说不心痛那是假话。可候鸟每次被赶走了很快就飞回来,我们心里也舍不得赶。”于是,刘诗英找到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协商解决办法,最终保护区通过按亩收购受损晚稻的办法,既避免了农户的损失,又为鸟儿们留下了充足的口粮。

  护鸟人的百倍用心,终让网湖成了鸟类栖息的天堂。蔡华锐介绍,10年来,白鹤增长到了400只、黑鹳增长到了70多只、东方白鹳增长到了350多只。去年底网湖湿地候鸟达到58种9万5千余只。随着气温逐步回升,目前多数冬候鸟已向北迁徙,但留在湿地的白鹭、黑水鸡、斑嘴鸭等鸟类依然达到30余种近1万只。

  人水两相安

  从水岸修复到生态治湖,从涵养水源到净化水体,从改善水质到污染拦截,一系列“加”“减”并施的举措,让网湖实现“人水两相安”。

  近5年来,网湖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9个,通过建设湖滨生态带、水生植物群落、草坡入水式生态驳岸、生态沟渠等工程措施完成了网湖的两大入水湖治理。正在实施的网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主要通过保护设施修缮、栖息地修复和智慧保护区建设修复湿地功能。当地还持续开展中央财政湿地资金项目建设,累计实施生态效益补偿、保护恢复项目14个,并完成了网湖水质降磷与水生态恢复项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赛桥湖水环境治理项目,进一步修复了湿地生态环境。

  为如期实现治理目标,近年来我市完成了鸡笼山尾矿库闭库覆绿,恢复了黄荆坳采石场植被,拆除了桥东湖、五百亩、王港湖等处8000多亩矮围,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边建立了8处镇区污水处理厂;同时开展常态化巡查和执法,对违规开矿、修路、弃土、建筑、侵占湿地、投肥养殖和捕杀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5年来的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和持之以恒,让网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阳新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秉承“内源降磷、外源截污、长效治理”的治理思路,一手抓政策保护,一手抓工程治理,促进网湖水质进一步改善。

  网湖焕发生机,水清鱼肥、候鸟翩跹。柯贤泰表示:“目前网湖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科普能力,擦亮国际重要湿地生态名片,努力打造一流的自然保护区。”(记者 廖巍巍)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