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周婵) 4月28日上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街道大舒社区首届生态花园节在花香中闭幕,活动最后一日,街道下辖各社区书记带领工作人员齐聚大舒共享花园,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交流,共探“生态+治理”的社区共建新模式。
在共享花园的参观过程中,各社区工作人员沿着“生态治理动线”,依次探访“解忧信箱”“自然科普角”“青年创意花廊”等七大特色点位。面对“如何让解忧信箱持续发挥效能”“怎样吸引年轻人参与花廊共建”等现场提问,大舒社区工作人员以立体化场景为教材,生动阐释了“需求收集-分类解决-闭环反馈”的三阶工作机制。参与探访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这种“机制讲解+案例实证”的沉浸式交流,让共建共治的理念从制度文本转化为了可触摸的现实。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在手工展示区,志愿者们以共享花园采摘的鲜嫩草叶和凋零的花瓣为素材,现场指导参与者编织书签、团扇等手工艺品,亲手将自然馈赠转化为实用物件,感受实实在在的共建成果。除此之外,大舒社区网格议事亭里定期开展的“居民说事”、共建单位认领花园的养护责任书、孩子们参与设计的蚯蚓塔科普角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目前,这片花园已成为居民自发参与社区建设的缩影。
最让参观者驻足的,是退休教师舒邦威打理的“篱笆小苑”,这里也是“心愿信箱”的所在地。信箱里装着居民的手写纸条:“建议在凉亭加个防蚊灯”“想学扦插月季”……社区工作者定期会带着园长们开箱整理,能立即解决的就在公告栏贴“回音壁”,需要协调的则提交网格议事会。例如上个月刚刚落地的“花园工具共享角”,正是源于居民在信里写的:“我家有闲置的修枝剪,可以借给邻居用。”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共享花园中,每片花园里的标牌上除了标注园长和花园的名字,还贴有花园改造的前后对比图,从光秃秃的黄土坡到开满波斯菊的小径,大舒社区昔日的闲置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也激发了居民们的自治热情。
如今,大舒社区党委坚持“小切口、大纵深”,不断以共享花园为载体孵化民意收集制度、群众动员机制、协商议事规则等治理成果,以“五共促共情”构建社区共同体意识。在实地了解大舒社区治理建设情况后,佛祖岭街道党工委表示,要坚持立足居民需求、持续深化品牌内涵,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人人社区”。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下一步,大舒社区党委将围绕“党建引领铸魂、自管机制赋能、特色品牌聚力、共享空间焕新、志愿服务创新”五大主线,以“织密组织网络聚民心、完善参与机制汇民智、优化服务场景惠民生、培育自治典型树标杆”为实施路径,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扩面提质工作。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