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磁湖 记者 周巍 摄
打卡梨花峪 记者 李航 摄
5月23日,对黄石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黄石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一个金光闪闪的荣誉,也是对黄石市民文明素质的最美褒奖。
喜讯传来,全城沸腾,成为刷爆朋友圈的头条新闻,大家在不断转发和热议中,从各自视角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变迁。
市民王敏:
身边的环境越来越美
“老旧小区能变成这样,我们住在这里更舒心了。”居民王敏发自肺腑地为小区的变化点赞。走进石榴园小区,新加装的电梯、平坦的柏油路、崭新的楼栋外墙、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完全看不出这里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小区。
王敏在石榴园小区居住已有10余年,看着身边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她由衷感慨:“创文真真切切给居民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就拿楼栋门口的大门来说,以前是斑驳开裂的铸铁大门,如今换上智能防盗系统,我们的安全感有了很大提升。”
她说,从宽敞明亮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整洁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到理论宣讲、科普宣传和节假日的主题活动,创文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邻里关系的重构、生活方式的进化。
市民冯崇玉:
用诗歌记录环境之美
市民冯崇玉是王家里社区的一名老党员。2021年,他积极响应号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33个社区。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更让他对黄石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冯崇玉感慨:“黄石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那些曾经偏僻的背街小巷,如今都已变得干净整洁,让人眼前一亮,黄石真的越来越美了。”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磁湖北岸的变化。他说:“磁湖北岸变化太大了!我以前和驴友爬山时,经常经过那里,当时遍地是菜地、臭水沟。如今湖水清澈,绿树成荫,美得像画一样。湖边的草坪还成了市民散步、露营的好去处。”
为记录这一变迁,冯崇玉曾创作一首诗《磁湖北岸变迁感怀》,诗中对比今昔,抒发感慨:“打马郊区楠竹林,磁湖北岸草茅深。铁皮烂木起棚舍,菜地粪池拘杂禽。数载鸿栽花四季,终归剪贴树高荫。新颜换了民欢笑,旧貌追踪无处寻。”退休以来,他用百余首诗词记录下黄石的变化发展和崭新面貌。
志愿者蔡利:
有了更多幸福感
蔡利是黄石港社区一名老党员,2018年,她和另外两名老党员吴美兰、石云枝一起商量,在家闲着没事,一起到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一长,3人的队伍扩展到7人,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的“七仙女”。
开展志愿服务七年来,她把城市的点滴变化看在眼里。“创文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和便利!”蔡利告诉记者,“以前延安路上,又窄又拥挤,路边房屋破旧,下水管网也没有搞好,下大雨时,水都淹到马路上来了。上班上学高峰期,堵得水泄不通。”
2023年4月,延安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改造后的延安路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进一步缓解了周边城区的交通拥堵,增强了市民交通出行幸福感。
说起如今延安路的变化,蔡利连连称赞:“政府部门把破旧房屋拆除,妥善安置居民,老百姓都很满意!现在道路宽了,房屋也改造了,孩子上下学更安全,居民出行更方便了!”
市民程时斌:
文明新风沁润人心
作为黄石市民,南湖社区居民程时斌真切感受到了黄石这些年的变化。他介绍,在他所居住的地方,曾经那些破旧不堪、设施简陋的老旧小区,经过精心改造,如今已焕然一新;斑驳的墙面被粉刷一新,杂乱的电线被规整得井井有条,还增添了许多休闲娱乐设施。
“以往,许多老年人因腿脚不便,只能对着楼梯望而却步;如今老旧小区加装了电梯,他们可以轻松上下楼,出门散步、购物都变得轻而易举。”程时斌说。
更让他感叹的是,近年来,践行文明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中的新风尚。
“如今的马路上,车辆行驶井然有序,司机们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动礼让行人。每当行人过马路时,车辆都会稳稳地停下,耐心等待。”他说,漫步黄石,街头巷尾的环境卫生都已经变得很好了,道路干净整洁,垃圾桶摆放整齐,市民们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人倍感惬意。
“我为我们的城市点赞!”他补充说。
建设路社区党委书记董凌燕: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仍需努力
“为我们文明的黄石自豪、点赞!”开发区·铁山区铁山街道建设路社区党委书记董凌燕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她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建设路社区的变化显而易见,“我们社区原来是一个老旧社区;改造后,社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便民服务设施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更多的变化还发生在居民生活当中,大家的文明素养越来越高,践行文明行为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遛狗牵绳的多了,乱闯红灯的人少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人多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她说。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仍需努力。”董凌燕告诉记者,一个城市对文明的追求永无止境,创文既要攻坚拔寨,更要持之以恒。“今后,我们还要把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工作日常,化作寻常,不断引导居民提升文明素养,持续改善大家房前屋后的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她说。
社区工作者盛涵芬:
让文明成为黄石最美“底色”
自2018年进入白马山社区工作开始,盛涵芬慢慢发现,她所居住的地方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原来主次干道车辆随意停放,如今车辆停放得井然有序;以前居民区绿化带随意种菜,现在进行统一管理……
在社区工作这些年,盛涵芬感受最深刻的是,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中。他们准时在岗位上进行交通引导,定期在社区里开展各类活动。盛涵芬坦言,正是有了大家的参与,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者,能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感到十分荣耀,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回忆。”盛涵芬说,将培育“文明观察员”“邻里调解员”等自治队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让文明成为黄石最美“底色”。(记者 陈子才 黄醒尘 万泰然 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