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万凌 通讯员丁燕) 中国空间站、长征运载火箭、兰州号驱逐舰……5月13日,在“武鄂黄黄四地联动助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2025“科普大篷车+”走进乡村中小学主场活动现场,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展示了学生们用智慧和巧手制作的一批大国重器模型,与四市科技馆带来的80余件科学小装置共同点燃校园的科学氛围。
武汉科技馆科技辅导员表演的科学实验秀《以柔克刚》。记者万凌 摄
此次活动在武鄂黄黄四市科协的指导下,由武汉科技馆、鄂州市科技馆、黄冈市科技馆、黄石市科技馆联合开展。
活动中,武汉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先用火柴棍和塑料吸管搭建起三角形和立方体等受力稳定的结构,成功负重多瓶矿泉水和若干木质砖块,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生动诠释了以柔克刚的物理规律。随后,他们又在探索实验室环节中揭示了拱形的奥秘。
黄石市科技馆带来的科学实验秀表演《膜界奇力:科学魔法现象解码》。记者万凌 摄
黄石市科技馆带来的科学实验秀表演《膜界奇力:科学魔法现象解码》则通过扎不破的气球、光剑穿气球、粉尘爆炸、马德堡半球等小实验验证了受力点的变化以及化学燃烧对压强产生的影响。
小学生们认真观摩表演并踊跃参与实验过程,现场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惊叹声。
邾城四小师生踊跃参与科学实验。记者万凌 摄
走出科学公开课堂,校园里由四市科技馆打造的“科普大篷车”同样满载科学奥秘。听话的小球、静电乒乓、虚拟现实、突出重围……小学生们纷纷驻足围观这些科学小装置并排队体验。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邾城四小学生的专属展台,上面陈列着数十件小学生设计制作的航空航天航海模型,既有用榫桙结构拼成的人造卫星模型,也有用小风车和7号电池做成的中国空间站模型,还有用纸杯、棉花球和橡皮泥制作的中国探月工程模型。
邾城四小学生观摩体验科学“大篷车+”带来的科学小装置。通讯员 供图
“老师告诉我们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就在我们新洲,所以我用卡纸做了一个小火箭。”邾城四小五年级学生程子惠说,她非常喜欢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从科学课中找到答案。
邾城四小学生手工制作航空航天航海模型成热门展品。记者万凌 摄
该校教师程霞介绍,学校一至六年级均开设了科学课,并且在课后服务时段组织学生加入航海模型社团。每逢儿童节和元旦,学校还会开展科学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科普大篷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为全校师生开阔了科学视野、提升了科学素养。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普大篷车+”是一个集教育性、互动性、创新性及移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交流平台。
“武鄂黄黄”都市圈2025“科普大篷车+”主场活动展示的非遗手工艺作品受到师生欢迎。记者万凌 摄
以传统的大篷车科普为载体,发挥其覆盖面广、流动性强、深入基层的优势,根据服务需要,盘活现有车载科普资源,选取有针对性的科普内容,通过辅导讲解、科学实验、科普剧表演、科学探究、科普讲座、线上科普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学习体验。
结合2024年活动的成功经验,此次主场活动整合了武鄂黄黄四地科普大篷车资源及科教活动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联动机制更加完善,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陈琦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