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潜水队”——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掠影

“寻找心中的一抹绿”摄影大赛

从武汉出发,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各种“绿色”。

争创文明城市

今年是武汉市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武汉新闻(首页)

龙王庙遗址见证百年沧桑

发表时间:2008-09-01 07:38

来源:长江网  进入论坛
分享到: 6.02K

长江日报讯(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张灿) 居两江交汇处,今天的龙王庙已成为武汉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鲜为人知的是,此处还是一座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老码头,它见证了武汉码头由内河向大江延伸的历史。

  近日,江汉区龙王庙管理站站长闸东山先生向记者披露,站内现珍藏有一块石碑,上有“打扣巷码头”字样,为1922年扩建龙王庙码头时,复制的遗存于此地的一块古碑。过去,龙王庙附近确有一条“打扣巷”,为专门生产布扣手工作坊和商铺的聚集地。

  相关文献记载,龙王庙早在25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建为水码头,为当时著名的“汉口八码头”之一。

  龙王庙地段位于汉水的入江处,水流湍急,按常理不宜建码头,但由于当时汉口的商业经济发展较快,许多本不利于建码头的地方,商人们也强行修建。龙王庙的地理位置特殊,货物于此出入江河极为便利,遂成为商船争相停泊的水码头。

  清人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昔日龙王庙码头的景象:“江汉交应之处,陡岸飞流,不能停泊。有木簰长数丈,广半之,用大杙(小木桩)、大铁索系于江岸,外以泊船,内以长跳接岸,……水果行聚集于此,飞阁凌空,货物山积,燕巢幕上,居危苦安”。

  从记述中,可看出当时的龙王庙已成为一处运输水果货物的专业码头。有研究者认为,汉口的老码头在从汉水向长江拓延过程中,随着商业市场的专业化,一些码头逐步成为“专用码头”,如接架嘴(今集家嘴)码头成为薪炭市场码头,沈家庙和杨家河码头成为大米、杂粮和中药的专业码头等。

  1998年前,龙王庙还是一处仍在发挥运输功能的水运专业码头。“98抗洪”,因国家领导人的光临视察名闻天下。

长江网24小时报料电话:上午8点至下午6点请拨打027—66668888;
下午6点至上午8点请拨打027—85779997;手机:18702712366。;
本文被浏览

延伸阅读

合作网站
E览微博
论坛热帖
今日排行
热门图片
文化五城
长江宽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镜像网站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