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王静博:追溯楚文化的创新基因

长江时评 > 求知

2024-09-23 10:2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王静博

  随着武王墩一号墓的发掘,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为复杂的大型楚国王级墓葬惊艳亮相,楚文化再一次引发海内外关注。

  楚国八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楚文化随着国土疆域的变动,最终呈现出“融合与创新”的特征。早期的楚国处于中原文化的边缘地带,身为华夏后裔,长期居住于江汉一带,被视作蛮夷,所以才开始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之路,经过长期艰辛地开拓,直至战国中期楚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成为雄踞南方、占领半壁河山的泱泱大国。所以在文化立场上,楚人能够正视自身所处的边缘性,一方面能自觉学习周代的礼乐文化,另一方面又桀骜地坚持着自己的文化立场。这种冲破旧制,不循旧礼的精神成为楚文化的不屈底色,也绵延渗透在楚国往后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郢都陷落屈原自沉汨罗以身殉国的悲壮;考烈王、春申君合纵伐秦无功而返的不甘;一代代楚人反抗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不肯过江的“西楚霸王”项羽……楚人的性格特征鲜明而令世人嘱目。

  楚人不断开拓疆土,在东进北上的过程中与吴、越等国相互交流、博弈,呈现出多元融合又别创一格的文化特征,对中华文明的统一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战国时期,楚国疆域辽阔,故分三楚,东楚的黄金货币爰金是目前发现我国先秦时期最早的黄金货币。楚惠王曾对张仪炫耀说:“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丰富的黄金资源优势,使楚国有着充足的黄金储备,并作为高额辅助货币促进着商业的繁荣。除楚金币外,还有鄂君启金节,是战国中期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的免税通行证。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关税凭证,也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水上免税证件,作为楚国的封君,鄂君启组织了庞大的水陆商队,在楚境内以及邻国长途贩运商品,这生动展现了楚国商业文化的繁荣以及水路交通的发达。这不仅培养了楚人开放包容的商业精神,交易中形成的讲求信誉、诚信为本的道德观念在后来的商业活动中一直被传承和弘扬下来,成为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人最为成功的文化特色,莫过于吸收了越人和华夏的青铜冶铸技术而独创的高超技艺,既体现出楚国强盛后的气象又展现出楚人的大胆创新。早在1933年,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铸客铜鼎就以其体量巨大被毛主席称赞为“可煮一头牛”。近期武王墩大墓出土的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刷新了楚大鼎的体量和数值。除了独特庞大的形制,楚国的青铜器上精美的纹饰更是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风格特征。楚国青铜器的纹饰多样,部分器物的线条更加流畅、灵动,形态更加优美,展现出与中原青铜器不同的艺术风格。青铜器以蟠螭纹、凤鸟纹、云气纹为主,这些纹样精美流畅,尤其是流行后世的云气纹,已然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这与吸收了道家老子、庄子顺应自然、自由无拘的文化主张不无关系。楚国的青铜文化兼之华夏和越人的铸造工艺,又按照楚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出独特的风格气派,故而高度发达又自成一家。

  楚国绵延八百年,这在强邻四逼、列侯纷争的时代里是一大奇迹,这肇因于楚人在历史转折关头所迸发的进取、独创和包容精神,也是楚文化茁长和发达的基因。楚国疆域广阔,涵盖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部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楚人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境内各民族进行交流、融合,对不同的文化习俗不抱偏见,保持着自身独立审美的同时,不断吸收且为我所用。楚文化不仅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更成为后世文化发展的起源性因素,自汉朝建立起,文化上“汉承楚制”,楚文化自此成为“大一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己又别开生面,在融合中创新,这是楚文化的核心特征,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