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昨晚收官 《三餐》 又跑题了
(长江日报 记者耿愿)昨晚《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最后一集,和其他湖北美食一样,让武汉吃货期待已久的“过早”在《三餐》中仍是蜻蜓点水,不过数秒。而收官之作的跑题和散乱,依然没能为槽点满满的《舌尖2》扳回一局,而“心源”、“相逢”此类说辞也再度出现,让人觉得少了些新意。
“一个城市的苏醒,自早餐开始”,快节奏的汉式过早,在《三餐》开篇出现,让本地人念念不忘的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等名小吃匆匆闪过,实在有负武汉吃货们的两个月来的等待。有网友总结,7集下来上镜10次的浙江美食是绝对冠军,亚军是四川,出现了9种美食,季军广州和新疆分别有7种美食出镜。
“早餐”之后,《三餐》也进入到“跑题”时间。咸鸭蛋、月饼的莫名出现,也被网友指“这算哪门子的三餐”,“所谓‘三餐’,就是把拍剩下的无法归类的剪到一集吧”。同样聚焦寻常百姓,这一次的《三餐》和第四集《家常》,多少有些雷同,有网友认为,“三餐和家常都是好题目,因为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但越是简单的题目越不容易出彩,很容易就像《三餐》这样陷入零碎,或者像《家常》过分煽情,很考验导演的功夫。但显然导演没有拍出其应有的味道。”
陈晓卿曾评价《三餐》的风格像《新闻调查》,因为涉及了最多的社会话题,比如流水线上的富士康工厂,军事化管理学校的高考学子,以及忙得三餐无序的大都市人,和悠哉烹制一日三餐的小镇居民。也许生活方式对三餐的影响,以及三餐的不同对幸福感的决定作用,才是这一集的落脚点。担心指向性太强,该集导演丁正还特意删去了“北上广”人民吸雾霾、挤地铁、三餐无序的生活,但片中非刻意的对比,还是被大城市的观众看得苦闷,“这是让人看完就想要卷铺盖走人的节奏么?”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