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民警扮骗子“抽样检测”,结果没有一人上当

新闻中心 > 首页社会

2021-10-21 19:3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你好,我是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处的民警,我姓黄,刚刚我们接到了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一条核查信息……”
  10月20日下午,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大一新生张美琪接到了一通“警方”来电,称自己的银行卡涉嫌洗钱犯罪,如果不及时配合处理将被列为网逃。


  藏龙岛派出所教导员邱波(左一)正在拨打“诈骗电话”。通讯员 徐飞 摄


  测试后民警回访参加测试的学生。通讯员徐飞 摄
  这通看似冒充公检法的电信网络诈骗来电,其实是由江夏区公安分局藏龙岛派出所教导员邱波拨打的。
  不法分子为了获取不义之财,冒充成公职人员的诈骗手法屡见不鲜。民警为何要费尽心机冒充骗子?
  原来,为了筑牢该校新生们的防诈骗意识,从今年开学起,江夏区公安分局藏龙岛派出所和学校一起量身打造了一套“以诈反诈”测试方案,以冒充公检法诈骗为剧本,在每个班“抽样检测”。
  “喂,老师,我刚才接到诈骗电话了……”挂断电话后,张美琪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辅导员。
  “这是我们在对你进行反诈测试,恭喜你通过了!”
  骗子竟然知道我的所有信息
  20日下午,民警邱波、李振庆,老师郝传策、梁旭还有8名学生干部准备就绪,一场专业的电诈模拟测试拉开序幕。
  邱波拨通的第一个电话是电商专业新生向荣浩,当“骗子”表明身份后,便开始和向同学核对身份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向同学表示无误后,“骗子”称其账户异常,需要配合调查,向同学便挂断了电话。
  “骗子”还不死心,用彩信给向同学发送了“协查通知书”。过了一会儿收到一条短信回复,“我是李荣浩,有事找我的经纪人吧!”看到向同学应对“骗子”的风趣回复,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民警和辅导员来到向同学所在的班级,一起复盘下午的测试经历。向同学说,当看到“协查文书”时,心里确实咯噔一下,暗忖:难道真的犯事了吗?但在一番思索后确定是骗子所为。
  “我的个人信息你们是怎么掌握的?”向同学向民警提出疑问。
  民警介绍,这正是冒充类诈骗的迷惑之处,骗子一开始就用精准掌握的信息,突破受骗者的心理防线,快速获取信任,并愿意按照骗子的指示操作。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注册、快递外卖、证件转借等行为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给骗子可乘之机。
  实景化全流程反诈工作室
  为了做好这项测试,警方和高校费了不少心思,从8月底就开始谋划。“我们的理念就是尽量做到真实,让学生有沉浸感。”为此,邱波多次与学校商量,最终提议在学校打造一间实景化的测试场景,为了配合“冒充公检法”这一诈骗手法,学校专门制作了一面“高仿”的公安机关背景墙,增加了骗局的迷惑性。
  梁旭是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的辅导员,她组建了一个高校反诈工作室,为了实现全流程的测试,前期她带领学生进行了剧本创作、话术分析、个人信息筛选、物料制作等工作。
  “我们会根据被测试学生的反应,现场生成一份针对他的‘协查通知书’,这也更贴近目前专业骗子的诈骗手法。”梁旭介绍道。
  据了解,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梁旭反诈工作室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成立策划、业务、资源、技术、宣传、财务六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具体的职责和要求,创新多种防诈测试方案,让学生们的反诈意识入脑入心。
  开学以来他们没有一人上当
  “他们从高中进入大学,面对的环境一下子变得更复杂了,也需要老师们更多的关注。”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学生工作部郝传策老师对新生防骗非常上心。他介绍,今年开学以来,通过民警宣讲、主题班会、以诈反诈等防诈工作的深入开展,全校新生还没有一人上当受骗。
  据了解,开学以来他们已经对400名新生进行了此类测试,经统计,这些新生中未接电话者占12%,拒绝接陌生电话者占21%,接通以后被识破挂断电话者占54%,全程听完未挂断未加qq者占9%,添加qq者占4%,无一人配合进行视频笔录。
  “我们每次做完阶段性测试后,还会对测试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可以了解在测试的哪个阶段是重点风险,同时也可以发现容易上当的同学,及时预警日常关注。”梁旭说。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给新生一些身临其境的反诈经验,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了真诈骗,大家会激发自己的防诈抗体。”邱波说。通讯员徐飞 李鹏程 长江日报记者戴旻阳
  【编辑 刘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