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全国人大代表杨卫国:以“田间实验室”推动科技兴农,让实验室成果扎进泥土里

新闻中心 > 武汉频道 > 要闻

2025-03-07 10:14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7日讯(记者蒋太旭)“科技是农业跃升的翅膀,要让实验室的论文变成大地的收成,让农民成为种业价值链的受益人!”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长江新区六指街道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国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将农业科技创新比作“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的关键一跃”。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关于加速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呼吁将武汉打造成中国种业创新策源地。

  杨卫国接受采访。刘帅 摄

  作为南水北调外迁移民村的“领路人”,杨卫国14年前从深圳返乡,带领丹江口浪哥镇移民迁汉的新博村闯出一条科技兴农之路。村“两委”通过领办合作社、引进智慧科技蓝莓技术等农业科技成果,赋能产业发展,该村集体经济体量不断壮大、村民人均年收入实现持续增长,从“移民安置点”蜕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

  杨卫国接受采访。刘帅 摄

  “在武汉农创中心支持下,我们试用生物农药后,农作物发病率大幅下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杨卫国以亲身实践印证: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在于让科研“脚踩泥土”。他建议,推动涉农科研项目在田间立项。“科技下乡要‘接地气、解难题’,科研人员要与农民一起在田间地头,有针对性研发实用技术,未来需要建立更多‘田间实验室’,让农民参与研发全过程。总而言之,科技是农业跃升的翅膀,要让土地生金、农民有奔头!”

  杨卫国建议,农业农村部出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项支持政策,在实施“十五五”期间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重大工程项目上,在区域技术公共研发中心、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等方面给予武汉农创中心重点支持。同时,他还请求国家支持武汉开展中国种都建设,打造生物育种公共服务平台,让农民成为种业价值链的受益者。

  【编辑:符樱】