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不! 民警牵“牛鼻子”巧解牛归属
“民警同志,你们可得帮帮我啊!我家那头一岁半的水牛,一个星期前不见了,今天我发现它竟然被邻居李老汉关在自家牛圈里,他还不肯归还!”。3月20日,长江新区六指街金咀村,发生了一场“争牛大战”。村民赵老汉一脸焦急地走进了长江新区公安分局六指街派出所,向民警求助。
见他很着急,六指派出所民警刘保仓和邹善东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驱车前往现场。到了李老汉家,他们果然在牛圈里看到了那头争议的小牛。李老汉见到民警也是一脸无奈和委屈:“民警同志,你们可得为我做主啊!这头牛明明是我家的,几个月前它丢了,我还报过警呢!前几天我在田埂上发现它,一看就是我家的那头牛,我就牵回来了。”
赵老汉一听这话,立刻火冒三丈:“你胡说!这头牛明明是我家的,我都找了六天了!你怎么能说是你家的呢?”双方争执不下,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提出要公安机关通过DNA鉴定来确定牛的归属。
刘保仓和邹善东一看这双方“顶牛”架势,决定先将双方分开,单独询问。刘保仓先问赵老汉:“赵大爷,您说说这头牛有啥特征?您平时是怎么饲养它的?”赵老汉想了想,说:“这头牛啊,毛色乌黑发亮,特别健壮。我平时早上就把它放养在野外,晚上再牵回来。它特别听话,一叫就回来了”。
在询问的过程中,民警得知两家的牛的品种、年龄都是一样,平时也都是早上将牛放养在野外,晚上将牛牵回牛圈,唯一有一点区别是赵老汉在放牛时,牛鼻子一直没有牵绳子;而李老汉家的牛走失时,牛鼻子有牵过牛绳。
原来牛的鼻子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相对身体其他部位更为敏感和柔软。牛鼻子系上绳子后,人们通过牵拉绳子,牛能明显感觉到鼻子处的刺激和疼痛,从而更容易根据人的引导和控制来行动,时间一长,牛的鼻子里也会留下伤口或者老茧。
于是民警找来村里有名“牛倌”周老汉,让他来检查这头牛鼻子,如果这头牛的鼻子里有老伤口长了老茧,就说明这头牛的鼻子被绳子牵过,那牛就应该是李老汉的;如果这头牛鼻子里没有老茧和伤口,或者伤口很新,那这头牛就应该是赵老汉的。
通过“牛倌”周老汉反复对牛鼻子的检查和抚摸,断定这头牛鼻子内没有伤口和老茧,应该是赵老汉家的牛,李老汉终于被事实说服。
在民警的见证下,李老汉同意将牛归还给赵老汉。
“这不仅仅是一头牛的归属问题,更是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刘保仓说,“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在处理完这起争牛事件后,民警又向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告诉他们遇到纠纷要用法律解决争端,避免矛盾升级。
(通讯员潘鹤天)
【编辑:李沅昊】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