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侠克)茶叶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饮茶也是日常生活中补充水分、替代含糖饮料的良好选择。近期,“喝茶能减肥、抗癌、降低痴呆风险”等说法引发公众热议,在5月21日国际茶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来揭开茶叶“功效神话”的面纱。
在福建,武夷山茶农对茶青进行日光萎凋。新华社发(邱汝泉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葛智文介绍,茶叶中含有咖啡因、L-茶氨酸、茶多酚等多种成分。不过,这些成分在茶叶中的含量会因茶叶品种、生长环境、采摘季节、加工工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茶多酚为例,在同一产地的情况下,由于发酵程度的差异,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通常比红茶更高。
葛智文说,从科学证据来看,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部分研究显示咖啡因有助于提高代谢、改善运动表现,而L-茶氨酸对神经功能保护和认知功能改善可能存在一定帮助。基于这些特性,在部分研究中,茶叶展现出了对体重控制、抗肿瘤、改善认知等方面的益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这些研究结论直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葛智文表示,因为这些研究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不具可行性。所以,公众在面对茶叶健康效应的研究结论时,需保持理性,应选择可靠的信息来源,警惕缺乏科学依据的商业广告。
专家提示,当前部分茶叶的广告存在不合理或夸大宣传的色彩,如声称茶叶能“直接治愈”疾病、“保证有特定效果”等绝对化的话术,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学会辨别,避免被误导。比如,目前市面上常见各种减肥茶、减脂茶,若某款产品宣称效果“奇佳”,消费者就需要特别警惕其是否有过度宣传或误导嫌疑,甚至是否有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情况。
图为福建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茶艺与茶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学习茶艺。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单纯依赖喝茶,不改善饮食、不规律运动,是无法实现减肥减脂目标的。”葛智文说,想要实现减肥、预防疾病等目标,应构建综合、多维度的健康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同时坚持均衡饮食结构、保持健康卫生生活习惯、积极社交并定期体检。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饮茶时,过烫的茶水可能增加食道癌风险,应避免饮用;胃肠道功能弱的人,空腹饮茶或喝浓茶可能刺激胃黏膜;对咖啡因敏感人群,可能出现头痛、失眠、心律失常等问题。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需限制咖啡因摄入;正在服用药物的人群,茶叶成分可能影响药效,喝茶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要避免喝浓茶或过量饮茶,特别是下午之后,对咖啡因敏感者应避免大量饮用浓茶,以免影响睡眠。”葛智文说,每个人对不同茶叶的耐受度和感受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它们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才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来源:新华社)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