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青年有力,乡村可期|新派青年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6-15 07:06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文/王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党中央决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人选中最年轻的,是1989年出生、仅30岁就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黄文秀。

  回顾她的人生,这让《秀美人生》这部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影视作品更有现实意义。它曾在院线出现,我认为是一种不多见且可喜的现象。长期以来,都市代替乡村成为银幕电影的主角,农村题材电影市场风险大,大多只能选择央视电影频道作为播放平台,而《秀美人生》颠覆了此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乡村题材的电影,主角是青年,黄文秀的团队名就是“脱贫攻坚最强战队”,我认为,这其中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中国乡村的美好未来,系在了年轻人身上。

  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深入乡土村屯,带领村民集体脱贫。身为驻白坭村第一书记,她和村民打成一片,这正是扶贫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她亲近土地,请人用钻井机打井;她开车陪老爷爷和两个孩子以及后备厢的一群鸭子到远处;她不空谈,深入实地和基层,注意团结村民,依靠村民;她一家家走访,一户户调研,带着团队穿着红马甲,推介白坭村的红薯,用头脑让老百姓信服;她帮村民背一筐筐的橘子,在布柳河帮村民洗菜,在白坭村干得有声有色。亲民的工作作风,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贵精神的回归,意味着尊重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作风永不过时。只是不幸的是,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遭遇天灾山洪,因公殉职,从大学毕业的青春年华到殉职,短短30岁人生,令人扼腕痛惜。

  黄文秀是青春楷模,《秀美人生》也唱出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牺牲后,昔日好友壮族女孩韦晴晴用黄文秀的《驻村日记》谱写了一首感人的歌,导演苗月从中听出了诗意背后流淌出来的情感暖流,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春天里的夜,总是下着雨”,像极了文艺青年成长史。黄大贵找回桂芳和女儿,那些黄文秀帮忙村民的日常琐事,包括同村民的关系,跟土地基因的关系,展现了传统乡村的特质,极富视觉观赏性。看完电影后,我曾对观众们进行调查,他们普遍认为黄文秀和村民之间的关系十分可信。扮演者郎月婷和黄文秀年龄相仿,为了演好角色,她重走当年黄文秀的“青春之路”,挨家挨户探访贫困户;拍戏中也“轻伤不下火线”,在雨夜中泡水,演绎出真实可信的剧情。因为可信,所以动人。

  扶贫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改变人的工作。全国基层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影片不是英雄式的惊心动魄,却着力表现青年身上岁月流逝的模样,这是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片中诸多场景,如黄文秀陪着老人吃饭,都拍得极其唯美温馨,是难得的田园牧歌的胜景。黄文秀对于传统乡村有着深深的眷恋,阿布开着皮卡来到白坭村教村民预防果树病虫害,黄文秀戴着眼镜的微笑,和手心常握的花,这些诗意的画面,不仅体现在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上,还体现在对于温情脉脉的人伦情感上。脱贫,并不只是简单地解决村里人的经济问题,而是鼓励他们转变思想和作风,激起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找到脱贫之路。

  影片中有一个让我觉得特别动人的地方:驻村满一周年,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显示两万五千公里,黄文秀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青春、活力扑面而来。黄文秀的乡情、亲情、爱情,以及家国情怀的“秀美人生”,在白坭村开出了青春之花。在中国,有多少年轻人在最艰苦的地方度过自己的青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百年里,正是无数青年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了一曲曲时代赞歌。

  缺乏农村生活历练的广大青年,最需要了解真实的中国、真实的乡村。当代乡村风貌,乐业县百坭村是个典型代表:当地特产有砂糖橘、蜂蜜、粽子等,年长的观众能感受到久违的乡村气息,似乎能重温浓厚的怀旧色彩,但条件落后的乡村对于未来可期的青年来讲,意味着敬而远之。今天的青年们很多秉持着“人往高处走”的信念,要去大城市,要去赚高薪,把自己的高光时刻、自己的秀场放在光鲜和舒适的地方,这似乎是顺其自然、无可厚非的普遍选择,但黄文秀们的可贵之处,就是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秀场放到了毫不起眼的乡村,而乡村正是中国的根。

  【编辑:贺方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