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17支医疗队一天内来一天内走,这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最后的撤离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3-31 22:11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3月31日讯(记者田巧萍 王恺凝) 3月31日早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刘继红院长5点20分起床,赶往智选假日酒店。6时15分,他要在这里将宁波援鄂国家医疗队一队送上归程。

  一封感谢信,一份小小的礼物,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句真诚的感谢——薄薄的口罩,令他们还是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脸,但依依惜别的情绪感染了每一个人。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共有17支国家医疗队。2月9日凌晨4时,第一支医疗队来院报到,最后一支医疗队当天夜间11时左右到达。

  医护人员正在清理空置病房里的医疗器械和生活垃圾,并进行消毒工作 记者苗剑 摄

  17支医疗队在一天内齐刷刷地到来,3月31日这一天,17支队伍又要集中离开。宁波队是这天第一支离开的队伍。

  在撤离前,他们在曾经战斗了51天的病房拍照,他们与并肩战斗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医护人员告别……

  撤离,讲不出再见

  同济光谷医院的撤离准备是从3月25日开始的,这一天,拥有1000多张病床的医院,住院的新冠肺炎病人只有400个了。这一天,医院战时临床医务处要求各医疗队将在院病人都评估排查一遍,将在一周内可以出院的病人和仍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分类统计。

  “当时预估有150人需要转院进一步治疗,其余病人在一周内可以出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战时医务处主任祝伟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

  3月26日,对于仍需住院治疗病人的转运工作全面开始,此前,每天都有病人出院。这天ICU里还有9位病人,全部进行了气管插管。插管小分队里唯一的麻醉护士、华山医疗队队员洪姝进到病房,像往常一样为他们吸痰,给呼吸机更换细菌过滤器。为病人做完护理后,她又与医生一起清点来武汉时携带的仪器。

  “真的要撤离了,很舍不得,讲不出再见。”洪姝告诉记者,舍不得同济同行,舍不得病人。“这是我们拿命拼了近两个月的战场,此生为傲。”

  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上签下姓名 记者田巧萍 王恺凝 摄

  “讲不出再见”的还有95后护士崇家懿。3月26日,撤离倒计时,她看着即将清空的病房感慨万千,“特殊时期产生的特殊医患情,此生难遇。”

  有一次,她给一位80岁的奶奶送饭,15分钟后她发现奶奶并没吃,崇家懿意识到可能是因为咀嚼困难所致,便跟医生申请换成了白米粥。不一会儿,奶奶就吃完了整碗粥。

  崇家懿喜欢在防护服上写昵称“虫虫”。第二天,奶奶看到这个名字,拉住崇家懿,跟她说“你可能跟我孙女差不多大”。

  宁波一队的朱鹤霏从不说近两个月来的自己的辛苦,她牢记着武汉病人的感激:“医生进舱查房,他们说的第一句话,永远是你们那么远来给我们治病,给你们添麻烦了。护士进舱治疗护理,他们不说自己不舒服,而是先说谢谢你们。”

  转运,提前一天完成

  《光谷院区批量新冠肺炎患者转运方案》在3月25日完成。确认的需要转运的134个病人按轻、中、重和核酸阴性、核酸阳性两个维度进行了分类列表,每一个病人的情况均传给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以方便他们提前安排好对应的病区。刘继红说,确保病人安全是第一位的。

  27日,计划转25个能坐轮椅或能自己行走的。结果顺利转了28个病人。第二天,2个插管病人转走。第三天,插管病人转了6个,第四天,转了6个。共15个气管插管病人,就这样安全转走。

  每一个病人的转运,同济中法新城院区都会有人来接,同济光谷院区的管床医生会带上出院小结,穿上防护服全程护送,到那边的病房交接好。

  3月30日早晨,偌大的同济光谷院区还剩一个等待转运的气管插管和上着ECMO的病人和6个待出院的病人了。

  医护人员合影 记者田巧萍 王恺凝 摄

  “转运下坡时,头在后,脚在前,保证病人安全。”为了这个气管插管和上着ECMO的病人安全转运,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务部门,召开了2次讨论会,商讨了每一个细节,确定了病房、救护车上、转运途中每一个部位的负责人,并形成文字,提前发给每一个参加转运的医疗队员。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预案。29日,祝伟还带人走了一遍这个病人转运要经过的地方。

  10时20分,由3辆负压救护车组织的转运车队载着这个病人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驶出,第一辆车上是病人和护送的6名医护人员。第二辆车是相关设备,第三辆车是应急保障人员。

  一路畅通。11时40分,病人被安全顺利送达同济医院中法院区,这个最艰难的转运宣告成功。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新冠肺炎病人随之清零,从2月9日开始收治病人到最后一个病人转走,51天,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共收治了1462名新冠肺炎病人。“我们原计划是6天内完成病人出院和转运的,结果提前了一天。”祝伟告诉记者,清零后的同济光谷院区,4月1日就开始大消杀,为分步收治非新冠肺炎病人做准备。

  查房,最后一次叮咛

  一位医护人员防护服背后的画 记者苗剑 摄

  3月30日,厦门二队接管的病区还有最后三名病人待出院。上午10点,护士长陈德梅最后一次进病房查房,病人已经收拾妥当,在病房踱着小步,迫不及待想出去看看久违的阳光。

  “来,让我看看你的眼睛好些没有?”53床病人李先生有麦粒肿,陈德梅仔细看了看,之后又再次教他点眼药水,叮嘱他出院后要记得按时点药。

  这天和陈德梅一起查房的还有另外8名医护。查房时,他们对三位病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祝贺你,可以回家了。”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的医生肖雄换防护服时感叹:“这是最轻松的一次查房。”

  2月10日,厦门援鄂医疗二队领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尹震宇带领138名医护接管同济光谷院区E3区9区的50张病床,50个病人中有3个危重症,47个重症。

  51天,这支医疗队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收治142名病人,康复出院128人,出入院人数为光谷院区的双第一,其余尚需治疗的病人均在31日前悉数转往定点医院。

  “终于可以回家了。”肖雄重复了两遍这句话。

  告别,病房里的歌声

  医护人员一起唱歌 记者田巧萍 王恺凝 摄

  3月30日早晨七点半,宁波一队的朱鹤霏在从酒店来医院的班车上,堵车了。看着堵着的车队,她止不住泪流满面。

  来武汉51天,每天从在酒店和医院之间来回,朱鹤霏看到的是按下了暂停键的武汉,街道上无人,道路上无车。“武汉人民为这次抗击疫情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和努力啊。”

  为了方便进舱出舱清洁消毒,剪下自己齐肩秀发时,朱鹤霏没有哭;生理期戴着厚厚的成人尿裤在隔离病房连续照顾病人6小时,她没有哭。第一次看到武汉堵车的街道,她哭了。“堵车了,说明武汉重启了,武汉人民会慢慢恢复正常的生活了。”

  朱鹤霏的同事、病区主任王志宇正带着护士和医生送病区的“关舱病人”、25岁的黄林(化名)出院。黄林送给他们一封写在软抄纸上的感谢信,他代表曾经在这个病区住过的87位病人与他们告别。黄林说:“疫情会散,但甬鄂人民的情谊不会散。到明年等我们完全好了,你们再来,我带你们游武汉!”

  病区里20多个病人,有的出院,有的转走,大家知道关舱的日子不远了,离别就在眼前。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病区护士长张子云和护士们商量好,一定要给这些逆行而来的医护人员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她组织病区16个护士商量,怎么送别他们?

  送走黄林,王志宇和他的队员从隔离病房出来,迎接他们的是病区里18个同济医护给他们精心准备的送别节目。

  “我说宁波姑娘 你的肩膀

  为人民把家扛 释放出无限力量

  宁波姑娘 你的光芒

  我把你放心房 希望你别受伤”

  一首由《桥边姑娘》改编而来的《宁波姑娘》在小型的欢送会上唱起,这是同济医院的护士为远道来武汉的宁波医护人员唱出的歌。

  宁波医疗队的姑娘们向同济的姑娘们发出热情的邀请:“6月15号我们的梅子熟了,你们一定要来!”“7月我们的桃子熟了,我们酿成酒,你们一定要来喝哟!”

  他们来时,东湖有落雪。他们走时,武大有樱花缤纷。病区的同济护士很想带他们去看看武汉最美的景,但是抗疫战斗正酣,他们不能去。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同济护士联系了武汉志愿者,用樱花的花瓣做成了书签,在这个小小的热烈的欢送会上送到宁波医疗一队队员的手上。

  51天的携手并肩,共同抗疫,让来自全国145家医院的17支医疗队与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融为一体。

  3月30日下午3时,撤离前的15小时,同济医院与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17支医疗队大部分都提出了与同济医院合作的意向。

  “以后我们会慢慢来落实。”刘继红院长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了。”

  【编辑:刘明 戴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