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25年仙桃镇长(主任)话经济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举行。长埫口镇、西流河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四个乡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围绕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亮目标、谈举措,并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长埫口镇东临武汉,西接仙桃,是国家级高新区主阵地、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福鹏表示,将以支点建设为主旋律、项目驱动为主引擎、高新园区为主阵地、“三家建设”为主攻点,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2亿元,增长8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亿元,增长80%以上;税收突破1亿元,增长15%以上;进规纳限10家以上,不断提升发展的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
“锚定‘总量100亿、增量30亿’的年度攻坚目标,精准对标、狠抓落实,奋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3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增长43%;税收2亿元,增长26%。”西流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威介绍,全力服务湖北黄鳝产业集团、鳝行天下等市场主体,突破孵化瓶颈,创新立体生态养殖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芯”动能。推动仙粼、中誉、鼎龙、帕卡濑精等项目尽快投产、满产达效,新蓝天、金伟等技改扩规,力争新培育“四上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
沙湖镇积极承接武汉车谷汽车零部件产业外溢机遇,吸引更多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与娄澄、天运等抱团发展。2025年,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分别增长20%、50%、50%、10%,全面激活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石涛介绍,做实做强沙湖盐蛋强村富民公司,加快“沙湖盐蛋”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打响“沙湖盐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合沙湖本土红色文化、非遗文化、自然风景等多种资源,打造农水旅融合的“沙湖沔阳州”特色景观旅游带。
“我们确立了‘五个一’实践路径,重点打造‘花、菜、鱼、果、油’五大重点板块。”杨林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雄表示,持续推进链式招商、以商引商,吸引在外杨林尾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建设3万亩优质稻、2万亩绿色蔬菜、2万亩莲藕等,形成“一区一品、多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力争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亿元,增速50%;固定资产投资达8亿元,增速30%;完成税收4200万元以上。
发布会上,四地行政主要负责人分别就华润电力二期项目服务、推动项目投产达效和产业升级、打造沙湖蛋业小镇、聚焦农业支点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 (记者 鹿丹丹)
2025年仙桃镇长(主任)话经济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发言摘登)
聚焦支点 埋头苦干 牢牢把握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长埫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福鹏
长埫口镇围绕“聚力建支点、奋进两千亿、勇当排头兵”目标,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增长8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增长80%以上;税收1亿元,增长15%以上;进规纳限10家以上,全力以赴提升发展的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
以支点建设为主旋律,全力提升发展能级。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将5个主要经济指标及招商引资等任务,分解到窝点企业,细化到节点时限,清单管理、挂图服务。一季度,固定生产投资、工业产值、社消零、税收、规上服务业分别增长2060.4%、14.23%、114.8%、77%、27.6%。二是坚持入库导向,狠抓联赛技改、新源锌钢、周沙公路土方回填等项目,确保年度完成实物工作量12亿元以上。三是坚持进规导向,紧盯雄俊再生、忠诚塑料等8个2000万元以上增长点,积极培育博铭风管等“小进规”、玲拓商贸等“新进限”,力争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家以上。
以项目驱动为主引擎,加力提升发展速度。一是招大引强。围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谋、招、推、进”全链条发力,赴江苏、安徽招商引资5批次,力争推动15个项目落地。二是培优壮强。重点推进华润电力、百富再生等扩规裂变,着力盘活安逸医疗、华辉科技等闲置厂房。积极做好循环经济设备更新、富硒大豆种业提升、低空经济配套设施等债券项目申报。三是选优配强。选优配强6名年轻干部到工业专班,邀请发改、经信等部门专业人员授课,全过程培训赋能,提升抓闭环的“颗粒度”。
以高新园区为主阵地,聚力提升发展后劲。抓好潭垸、杂坝等11个村房屋拆迁,加快物流产业园等7个项目2000亩土地征收,服务保障好高新区幸福渠路等8条拟开工道路及绿化工程建设,重点做好318国道改扩建、沪渝高速“4改8”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征地保障。
以“三家建设”为主攻点,大力提升发展质效。紧盯违规吃喝、乡村振兴资金等问题,严党风、转作风、正家风。聚焦铁路、高速、国道沿线,久久为功整治镇域环境。试点开展理发、洗澡、洗衣、堂食、帮代办“养老五件套”,目前四合村、百万花海已投用,辐射周边8个村的老年群众。围绕“果蔬小镇”定位,发展四合村绿鑫示范园、马滩村蜜桃园、葛家湾村葡萄园等一批“万元增收”项目,让人人有事做、户户能增收、家家都幸福。(整理 记者 鹿丹丹)
奋勇争先 跳起摘桃 勇当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西流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威
西流河镇将紧扣市委“聚力建支点、奋进两千亿、勇当排头兵”的总目标,聚焦“1351”实施路径,以“六个千方百计”为引领,锚定“总量100亿、增量30亿”的年度攻坚目标,对位找方向、对标抓落实,今年奋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3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增长43%;税收2亿元,增长2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全力打造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聚势蓄力壮底盘。树牢“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理念,坚持“谋、招、推、进”全链条发力。强化招引质效。围绕重点产业开展链式招商,确保全年招引项目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加速产能跃升。实施“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加力推动仙粼、中誉、仙肽等项目尽快投产,鼎龙、帕卡濑精、展鹏等项目满产达效,新蓝天、金伟等项目技改扩规,推进风帆海普、嘉韵、松石等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新培育“四上企业”11家,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1家。提升服务效能,以满分服务提升营商“软实力”,促进项目加快建设、企业高效运转。
凝势赋能强产业。注“芯”能。聚焦黄鳝种苗人工繁育“卡脖子”难题,全力服务湖北黄鳝产业集团、鳝行天下、赵河基地、问婷水产等市场主体,力争全年繁育优质种苗超过1亿尾,存活率达70%以上。强园区。围绕“产兴园区美”发展目标,高标准通过合规化园区认定复核;依托仙材链、科技供应链等平台,推动新蓝天、鼎龙等企业上下游链式发展,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供应链;实施园区形象品质提升工程。兴文旅。全速兴建稻荷鳝园,与中垦锦绣华农携手打造1000亩水稻制种基地,规划建设集湿地公园、莲藕种植、民宿餐饮、水稻制种、研学展示等5大功能板块于一体的荷鳝小镇;启动胡家台战斗遗址、之龙故里提档焕新工程,通过景观提升、交通优化和产业联动,将沔东湿地公园、稻荷鳝园、胡家台战斗遗址、之龙故里、农圣半日闲农庄等景观节点串珠连线,打造沔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探索“以产兴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之路。
强势推进惠民生。做好筑基增福祉、固本保平安、砺能促善治三篇文章,不断补齐民生设施短板,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致力锻造响当当、硬邦邦、嗷嗷叫、头拱地的干部队伍,以“绣花功”织就“水清路畅、村美民富”的民生图景,更好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整理 记者 陈国力)
深耕特色产业 打造蛋业小镇 激活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沙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石涛
沙湖镇坚持以服务支点建设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稳增长、防风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较上年分别增长20%、50%、50%、10%,全面激活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力项目招引攻坚,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引擎。构建立体招商矩阵,通过平台招商拓空间,发挥毗邻武汉车谷的区位优势,吸引更多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与现有的天运、娄澄等企业抱团发展;深化“腾笼换鸟”行动,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以商招商挖潜力,建立覆盖全镇“五有”人士的动态台账,吸引其关联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来沙湖考察,推动与本地资源深度嫁接。链式招商强集群,聚焦天运、娄澄、仙福、楚丰等龙头企业实施“链式招商”,吸引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落户;以长江经济带水利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蓄滞洪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招引更多主体打造新的集镇商业繁荣集聚区。
深耕蛋鱼特色产业,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围绕“生态小镇、蛋业小镇”发展定位,做精蛋品产业全链条,加快湖北爱思乡蛋业笼养40万只蛋鸭项目建设进度,以沙湖蛋业协会为核心纽带整合零散生产主体,积极谋划集蛋品生产、精深加工、市场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擦亮沙湖盐蛋老字号品牌。打响水产经济特色牌,依托全镇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支持黄鳝、刁子鱼、鳜鱼、黄颡鱼等名优特水产扩大养殖面积至1万亩,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订单模式,力争风干鱼项目、刁子鱼加工项目尽快落户。激活农旅融合新业态,整合沙湖本土红色文化、非遗文化、自然风景等多种资源,在沙湖泵站至大垸子水利风景区沿线,引导发展民宿业,打造农水旅融合的“沙湖沔阳州”特色景观旅游带。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十个一”为抓手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全方位真正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实现“撤桶并点”改革镇区全覆盖,完成户厕建改200户以上,发展庭院经济1500户。深挖本地优秀家风故事、传统美德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家风教育长廊”“廉政文化广场”等宣教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以案说廉”专题学习,推动清正家风向优良作风转化。加快建设幸福家业,力争今年再新增8000亩流转土地,招引5家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加工、无公害蔬菜种植配送、名特优水产养殖加工,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确保所有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整理 记者 胡圣)
攀高比强 建功支点 争当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
杨林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雄
杨林尾镇把一切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稳字当头、向难求成,力争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增长30%;完成税收4200万元以上,奋力打造“果蔬小镇”,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
坚定不移强招商、争项目。一是“准”字为要抓招商。坚持大员上阵、全员招商,聚焦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推动林洋风电、华盟冷链物流、博盛油脂、乐鸿防护等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15个。二是“快”字为先推项目。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加强调度,全力推进建云构建、诚果防护等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支持绿蔬、大立容器、鱼农水产等骨干企业技改扩规,力争2025年产值净增8000万元以上。三是“实”字为本优服务。常态开展“企企走到”,“一对一”精准服务,重点跟踪19家增长点企业和培育进规入限企业,专班服务贯穿用地需求、项目建设、生产经营、要素保障等各方面、全过程。
坚定不移扬优势、增胜势。一是聚力建设农业龙头。全力支持湖北绿蔬做大做强,整村再流转土地5000亩,力争种植规模达1万亩,加快建成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坚持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推进年产5000吨泡菜加工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至少带动周边500户农户每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二是加速推进特色培育。建设3万亩优质稻、2万亩绿色蔬菜、2万亩莲藕、5000亩果甘种植基地和2万亩网箱养鳝与“稻虾鳝”、1万亩甲鱼养殖基地,形成“一区一品、多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持续加大黄蜀葵种植面积,力争带动200余农户每年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坚定不移树正气、惠民生。一是探索实施“三重计划”。以“户户走到”为载体,探索实施“力量重聚”“亲情重拾”“阵地重塑”计划,带动支部强起来、党员干起来、群众跟上来。二是全力推动“三家建设”。持续打造“清洁家园”,积极营造“清正家风”,让每家每户都有“幸福家业”。三是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全力弘扬杨林尾开拓进取的水利精神、敢于斗争的防洪精神、不怕牺牲的抗疫精神,深入开展“四强”党支部建设,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整理 记者 李兵)
编辑:张 岂
责编:胡平安
审核:肖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