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蛇山是座什么山?和专家一起探寻蛇山的“前世今生”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1-27 10:22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今年的春晚武汉分会场,让武汉地标黄鹤楼又火了。滚滚长江奔腾,巍峨古楼屹立,历史与现代在此浪漫相遇。

  黄鹤楼下盘伏的,是绵亘蜿蜒的蛇山,恰与蛇年相呼应,实属天时地利人和。

  现在的蛇山。何晓刚 摄

  蛇山位于武昌旧城中心,头临大江,尾摆闹市,其形神似一条大蛇。生活在武汉,绕不开蛇山。

  在这里,可观长江波涛,观长江大桥,观城市巨变;可品山的文化、楼的文化、人的文化;可怀古、可吟诗、可风雅。自然、历史、文化在此相交相融。蛇山究竟是一座什么山?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探寻蛇山“前世今生”。

  这里曾是汪洋大海

  20世纪60年代的蛇山。

  你能想到,蛇山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顾松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蛇山和龟山上的岩石主要是距今3.7亿年的砂岩,山脚下还有距今大约4.3亿年的页岩,这两种岩石都形成于海洋环境。

  到了大约2.3亿年前,华北和华南板块相互碰撞,这里开始抬升成陆。研究显示,在蛇山主体初步形成时,周围还是浅海海滨,再晚些时候,则变成了较深水的海洋。经历长时间的变形、抬升、沉积和剥蚀,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

  蛇山上有化石吗?据1983年《长江日报》上刊登的《龟山和蛇山上的化石》,在龟山和蛇山上,先后被人们发现丰富的动物化石,如三叶虫、腕足类动物、瓣鳃类动物、珊瑚、海百合茎、中华棘鱼等。

  没有蛇山,武汉的历史没法说

  1985年《长江日报》刊发的黄鹤楼景色。

  资料显示,唐代以前,此山名曰黄鹄山,也称黄鹤山。南宋陆游《入蜀记》中写道:“石城山缭绕如伏蛇”,后人开始称之“蛇山”。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

  纵观武汉历史,蛇山占据重要位置。武汉地方志专家董玉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少了蛇山,武汉的历史就没法说。这个历史不仅是城市的起源,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等等,只要是城市中有的内容,都可以在蛇山找到它的源头。

  董玉梅表示,蛇山最早的记载约出现在三国时期,多个历史重大事件都有它的身影。东吴在蛇山修建夏口城,以山为城,依山傍江,用以防备和抵御蜀国的军事进攻,这一军事据点也成为武昌城的发源地。

  1995年《长江日报》刊登的“龟蛇锁大江”。

  南北朝时期,蛇山扩筑郢州城,以及萧庄在郢州称帝,让武昌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都。

  到了南宋,金兵曾攻城,城中士卒以强弩退兵,得到“万人敌城”之称,这背后,除了士兵勇敢善战之外,蛇山形成的天然屏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近代战争中,蛇山也有不可取代的军事价值。1911年,武昌首义时,起义军攻破中和门,首先就抢占蛇山,在山头架炮直轰总督衙门,一举摧毁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首义成功立了大功。

  为什么朝代更迭、历史更迭都会与蛇山有关联?专家们表示,这是由蛇山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蛇山在长江中游,和龟山一道,让长江在这里形成藕节状,成为扼守上下游的军事要冲。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地理环境注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次增扩武昌城,蛇山一直都是在城中的。

  顾松竹也表示,龟蛇两山海拔高,隔绝水患,方便建筑城垣。到了近代,两座山为“天堑变通途”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支撑,减少了施工难度,真正实现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统一发展,在武汉城市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文人墨客来武昌,在蛇山留下的诗赋最多

  蛇山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武昌名山》中提到,自古以来,他们在武昌留下最多诗赋的地方就是蛇山。

  崔颢在这里写下《黄鹤楼》,成为千古吟诵黄鹤楼的第一诗。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让武汉有了“江城”之名。还有陆游、孟浩然、白居易、王维等历代名人均曾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留下名篇名句。

  毛主席实地考察长江大桥的选址。《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毛泽东、孙中山等伟人对蛇山也多有喜爱。毛泽东一生多次登蛇山览胜,从“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到“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都有蛇山身影。

  董玉梅表示,蛇山的“走红”,与历史上黄鹤楼的累毁累建有关,每一次都让承载黄鹤楼的蛇山引人注目。加之“龟蛇锁大江”的壮阔,很容易令人有感而发。而蛇山并不只有黄鹤楼,还有众多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都让蛇山成为武汉的文化象征。

  2006年在蛇山之巅,于黄鹤楼上凭栏远眺。谢育堂 摄

  我们现在看到的蛇山,比诗人们看到的要更美。曾经的蛇山,有相当一片山体,墓冢成群,只有杂草,少有树木。1950年开始,武汉市有关部门开始在蛇山上平壕拆堡,整山辟路,植树造林。2006年,开启“蛇山透绿”工程。几十年的精心经营,蛇山才有满山浓荫覆盖、蔚然成林的成就。

  目前,蛇山上的树木品种丰富,有侧柏、女贞、刺槐、青桐、法桐、杨树、榆树、乌桕等近百种,还有红梅、桂花、银杏、白玉兰、雪松、樟树等造景园林树木。

  南极也有一座蛇山

  南极蛇山与龟山所在地区云图。受访者供图

  不止武汉有蛇山,在遥远的南极也有一座蛇山,与武汉密切相关。

  据《南北极地图集》,南极蛇山在长城站附近,高约41米。在蛇山不远处,还有一座龟山,高39米。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涛教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两座山于1985年2月由武汉大学教授鄂栋臣现场测绘命名,已经在国际上发布,得到国际认可。

  艾松涛曾于2002年和2014年去过南极蛇山,虽不似武汉蛇山绿树成荫,南极蛇山白雪皑皑仍让师生们感到亲切。

  鄂栋臣被誉为“中国极地测绘第一人”。1984年,他首次踏上南极之旅,在这片冰雪荒原人工测量绘制出我国第一幅南极地形图。此后40年,武汉大学师生赓续奋斗,从建立东西南极测绘基准开始,团队测绘出覆盖近30万平方公里的地图,命名了359个中国南极地名。

  除了“龟山”与“蛇山”外,南极还有“楚天山”“紫阳湖”“神农湾”“黄石坡”“双峰山”,甚至还有“珞珈山”,都是武大师生在南极科考时对南极部分地理实体的命名。

  在1985年9月8日的《长江日报》上,鄂栋臣在《南极也要有中国的地名》一文中提到为蛇山命名。他写道:“我作为一个丈量地球的人,首次登上了南极的陆地,在寒风雨雪中,观天测地……破天荒地用中国地名填补了南极洲上无名山川和湖泊的空白。”“卧息在燕鸥湖畔的龟山和蛇山,静悄悄地与怀念长城站的武汉人的情思紧紧相连。”

  这是中国科学家们在地球最南端对祖国、对家乡最诚挚的爱、最深切的思念。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