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实用型专利12项 “瞪羚企业”威普泰推进智能制造增强内功
威普泰的冲压车间内,蓝色的机械臂正有序的加工着汽车零件原材料。记者吕诗文摄
长江网讯(记者赵萌萌) “现在1条产线只需2个人就完全足够。”2月17日,今年第2场武汉市工业技改示范现场推广会(总第92场)“周五之约”活动·绿色化专场走进武汉威普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普泰”),该公司总经理左超说,威普泰生产效能提升的背后是持续推进的智能制造升级改造。
威普泰位于武汉江夏区,是高新技术企业和江夏区“上云企业”之一,连续获评“瞪羚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钣金件和家用空调钣金件的冲压、焊接、喷涂、组装,产品供应东风本田、上海通用、美的等汽车和空调领域知名厂商。
焊接车间内,焊接自动机器化能帮助工厂提质增效。企业供图
公司投入200多万新建分条线、开平线,每年减少委外加工费用200多万,同时减少了材料反复运输。记者吕诗文摄
走进威普泰的生产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不停地响着,精巧的机械臂在自动设备上有节奏的飞舞摆动,电子看板实时呈现着生产数据的变动。从焊接自动化到冲压自动化,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把节能减排纳入公司目标,自2017年起,威普泰便开启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旅程。
“我们传统制造业如果不积极的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则很难在目前的行业中生存。”左超表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通过机器换人,不仅能减少安全问题,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工人在智能车间内检查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合格情况。记者吕诗文摄
在近2000万元的智能制造投入下,威普泰,共收获实用型专利12项,工厂车间已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的实施完成后,直接为威普泰减少支出近250万/年;冲压及焊接的人均效率同比提高超过30%,包括空间节约,安全问题等无形收益更多;MES系统的投入,为车间数据真实性提供保障,给管理层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基本实现车间数字化。
会议上,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平表示,未来的工厂生产一定是柔性化的,而建成柔性化智慧工厂的规划路径可归纳为四部曲:数字化透明工厂-自动化高效工厂-精益化高效益工厂-柔性化智慧工厂。“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采用差异化的改造方案。”易平补充道。
“今年6月份我们还会增加两条全自动生产线。通过增加自动化设备,希望我们能在未来的1至2年内,产值突破5个亿的新高点。”左超说。
【编辑:殷茵】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