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千年难事”不再难——巴东土店子村84座坟墓迁入村级公墓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要闻

2022-12-27 17:55 来源: 恩施发布
【字体:

  -点击 蓝字 ↑【恩施发布】 关注我-

  移走旧习 易来新风

  巴东土店子村殡葬治理渐入人心

  “11月2日,核心区最后一座坟墓拆除,迁入公墓。”12月16日,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老村支书张永堂,在路边采下一束野花,从村级公墓中间石梯拾级而上,放到曾祖、祖父和父亲新迁坟墓前的拜台上……

  至此,土店子村四组核心区84座坟墓全部迁入村级公墓。

  从散布在村口、广场边、游步道沿线的坟墓集中迁入阶梯排列、翠柏环绕的花园式公墓,经历了传统观念、土家习俗和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冲撞、相融。

  1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

  ——变与不变,传统殡葬有了时代新定义

  如今的土店子村处处是景

  土店子村名字带“土”:村里处处土瓦房、土泥巴路,村民在土里刨食。6年前的扶贫春风“刮”走了土气,作为巴东县城“后花园”的土店子村,新增了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省级样板村”等新潮符号。

  2020年,巴东山行自然教育营挂牌土店子村,和城区幼儿园共建、开设田园课程,让城里娃在古朴、原始村庄中捕捉成长快乐。

  小朋友到村里徒步、游玩都很开心,但随处可见的坟墓容易让他们有心理阴影。

  ——城区某幼儿园园长

  近年来,土店子村民宿、农家乐扎堆兴起,游客惊叹土景土味的同时,感叹坟墓煞了风景。2021年,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咸丰县彭家沟村、宣恩县黄坪村考察学习,考察团诧异于“视线范围没有一座坟墓”,被超前的殡葬规划布局深深触动。

  将四组核心区坟墓搬迁,拆除大碑大墓,还乡村清新面孔!

  2022年4月,酝酿近两年的殡葬改革开始。启动会上宣读坟墓搬迁方案时,52户群众认为这颠覆了“穷不改门、富不迁坟”的传统,也打破了“逝有所安”的习俗。 “

  老辈子葬在这里30余年了,是先有坟墓,然后才有彩虹步道,不搬迁也说得通。 ”

  年过七旬的村民谭庆家父亲的坟墓距房屋仅2米,且紧邻彩虹步道。

  土店子村一直流行着“人墓共居”土家丧葬习俗,长辈墓地选址在屋旁空地或屋后山上,有着“逝者守家,后人光耀”之说。

  同时,基于“墓地拆迁不具有独立性,没有法律法规专门规定”的国情,坟墓拆迁讲究自愿、配合原则,且土店子村坟墓拆迁不是大型项目建设占地征迁,而是出于乡村振兴统一规划的需要,补偿标准低。

  脑袋中的根深蒂固动摇不了,钱袋里的补偿我们也满足不了,那就只能和群众算好感情账、经济账、生态账、示范账‘四本账’,让群众思想通变工作通。

  村支书张文灿说,一头是传统文化习俗的捆绑,一头是坟墓搬迁的非经济交易,土店子村殡葬改革前有思想阻力、后无支持动力,可谓“两头难”。

  村里有了柏油路,还建起了民宿一条街、彩色环村游步道、多功能体育场,乡下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路边坟包减下去,带动百姓钱包鼓起来,旅游饭越吃越有味。

  以前一个坟墓占地20平方米,现在公墓单碑仅5平方米,节约了土地、腾出了空间。

  院坝会、坨坨会收场,一本本账算清,群众对现代生态文明的轮廓日渐清晰。

  2

  土家习俗和时代潮流的平衡

  ——存与不存,公墓选址群众定、大家建

  激发自治活力 诠释文明乡风

  如何搬迁?群众说了算。

  打开核心区坟墓存量库:分散坟墓84座、活人墓9座,分布在村口、主题广场四周、游步道沿线等可视范围,与乡村振兴新图景格格不入。

  1

  信陵镇和土店子村干部群众集体议出了《土店子村美丽乡村项目核心区坟墓搬迁暨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2

  制订搬迁路线图:豪华墓、大碑大墓必须拆除,不允许再新增。

  3

  对于有墓碑的坟墓可整体迁入公墓,土坟在公墓采取卧碑形式,也可就地去掉坟头、栽树绿化。

  乡亲们对迁坟动土都很慎重,对新墓址格外看重。

  张永堂在公墓选址花了不少心思,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选址,最终选定一座小山包,离核心区2公里,符合村级长远规划。

  历时两个月,由13名村民出工出力,一个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村级公墓建成。群众选址群众建,坟墓搬迁中群众也是主角。土店子村指导成立坟墓搬迁施工队,优先三代以上无墓碑祖坟搬迁,由施工队实施搬迁,对于血缘关系三代以内的坟墓可由施工队或墓主亲属代表搬迁,对搬迁主体可自由选择,搬迁奖补归搬迁主体。

  墓碑保持原样迁入,墓地比先前更好,对得起长辈!

  参与公墓选址、建设的村民汪行伦看着曾祖、爷爷、奶奶的坟墓迁入公墓,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要给逝者足够的尊重,这才是爱老孝老的延续。在坟墓搬迁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准拿手机拍照,不准机械开挖,全程由人力完成。

  张永堂说。

  从墓穴尺寸、拜台宽度再到公墓绿化树选择,我们向上在县级殡葬改革方案里找依据,向下与群众一起商、共同议,最终确定每个墓穴占地5平方米、墓间距0.6米、拜台宽0.8米,让群众当规划设计师,在尊重传统和迎合时代潮流中,求得两全其美。

  镇党委书记万运泰说。

  3

  厚葬到厚养孝道的观念迭代

  ——舍与不舍,绿色殡葬成为文明乡风新时尚

  保护生态、美化乡村、共同缔造

  我是党员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

  前段时间,张永堂一直背负思想、精神、心理“三个包袱”:5月19日,他第一个将三位前辈坟墓迁入公墓,家族的兄弟姐妹不理解,说他是“典型的不孝儿孙、抢风头的出头鸟”。

  在“墓越大、碑越高,代表越有孝道”的传统观念下,前有“能改则改、应迁必迁、应拆必拆”的硬杠杠,后有“保护生态、美化乡村、共同缔造”的要求,土店子村以三代以上无墓碑祖坟的首批搬迁为切入口,打响规模搬迁强势头阵。

  第一个举手表态

  党员谭军常年在广州跑货物物流,老家年年换新样,感觉日子特有奔头、盼头,他在坟墓搬迁院坝会上第一个举手表态: 将老辈子3座坟墓迁入公墓!

  很快,5名党员代表组成搬迁第一方阵。

  趁父母有生之年,让他们吃好、玩好,比离世后‘住’进豪华墓要好!

  村民汪大军主动拆除了价值8万元的墓碑。

  从立墓碑的传统丧葬到绿色主打的生态殡葬,变的是思想,不变的是对逝者的尊重和敬仰。

  张福先妻子的坟墓距彩虹步道30米,坟头早已削成平地,栽上了桂花树和花草,绿色植被取代了荒芜的坟包。

  我已将‘三个包袱’抛之脑后!

  看到如今的土店子公墓,上边为原貌搬迁的墓碑,下边均为卧碑,中间有梯道,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张永堂有感而发。

  如今的土店子村

  在“舍与不舍”中探寻移风易俗路径,组建村文明信用社、小小评议队,选树“巧妇能手”“最美儿媳”“土店劳模”等,让榜样力量引领文明乡风。

  短评

  移风易俗让文明蔚然成风

  28天时间,拆除84座坟墓并迁入村级公墓,鄂西深山的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交出了一张满意的殡葬改革成绩单。

  在土店子村,土家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自古以来,村民习惯将前辈坟墓建在房屋周边,且用修墓立碑来诠释、体现孝道。

  近些年,摘掉“穷帽”的土店子村,日渐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明星村”,核心区散布在村入口、主干道和景点附近的坟墓,干扰了游客的乡村游视线,拖住了乡村建设的脚步。

  搬迁核心区坟墓,修建村级公墓,土店子村在探索中前进。

  一边是“先修坟、后建房”“宁拆十座庙、不迁一座坟”传统思想,一边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补偿标准不一”的现实情况,迁坟谈何容易?

  冲破传统殡葬旧俗的思想捆绑,释放迁坟非经济交易的内生动力,土店子村将群众作为公墓选址、建设和坟墓搬迁的主体,迁坟全流程中决策迎合民声、规划集聚民智、建设体现民力。针对不同年代的坟墓,探索差异化搬迁模式,既不丢掉农村老传统,又让文明生态殡葬有落脚,在群众共识共建中寻求支持迁坟最大公约数。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相比散布坟墓,村级公墓占地面积成倍减少,扭转了“田头屋后坟重重”的乱象,也结束了“逝者与活人争地”的局面,为乡村振兴让出一条坦途。

  “千年难事”不再难,土店子村的殡葬改革的生动实践证明:让群众当主角,在旧习俗和新风尚碰撞中迎合群众需求、激发群众力量,移风易俗让文明蔚然成风。

  全媒体记者:付瑞勇

  编 辑|陈 航 审核|毛国寅 签发|邹洪涛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