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专家学者解码武汉新城高质量发展之路:城市向东突破构筑生产力高地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轮播图

2023-06-01 07:33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武汉新城,未来可期。5月31日,由新京报社和武汉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城市(武汉)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产学研各界人士齐聚论坛,深入挖掘武汉及光谷的科技创新底色及“专精特新”新动能,研讨光谷样本,寻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武汉新城样式。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化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深入解读武汉、宣传武汉,对于全国城市的发展乃至区域发展,意义重大。”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正是以武汉新城为案例,深度探究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解读武汉以科技为引领、城市板块发展为支撑的区域崛起密码。

  专家分享:

  探索新环境下中国新城规划建设的新路径

  圆桌论坛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武汉新城高质量发展”议题。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武汉新城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三度’优势的生产力高地。”主旨演讲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要重视增强聚集效应,以此推动工业、推动城市发展。

  他提出了关于聚集的“三度”标准,即生产要素聚集的密度、人们往来沟通的频度、人口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浓度。在他看来,武汉新城的建设,是武汉的向东突破,正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计,在武汉新的都市圈城市群的范围内,将会聚集更多的人口”。

  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给出的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统筹开展。”常纪文说,区域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应该与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污染防治攻坚战路径保持一致。以前是促进绿色、循环发展,现在是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共进,需要通过做产业发展的加法来促进。

  武汉新城怎么看、怎么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给出了他的回答:武汉新城是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建设、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看好的武汉新城怎么办?秦尊文的建议是,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实施好主体功能区制度,以同城化增强引领能力,“做大武汉新城就是要做强大武汉这个核,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黄焕曾全程参与武鄂黄黄都市圈和武汉新城规划。在他看来,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是帮助武汉明确了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促使武汉从城市单中心的扩张转变到都市圈的多中心化网络发展,这是武汉发展模式和理念的重大转型,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武汉新城的意义不仅在于武汉的高质量发展,更在于探索新环境下中国新城规划建设的新路径。”结合武汉新城的规划实践,黄焕提出了五点看法:一是审慎决策,综合评估新城规划建设的启动条件;二是理性选择,尽量利用已有城镇的发展基础,尤其是大都市区的郊区和外围的新城;三是区域协同,培育区域性节点;四是精在体宜,回归人本价值的空间发展理念;五是务实谋划,顺应“人产城”规律统筹新城建设的时空顺序。

  产学研对话:

  解码武汉新城高质量发展

  台下观众纷纷用手机做笔记。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 摄

  圆桌论坛环节中,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狄前防、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慧心、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昕同台对话,从产学研三方的角度进一步“解码”武汉新城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高质量发展,背后就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来推动企业产品和技术的迭代升级,抵御市场中各种风险。” 狄前防从企业微观角度进行了分享。他介绍,武汉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单项冠军”企业的数量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培育和引进的力度。

  “绿色金融的发展是武汉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聚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在刘慧心看来,金融产业的绿色化发展是产业整体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石,目前已在环境信息披露、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绿色化改革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成果。对于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武汉,她认为应在依托湿地城市建设等优势,在产品、市场、基础资源配置等方面形成更好的成果。

  “长飞和光谷的关系有点像土壤跟树的关系,共生共长,同呼吸共命运。”郑昕表示,长飞与光谷同年诞生并非巧合,而是一种必然,“一个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土壤,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一定要有一些扎根这个土壤的企业去为这个城市添砖加瓦。”

  在郑昕看来,要建设好武汉新城,人才非常关键,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有成长的空间,有事业上的成就感,“希望政府能够在武汉新城营造一个宜居、宜发展的生活环境,让人才在武汉新城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论坛最后,三位嘉宾都留下了对武汉新城的希望和寄语——狄前防说,武汉新城还是要坚持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道路,打造武汉新城发展的新动能和打造科创的新名片。刘慧心希望武汉新城可以走向一个高技术、高质量、高绿色化、低碳、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道路。郑昕则期望武汉新城“有新的理念,给光谷带来新的动能,也给整个‘武鄂黄黄’带来新的面貌”。

  (长江日报记者李昕宇 李琴)

  阅读更多↓

  郑昕:建设武汉新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关键

  刘世锦:武汉新城具有“三度”优势

  秦尊文:武汉新城是武汉都市圈核心当中的核心

  刘军胜:深入解读武汉、宣传武汉,对于全国城市的发展乃至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常纪文:区域绿色低碳转型,要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径和方法

  黄焕:建设武汉都市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